二战全史

记录片英国1973

主演:劳伦斯·奥利弗

导演:Ted Childs

 剧照

二战全史 剧照 NO.1二战全史 剧照 NO.2二战全史 剧照 NO.3二战全史 剧照 NO.4二战全史 剧照 NO.5二战全史 剧照 NO.6二战全史 剧照 NO.13二战全史 剧照 NO.14二战全史 剧照 NO.15二战全史 剧照 NO.16二战全史 剧照 NO.17二战全史 剧照 NO.18二战全史 剧照 NO.19二战全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5:22

详细剧情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  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  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

 长篇影评

 1 ) 二战迷绝对不能错过的纪录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全史》是一部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从宏观的角度记录了二战的起因,过程及结束。最让人值得赞颂的是,此不纪录片相对中立,对当时发生的很多大事没有特别明显的立场,你会看到欧洲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兴衰。

以前看历史记录片的时候,总有一种不真实感,被演绎的人和事,离得太远;而这部纪录片,掺和大量详尽的资料,当年珍贵的视频,最震撼的是,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出现在屏幕里,身入其镜的讲述,包括二战名流们,高级军官,普通士兵与大众;历史是被所有的人推动着前行着。
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中间还穿插了大量的歌曲,可以窥见到当时风貌和形式,既真实又人性,简直是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四十年后观看毫不违和。

看完这部纪录片,对20世纪中期历史不太明白的地方,一下子会豁然开朗。

例如越南战争,这是二战的尾巴,没有二战,就未必有后来中国的援越南。在二战以前,东南亚南亚几乎都是欧洲的殖民地(越南归属法国,印度归属英国等),二战中,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相继衰弱,而东南亚南亚在二战中组建了自己的抵抗组织或者军队,此消彼长,才使得二战后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相继独立。而法国还想支配越南,二战后进驻越南,结果引起越南的战争,世事变化,后来法国撤离,美国又被拖上战车,之后中国才援助法国的。

后来发生的很多事,也许几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也算是蝴蝶效应的其中一种情况吧。

现在二战期间时期的人大部分都已不在了,这部纪录片,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翔实,客观,有温度,反战的价值观,已深入我心...


二战迷们,不能错过的纪录片,值得细看。

 2 ) 最好的二战纪录片

记忆中最好的二战纪录片。这套纪录片的强大在于采访的那些当事人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当初是94年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广东电视台引进配音的纪录片,那时候还小,光是看热闹,觉得采访人物最没劲,后来在大西洋之战那一集中赫然发现采访的一个老人下面的署名竟然是卡尔·邓尼茨。才知道这片子中这些“嘉宾”是何等强大。后来始终找不到广东台配音的版本,只有原音。
可惜毕竟是英国拍的,对太平洋战场明显不重视,而对英国战场介绍的却十分详细。

 3 ) 慰安妇之于日本兵

第十四集 可爱的明天,说的是缅甸战场。里面有中国远征军,但画面不多。在那片丛林里,英国人,印度人,中国人,缅甸人,美国人,日本人,互相残杀,很残酷。

片中采访了前日军下级军官,他说: 战场上的娱乐放松? 有的。有日本来的艺伎,但数量很少,只够高级军官有份。中级军官有军官俱乐部,可以先酗酒再狂唱小曲。看来这个日军熟谙英国文化,他甚至知道英军流行的战地小曲,并把它和日军战地小曲做了比较,访谈到这里他甚至有点开心,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然后,又复杂地说,不过我们士兵是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娱乐的,只要有钱,我们就去找,就是你们说的慰安妇。因为明天就会去死了。。。

说到慰安妇的来源,他说: 大多数都是高丽人,士兵们都很尊敬她们,因为除了她们还会有谁想到这地狱战场呢。。。

 4 ) 极好的纪录片,采访了大量高阶亲历者

这部纪录片非常优秀,采访了很多交战各方的高职级亲历者,几乎就差采访三巨头和元首了。也讲了很多战争中的细节,战争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战场上、非交战区域中各种稀里糊涂的事。遗憾是亚洲战场讲少了,尤其是中国,不过也可能在大陆找不到人受访,在台湾则不愿受访。讲种族灭绝那集,虽然已经看了不少这类故事,但仍对其中一些细节感到震惊,慷弥和纳粹真是好朋友,他们对待人的生命、价值有着非常统一的倾向。受访的苏军女士比所有受访的盟军女士(好像没有)加起来都多。第一次看到战机着陆的影像,让我想到有次去北京时飞机降落,当时我就在想飞行员是开战机转业的吗。有超强工业生产能力的美国人来打太平洋战争也如此艰难,再加上两颗原子弹,如果没有这些,中国真的打得赢吗。从来没看过关于使用原子弹的决策的故事,没想到是这样,使用原子弹之前,美国就已经赢了这场战争,日本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使用只是因为我们有,而且能作为外交杠杆与苏联对抗,避免苏联介入太平洋战争,仅此而已,就杀掉了数十万的人,杜鲁门真狠,又或是说只是没把亚洲人当人。

 5 ) 相关

【苏台德地区】
         苏台德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特指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

         纳粹德国以苏台德为题,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进行挑战。在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妥协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让纳粹德国占领该地。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最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德国战败,苏台德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当地的数百万讲德语的居民被驱赶到德国。


【慕尼黑会议】
          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1938年9月19日,英法联合照会捷政府,压制捷接受德国关于割让苏台德地区的无理要求,捷政府被迫接受。9月22日,张伯伦向希特勒通报这一情况,希特勒则对捷提出更为苛刻的领土要求。捷政府断然予以拒绝,希特勒则使战争讹诈升级。9月29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四国首脑会议,于30日凌晨1时签署《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同日,捷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水晶之夜】
          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6 ) 有点像三国

      英国靠英吉利海峡占了地利得以苟延残喘,苏联靠恶劣的气候可谓占尽天时,而美国人最后率领盟军捞稻草则占的是人和。
      常常在想,假使希特勒不是十月份命令部队入侵苏联,而是草长莺飞的四五月。没了气候因素这颗关键的砝码,那战争的天平又将向哪一方倾斜呢?孰胜孰败还真难预料。
     当下,美、中、俄国家的的关联,可比三国时期的魏蜀吴。
     以上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话,切勿当真,谢谢!

 7 ) 慰安妇之于日本兵

第十四集 可爱的明天,说的是缅甸战场。里面有中国远征军,但画面不多。在那片丛林里,英国人,印度人,中国人,缅甸人,美国人,日本人,互相残杀,很残酷。

片中采访了前日军下级军官,他说: 战场上的娱乐放松? 有的。有日本来的艺伎,但数量很少,只够高级军官有份。中级军官有军官俱乐部,可以先酗酒再狂唱小曲。看来这个日军熟谙英国文化,他甚至知道英军流行的战地小曲,并把它和日军战地小曲做了比较,访谈到这里他甚至有点开心,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然后,又复杂地说,不过我们士兵是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娱乐的,只要有钱,我们就去找,就是你们说的慰安妇。因为明天就会去死了。。。

说到慰安妇的来源,他说: 大多数都是高丽人,士兵们都很尊敬她们,因为除了她们还会有谁想到这地狱战场呢。。。

 8 ) 好看

天朝抗日神剧继续拍,侮辱观众的智商。。。。。。。。。。。。。。。。。。。。。。。。天朝抗日神剧继续拍,侮辱观众的智商。。。。。。。。。。。。。。。。。。。。。。。。天朝抗日神剧继续拍,侮辱观众的智商。。。。。。。。。。。。。。。。。。。。。。。。天朝抗日神剧继续拍,侮辱观众的智商。。。。。。。。。。。。。。。。。。。。。。。。

 短评

珍贵史料,既真实又人性,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

7分钟前
  • 兰州板砖
  • 力荐

明明中国是很有贡献的嘛,拖了这么多日本兵力,居然26集里才出现不到20分钟,跟意呆利一样可怜><…嘛,除了有点儿太过西方视角之外,这么细致入微关注个人经历与心理的人文视角的二战史还是非常不错的~

10分钟前
  • nelory
  • 力荐

大量战时影像资料和二战亲历者的现身说法,最真切的还原了战火摧残的年代,太多人为的偶然共同酿就历史的必然,付出巨大代价换得前车之鉴,值得所有活在当下或是将来的世人为之思考。

12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力荐

引进版把劳伦斯奥利弗的开场白删去了。

17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这样的历史纪录片是得早点拍,73年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第一手的采访,要不过去了就没了。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说的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和拍摄时间有关。

20分钟前
  • air
  • 推荐

卡司无比强大,就差没采访希特勒了

23分钟前
  • Pluto
  • 力荐

最珍贵之处是对战争参与者的参访,包括纳粹德国和日本。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E11中对邓尼茨等潜艇指挥官的采访。当谈到狼群战术运用之初的成功,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你才意识到侵略者对于战争的一种态度。

27分钟前
  • MicroIvan
  • 力荐

无论有怎样的后见之明,如此豪华的被采访者阵容都将永远也不可复得了。

2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力荐

有施佩尔和荣格的采访

33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我反复看过的我以为世上最好的记录片。某集,一个德国女人说起战时她因为害怕只同意收留了一对犹太夫妇两天。第三天一早,犹太夫妇悄然离开。后来她知道这对犹太夫妇在火车站买票时被抓,并被送往奥斯维辛处死。她说:我痛恨希特勒,因为他把我变成了杀人犯。讲述这样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

36分钟前
  • 胡成
  • 力荐

A-

41分钟前
  • 弓长忄享
  • 推荐

讲的比较客观,虽然站在西方人立场上来说,但是立场没有对错之分,讲的很不错的

43分钟前
  • 悔青了肠子的人
  • 力荐

第一次全面直观三维立体全时空全角度了解二战,对于所谓代表正义的协约国与代表邪恶的轴心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起人类史上最大型最惨烈最血腥最凶残的战争,实际上是一起国家复仇而未遂事件,正义一方也是由不正义始,各种求全与绥靖与隔岸观火,甚至丑恶如苏联,居然为虎作怅,直到火烧自家门。

46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70年代英国的纪录片,肯定有冷战思维。比如西线事无巨细,连英国灯火管制死了几人都说了,但东线几次大战都没有提及;再如市场花园行动寥寥数语,却大篇幅谈华沙起义多惨烈,指责苏军见死不救;亚太战场只有几集,还专门花时间说了苏军的军纪。不过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是不错的纪录片。

48分钟前
  • 西绪弗斯无所措
  • 力荐

对二战相对全面的一部纪录片,不过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部分观点和我们有些出入,而且对东方战场几乎不关心,20多集的纪录片,关于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介绍不到五集,或许真的亚洲战场的地位不够,但是作为一个在二战中付出惨痛代价的国度的民众,感觉被轻视了。。。

53分钟前
  • 妙先生
  • 推荐

极好,艺术水准

54分钟前
  • NVHZ
  • 力荐

感觉和中国拍的最大的不同是,英国人会请一些相关的人物来对当时的情况作出说明,而中国的那部总是找一些专家。。。

57分钟前
  • beren
  • 力荐

资料全得!!字幕粪得!!!

58分钟前
  • 🍒
  • 力荐

非常好看,比时下拍的回顾二战的纪录片好看太多。

59分钟前
  • 暗语江湖
  • 力荐

全套720P收藏着,果然二战中国不是主角啊,勿忘国耻!PS:这部纪录片客观印证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1小时前
  • 狂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