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王学圻,张艺兴,俞灏明,吴越,梁冠华,栾元晖,李昕亮,苏可,师悦玲,孙耀琦,赵樱子,唐鉴军,孙骁骁,隆妮

导演:张挺

播放地址

 剧照

大明风华 剧照 NO.1大明风华 剧照 NO.2大明风华 剧照 NO.3大明风华 剧照 NO.4大明风华 剧照 NO.5大明风华 剧照 NO.6大明风华 剧照 NO.13大明风华 剧照 NO.14大明风华 剧照 NO.15大明风华 剧照 NO.16大明风华 剧照 NO.17大明风华 剧照 NO.18大明风华 剧照 NO.19大明风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11:08

详细剧情

明朝建文四年,朱棣率兵攻下帝都应天,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宫中,一在江湖,同时长大。十年之后,若微随一批靖难遗孤入城刺杀朱棣,刺杀失败,若微遭遇皇太孙朱瞻基,两个年轻人是敌是友,自有一份因缘。造化弄人,若微 与妹妹蔓茵同时嫁入宫中,目睹了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若微决心放弃执念,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朱瞻基,在丈夫死前发誓要替他守护好江山。她历经了北京保卫战等,重用于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能把“余孽”叫做“靖难遗孤”的编剧,还有什么写不出来的

坚持到了47集(二叔三叔下线、废后、立新后;宣宗因二叔三叔而不久于人世;宣宗下线,新帝朱祁镇怕是个脑残吧,还有太皇太后张氏,也是个傻子?早朝上的事竟需要孙太后一句一句解释),真的看不下去了,必须弃了。

从满怀期待到“恨铁不成钢”,到“忍无可忍”,都经历了什么???

本人半吊子明粉:

【明朝是我最喜欢的朝代,最喜欢的皇帝是成祖朱棣,看过一半《明朝那些事儿》(有段时间事情太多就把它放下了,之后就一直没再捡起来😂),对明朝的了解来自于中学历史+百度百科+知乎。

对明朝的兴趣主要来自于一本以朱棣为原型的半言情小说(有言情,也有家国、天下),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各种百度+知乎搜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原型,从而有了对成祖和明的初步了解。

对朱棣了解越多(虽然依旧是凤毛麟角),就越喜欢他,也越喜欢明朝,所以明朝十六任皇帝的百科也都看过几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的百科+知乎科普也了解过一点。前不久才看完《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真的值得细品),依旧是边看边百科+知乎。

平时没事儿会在知乎上逛与明朝相关的话题,最常见的例如明究竟为什么灭亡,怎么评价某某事件、某某皇帝、某某大臣等。

看这部剧跟我看其他古装剧/小说一样,边看边百度搜相关人物和事件。】

以上是我对自己给自己的标签“半吊子明粉”的说明,如果有人拿我是“明粉”说事儿,请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看清楚你以为的明粉跟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否是一回事儿。

因为是“半吊子”,所以对明朝服饰、武器、官员设置、非特别有名的臣子、战争详情并没有特别多了解,因此也不会特地去究剧中某些地方怎么怎么不符合历史,更不会为了挑不符合而去挑。

所以请某些人不要张口闭口就“明粉和历史爱好者别以纪录片标准要求电视剧”、“明粉就爱究这些东西”、“低分就是喷子”、“为了黑而黑”。

谁没事儿闲的会为了黑而黑一部剧,会为了挑错而去扣一帧一画?又没给我钱!但中学历史水平、随便翻点儿百科就能知道的,咱能不胡编乱造嘛???

况且,如果不是对这部剧有期待,但最后有些“恨铁不成钢”,甚至对某些情节“不忍直视”,谁会闲的来发(差)剧评,还是长评?

我最初真的特别期待这部剧的,有我爱的朱棣,有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还有对北京保卫战、对大明进程起了推到作用的孙皇后(孙太后)非常期待(当然,大女主戏必然要夸大她的作用,而历史上她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但作为大女主戏、作为电视剧,适当夸大也可以理解)。

而放眼近些年的电视剧,写明朝的好剧真的少,所以最初真的特别特别期待它,而且印象中朱亚文演技好像还不错。

however,我现在真的看不下去了,连“接受不了半途而废”(看剧和小说看一半会不舒服,后面不喜欢了也会硬着头皮看完)的强迫症都救不了我了。

————————以下开始主体部分————————

【1】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请保持对历史最起码的尊重。

对于没有明确记载,或者记载模糊的细节,还有史学家们有争议的地方,都是编剧发挥的空间。但对于有明确记载的、盖棺定论的(某些人别杠什么史书也不一定都是真的,你要推翻至少要有足够的证据),咱能别瞎说吗?

①孙皇后、胡皇后、朱祁钰的出身

孙皇后与宣宗的青梅竹马不能写出彩儿吗?或者您说孙皇后从小跟在太孙身边是别有用心(就是你们给人家安的“靖难遗孤”的身份,怀着“给‘亲生’父母报仇的心”)也行啊,非要搞个男女主因为赐杀事件相识,搞个女一女二是亲生姐妹。

胡皇后是无过被废,是以没生儿子为借口废掉的,这么可怜的一个人,竟然因为编剧一句“反正我是不相信无过被废”而黑化?

编剧在知乎上的原话(第二段话我后面有用)

这个说辞,我???您不相信就可以改?

就算她真的犯了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错,史书无从记载,您这里想象了一下,但是朱祁钰什么时候是她生的了?这个总不能也是“您不相信”的地方吧。这是明晃晃的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

②张太后(朱瞻基的母后)

她在英宗朱祁镇未亲政时为朝廷做了什么百度百科就有,但凡您翻看一下也不会把她写的对国事一窍不通!!!

(早朝时,一个将军禀报事宜,他说一句孙若薇在旁边小声跟张太后解释一句,张太后怕不是个傻子???即使抛开历史,也有逻辑上的问题,这个我后面说)

请编剧给一个中年先后失去丈夫和儿子,还要辅佐幼帝的可怜女性最起码的尊重。她是明朝为数不多的精明能干的皇后(含太后、太皇太后)了。

③朱棣

成祖朱棣五次北伐,确实最后两次没什么成果,,但至少也是胜利,就算明军一样损失惨重,就算最初把蒙军(鞑靼、瓦剌、兀良哈)打退打疼或者干脆灭掉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但从战事本身,明军还是赢了。

怎么被说成最后一次亲征败了???

而且朱棣领军能力怎样,你百度查不到吗?为了衬托出他最后一次亲征的失败,把他写的各种自大、各种延误战机、甚至最后军营都被端了。exm?

以及,就算最后两次亲征没有达到目的,那前面几次呢?而且,这种事情向来只宣布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隐藏,作为孙子,宣宗能说出“我爷爷五次远征都无功而返”的话???(别惊讶,就是TV版43集30:40,宣宗扮演者朱亚文说的)

我真求编剧了,朱棣要真这么不行,后面会被世宗把庙号改成“成祖”吗?朱棣可是唯一一个非开国皇帝,庙号却是“XX祖”的。

④其他时间线的问题、年龄的问题、移花接木

朱棣第五次亲征时马哈木早都死了;王振被朱祁镇视作老师、视作父兄,王振年龄至少比朱祁镇大一轮,剧中。。。。同龄人;其他的就不说了。

作为电视剧,出于某些需要,把一些人的年龄该了,把一些事的时间改了,把A做的安到B头上,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条“④”姑且不算了。

但是前面①②③,把重要历史人物的作为、心性特点、出身都改了,真的不能忍,编剧完全不尊重历史啊!!!

以上是编剧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

【2】编剧逻辑能力真的欠佳、怕是语文不及格

各种逻辑问题(举两个例子,张太后和靖难遗孤)

①张太后:

上文说到编剧把仁宗的皇后张氏写的对国事一窍不通(早朝时,一个将军禀报事宜,他说一句孙若薇在旁边小声跟张太后解释一句),这里说一下抛开历史,它的逻辑问题、它的矛盾之处。

如果张太后真的不辅政,不懂这些事儿,她就不会出现在朝堂上,就算你说她是出于表面功夫到场,那既然是表面功夫,孙若薇跟她一句一句解释的意义又在哪儿?

换句话说,张太后<1>要么不辅政&不出现在朝堂&对国事不通,<2>要么辅政&出现在朝廷&通晓国事&但不需要孙若薇解释(通国事自然不需要孙若薇解释),<3>要么名义上辅政实际不辅政&出现在朝堂上&既然是名义上就无需孙若薇一句一句解释。

也就是说,不管张太后因为什么出现在朝堂上,都不会出现需要孙若薇解释国事的情景。

②靖难遗孤,这也是很多人都在说的

编剧不知道“遗孤”是什么意思嘛?不知道“烈士子女”是什么意思嘛?

站在朱棣的角度,那些跟随他靖难的(却不幸战死)的功臣才是烈士,他们的子女才是“遗孤”。那些誓死效忠建文的人的后代,是反贼啊,应该称之为余孽,遗孤?那岂不是朱棣觉得效忠建文(却战死/被杀)的人是烈士?那自己靖难是什么?造反吗?打脸不?【就算实质上他就是造反,他也不可能对外承认啊,对外说的就是“靖难”(类似于“清君侧”),所以明面上所有人都说、甚至圣旨中都能出现的“靖难遗孤”四个字,不觉得可笑吗?】

你跟别人打仗,你管对方的幸存后代叫遗孤、叫烈士子女???编剧你语文体育老师教的吧。

【3】所谓“用心”、所谓“良心”、所谓“大制作”,我真的不敢苟同

①台词的bug,所谓用心就是这样???

您台词通俗易懂、不弄那些文绉绉的东西,您觉得皇家人私下相处说白化文,我可以理解,但有的话不是白化不白化的问题。随便举两个最新两集(46、47)的例子:

第一处,几个臣子向太后行礼:太后万安。

请问,何时太后能用“万”了?

第二处,孙若薇跟太皇太后说:过几年等他(朱祁镇)登基了。

Excuse me?他还没登基?那现在凭什么叫他皇上?

他父皇宣宗一去世他就登基了好嘛,那叫“等他亲政了”。

别跟我说什么“别太咬文嚼字”、“这都是细节”。这种问题不是一处两处,而从这些层出不穷的台词bug,我无法相信这是认真制作的。

②各种细节bug,所谓用心???

举几个例子

<1>平安、盛庸

朱棣说要放松对“靖难遗孤”的压迫时,当初跟着朱棣南下靖难的人不干了,然后出来两个代表人物平安和盛庸【我之前不知道找俩人,也不是故意挑刺儿,我是看当时朱瞻基叫了这俩人叔叔,感兴趣、想知道这俩人是谁(最开始就说了,我喜欢边看书/看剧边百度),然后发现,找俩人是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中央军指支持建文的)主要将领之一???】

所以善待“靖难遗孤”,对于当初支持建文的两位将军有什么不好?他们有病嘛出来反对!!!出来反对的应该是跟着朱棣南下靖难的人啊!!!

我觉得这种“小细节”的不符合历史不必夸大为不尊重历史,也没必要,毕竟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本来就有一定的改编,但,这绝对是不认真、不用心的体现。

这么多靖难功臣不用,非要用这俩,或者您不叫他们的名字,直接“两位爱卿请起”,也比您用俩反方功臣的名字强啊。

<2>诗句、文章乱入

于谦在宣德年间的文章、诗,在永乐一朝就出来了。清朝的诗明朝就出现了。

同样,我并不觉得这需要上升到不尊重历史上。

但如果真的用心制作,就不该也不会出现这种bug。

<3>编剧历史知识储备不够

汉大王之乱。。。。

我真服了,八王之乱是晋。

编剧大人您不知道能不瞎写吗?

<4>关于军事方面的错误

前文说第二段话还有用,在这里等着呢

军事方面的我不太了解,之前看其他人说也没太放在心上(主要我对军事不感兴趣)。

但是,当我在知乎上看到编剧这段话,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称呼,就这么写上了。这就是您所谓的“认真”、所谓的“用心”?

<5>从蒙古南下要绕道山海关,编剧我真服你了

我本不确定山海关在哪儿,依旧是出于兴趣,看剧看到那儿就想了解一下,于是百度到山海关的位置。。。

以下是几张地图,您好好看看瓦剌、鞑靼在哪儿,山海关又在哪儿。

您要说奴儿干都司、女真部南下要过山海关也就罢了,瓦剌、鞑靼,你从上海去北京还要经过四川吗?

编剧你真是拿起一个武器就写、想起一个地方就用。

还是那句话,我说这些bug并不是想说所有地方必须跟历史一致、或者必须不能出错,而是认为从这些bug,就可以看出所谓的用心有多大水分。

③家常确实别出心裁,但咱也要分场合不是?什么时候都随便就有问题了吧。

一家人私下交流不用父皇、母后这种称谓,用爹、娘、儿子。这个想法挺好。在朱家5位男性的家长里短时我真的觉得挺有意思的,觉得耳目一新。

但是,朝堂上皇上还自称“我”(不是偶尔,是80%都这样)就有问题了吧。

平时不穿龙袍,但朱棣接见随郑和来大明的外国使臣依旧穿便装就过分了吧。

平时用白化文,但批奏折也用就有问题了吧(孙若薇说,让宫女帮她写,说的半文言半白化,总之就是用词特别不讲究)。

不要跟我说什么这部剧的特色就是语言白化、家常,那是私下,正式场合该怎样就děi怎样。正式场合没规矩,这就是编剧和导演没在意它,就是不用心的体现。

还有,封建社会的等级、身份差异有多重要,相信不用我说。

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那么文绉绉,但该有的规矩不能丢。一个宫女能说出“皇上他还小”这种话?皇上是君父、是真龙天子,不管他再年幼也好、智商低也罢,有些话不能说。《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陈洪说了句“世子乖”,是什么下场知道吗?他当时是最大的太监了,但主子永远是主子,奴婢永远是奴婢,有些话就是不能说,有些事就是不能做。

幼年英宗和郕王还有一群小太监一起玩闹,英宗让打郕王,那群太监没有任何犹豫就去,关键还压在郕王身上,他们是真不懂规矩还是嫌命太长?

【4】终于到了情节、演技部分了

【【【先说好的】】】

①白化、家常、朱家五位的日常

这个真的是这部剧的亮点,很喜欢。(但前提是家长里短是在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毫不避讳就有问题了)

②成祖、仁宗、汉王、赵王角色的塑造

演技、台词功底,赞👍🏻

整天在战场上厮杀的成祖,虽然写的有些“温柔”,没那么杀伐果断,但整体还可以(第五次北征除外),而这温柔可以理解为他晚年的改变。

仁宗,他是真的仁,也是真的聪明。这个角色的塑造真心喜欢。

汉王,把他的作战能力、喜欢打仗、脾气暴躁,还有手腕不够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赵王,虽然跟历史上的不太一样,但他的“小人”特点塑造非常成功,这也是他在参与造反(历史上是有造反之心但还未付诸行动)却能活下来,他这一脉延续到明灭的原因。

③杨士奇,塑造的还不错

④太子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张氏,前期很不错。

但是从46、47集朱祁镇登基就不能看了(我不是说演员演技不好,是编剧写的问题,就像我说的朝堂上孙若薇给她解释国事这个情节,终于把这个角色写费了)

⑤胡尚仪,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最初认为是胡善祥需要她,后来才发现她也需要胡善祥。

【【【再说不好的】】】

①女主孙若薇,演员汤唯

造型师该换了;汤唯的台词。。。。;汤唯的演技(眼神好像就没什么变化),情绪没有起伏,表演没有层次。

说实话,普通观众(我)不太懂什么叫演技,但谁的表演在剧里舒服、谁的能让人共情、谁的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感觉尬,观众还是知道的。

以及,至今没get到孙若薇对剧情起到的推动作用(这个不是汤唯的锅,是编剧的)。

②男主朱瞻基,演员朱亚文

(演员本身还好,主要是角色本身,即剧本问题)

厂里厂气,姑且算作特色吧

“我们的儿子(朱祁镇),想当皇帝就当,不想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活”,这是一个即将去世的帝王该说的话吗?

如果您身体很好,还有很多年,您有很多儿子可以选,您确定可以选一个志向远大、且有能力的后代继承您的皇位,但您身体不行了!!!

③男女主的感情线

我真没看出来男主怎么就爱上女主了,当太子、当皇帝后也看出来他就怎么怎么爱孙若薇了。

这俩人的感情线跟这部剧(前47集)其他剧情整个就是脱离的。

④胡善祥,邓家佳

先说演员,邓家佳的演技比想象中好,不过,个人觉得她的脸不太适合古装,然后,她的台词总觉得有些别扭(就是有种端着的感觉)。

再说剧情,她跟汉王桥归桥,路归路,后面找男人还通过那道门???她脑袋秀逗了???

还有,要被废了,说了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还能说什么。。。。

⑤朱祁镇,张艺兴

好吧,真的不是演员的锅,是剧本的问题!

英宗再怎么不英明也没那么脑残,还有,皇帝没有老师的吗?这么没教养。

最搞笑的是,他刚亲政(预告),在朝堂上说永乐北伐怎么怎么样的时候,底下的群臣是在哄小孩儿嘛。。。。

————————————总结————————————

【1】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魔改不能忍

【2】逻辑自洽!!!编剧逻辑水平欠佳

【3】用心、良心在哪里?各种奇葩的bug,主要是既然这样您就别说自己多用心,说了又有一堆打脸的地方。细节改编没问题,但不是随便写一个就叫改编,改编也是要用心的。地理位置乱写、明知对武器装备不了解还不查,这是态度问题,不是历史爱好者对改编零容忍。

【4】演技除了女主,都还不错,尤其是朱棣、仁宗、汉王、胡尚仪的扮演者。

【5】剧情,乱,主要是定位问题。如果定位是大女主戏,是宫斗剧,主要情节在后宫,纠结你让宣宗对了一个或少了一个妃子的又有几人?如果定位是历史正剧,您就别出现那么多重要人物的魔改,别出现那么多历史bug,也别让男女主的感情线处在这么不尴不尬的位置。结果贪心不足,两头都想要,最后两头都不捞好。

写着写着就累了,跟一部电视剧较什么劲呢?

不过也是真看不下去了,越看越无力,就是那种你希望它好但它真的不好的无力。

罢了罢了,就写到这儿,也就看到这儿吧。

 2 ) 又当又立,蹭着历史人物的热度,还要踩人家一脚

官方微博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文案“重新定义新时代历史正剧”

yxh吹上天还原历史的服化道,结果就是特效化妆朱元璋!!猪圈吃屎朱棣!!被叔qb胡皇后!!真不怕朱重八从棺材里跳出来剐你九族啊

孙后本人的经历还不够苏吗?她跟宣宗不够恩爱吗?宣宗对她不好吗!她这一辈子除了儿子是个叉烧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吗?好好拍她不行吗?为了给玛丽苏女主抬轿连身份都改成靖难遗孤qtmd

“我要告诉天下人,我的妻子就是靖难遗孤”,朱瞻基说这话是找死吗?好圣孙你要上天啊?要不是你爷爷靖难这皇位有你p事?你爷爷不靖难你早就成建文帝刀下鬼了

后面还有太后披甲执剑上战场,我呸,北京保卫战有她p事,那是于谦的功劳,结果于谦转头就被孙后生的大sb朱祁镇给杀了

女主演盖章孙若微没爱过朱瞻基,男主演盖章朱瞻基一辈子都在想孙若微到底爱不爱他。还有女主和徐滨耳鬓厮磨你侬我侬的画面,nmd恶心谁呢?也就是说,朱瞻基这个短命但颇有作为的皇帝生前不被枕边人爱,死后头上还得青青草原是吗?就算想编女主因家仇一辈子不爱男主,为什么非要弄一个徐滨恶心人?玛丽苏女主光环?只能这么解释了

还有把吴贤妃生的朱祁钰硬塞给胡皇后,历史上胡后厚道无辜又可怜,剧里为了给女主抬轿强行编黑化线,这也罢了,写胡后被朱高煦qb是什么东西?这跟她黑化有一毛钱关系吗?胡善祥不是一开始就野心勃勃要傍上太孙吗?后面和女主相认之后不是联合女主处心积虑搞事业要报仇弄死朱家人吗?加一个没必要的qb戏码意义何在?还是被男主亲叔叔qb,编剧就是为了侮辱胡后是吧,为了抬高女主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抹黑女二。没来由的qb戏码让我觉得恶心

哈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编剧又突破下限,胡皇后流产,要借腹生子,怀四五个月的孩子说没就没了,就算借腹生子瞒天过海,不得怀五个月最多六个月就得生吗?生不下来怎么办?捶肚子打下来吗?当大明朝的太医女官都是废物?当朱瞻基聋的瞎的吗?本来以为把朱祁钰编成胡皇后的儿子已经很不靠谱了,结果把朱祁钰写成不是朱瞻基的孩子,直接变野种了?那后面朱祁镇回来之后名正言顺推翻朱祁钰的理由是不是就是血统不纯啊?

得,编剧野心真的很大吧,大明朝前几位皇帝都不够他祸祸的,朱元璋鞋拔子脸,朱棣吃🐷💩,朱高炽废柴,朱瞻基活活疯死,怎么还跨朝代碰瓷呢?

蝗虫梗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好吗?

偷二凤的梗也就罢了,毕竟秦始皇曹操也中枪了,这还跨朝代黑上了?踩着二凤拿他当反面典型教育朱祁镇是什么鬼东西?朱祁镇荒唐的地方多了去了,想教育他拿太宗当反面教材?

文治武功第一流的太宗文皇帝还不如亲征被俘虏坑死三十万明军精锐冤杀于谦还带路叫门的朱祁镇吗?

打仗还成了错了?李世民年轻的时候不打仗李家拿头坐稳天下?他是初唐第一战神好吗?这台词的意思是他其实是个只会舞刀弄枪的莽夫?

气笑了,“不读书没文化”的太宗?

李世民出身贵族,拥有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全唐诗》开篇78首,飞白体名家,欧阳询虞世南是他的书法老师,《威凤赋》,秦王府十八学士

骑马打猎斗鸡走狗怎么了?唐人尚武,贵族子弟骑马是基本技能,打猎是普遍爱好,他又没骄奢淫逸误国误民……这也值得拿出来当负面典型?

 3 ) 不知道还有没有必要看豆瓣了

我不是历史考据党我是逻辑党我才不管它什么不什么偶像的,服装不标准的。真要说历史它奉天殿还不合格呢,让人从新建一座?我就看演技看剧情看美女,毫无疑问它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所以我搞不懂那些才看一两集就打分要不是特别高要不就是特别低。

你们看完了嘛?还是说你们从其他渠道看完了?评剧评烂点、哪部剧没有瑕疵你说说,烂点谁不会评还要你说?

再说这部剧我才看第一、二集我也觉得剧情尴尬、所以我打算等它出完了再看再打评分(毕竟很多剧评分都是前高后低或者前低后高)就为了汤唯和朱祁镇那句“言不正也要打”。但出于无聊我看了新出的第三、四集剧情依然尬、所谓的接地气有些刻意了,大家可以看看《朱元璋》就是那个你就是馋她身子、你下贱的出处,真接地气。但是我可以看出来导演想拍些别的东西

就是这随意的朴实无华的在每个人之间关于权力与亲情的的写照,心里恨不得对方马上去死但表面笑呵呵。(还有很多细节表现这一点)

以及朱棣为什么要立朱高炽为太子而不是朱高煦这个更像自己的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因为朱瞻基但这部剧就把期中缘由演绎得很好(朱高炽并不蠢、且有能力)

感觉他是不是很像历史上一些比较仁慈的太子,事实上他就跟他爸说了这么一句就什么都没再劝了,并不像历史上那些太子反复强调、劝说。然后亲眼看着很多人被杀也没再说什么(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表现这一点)

 4 ) 反驳一下那些觉得“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不要要求太高”的言论。

“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说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用在明朝剧现状上并不合适。首先,历史粉从不要求做到纪录片水准,更何况国内的纪录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大多数只求“看起来像明朝”,那真正的明朝什么样呢?像韩剧那样。我知道说这句话会被明粉喷,但是,和这部剧的画风比起来,真正的明朝只会更向韩剧靠拢。这样一来大家能理解了么。

如果还不理解,我举个例子,清朝剧看过吧,试想一下,假如你从小看到大的清朝剧都是没有辫子的,由于你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并不觉得违和,久而久之也就看习惯了。突然有一天,第一部号称有辫子的清剧出现了,大家激动不已,结果一看,大家梳的都是脏辫,但你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有辫子不就行了么?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现在能理解了么?)

所以结论就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真正的明朝是啥样,也就无法正确评估电视剧的审美跟协调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道理明朝剧并不少,为什么大家不了解明朝呢?

因为没有特色代表。结合我上面说的,明朝剧更像韩剧(或者说韩剧更像是mini版的明朝剧),我想大家就算不听声音也能正确分辨哪些是韩国古装剧吧,那为什么明朝剧就不行呢?回答:因为没有网巾,大帽,道袍,四团龙补服,护领等等这些明代基本元素。历史粉要的只是这些,试问很苛刻么?

 5 ) 明朝服饰资料这么丰富 这部剧却还要胡乱发明奇装异服

服饰问题太多了,就拿下面这张图来说吧。皮弁服搭配翼善冠,而且翼善冠上面还有帽正,可以说最最基本的明朝服饰基本功都没有做到,这部剧的服饰完全不及格。

明朝服饰科普资料现在这么多可你连抄都不会。《女医明妃传》至少还会抄虽然错误也有但都是细节问题所以可以勉强及格,但这部剧完全是0分。比较靠谱的明朝服饰推荐央视拍的《海龙屯》

最后笔者想说,明朝离现在不远,皇家服饰的样貌有紫禁城里留下的明朝孤本书籍《明宫冠服仪仗图》,里面有皇帝、后妃、官员的服饰细节介绍,且都有插图,不同时候该怎么穿都是很清楚的。你们不要随便乱发明一些不知所云的服装好吗?你再不济也完全可以照着近年来的科普书籍《Q版大明衣冠图志》抄,不要自己发明了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衣服还说是明朝的。

 6 ) 有一种烂剧,烂得很精致

屎味儿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儿的屎,哪个危害更大?

这几天,我被一部剧气的脑仁儿疼,就是那部被称为创下了汤唯演技和颜值双低谷的《大明风华》。

我爹是个明史爱好者,他每天兴致勃勃地看这部剧,然后还喜孜孜地跟我讨论剧里那些脱缰野狗一般的剧情,最常用的句式是:“哎我怎么记得历史上没这一出呢?

我忍不住要翻白眼:爹啊!这就是一戏说的剧,连历史顾问都没有,您就当一乐行吗?

直到中午,我们看到最新的预告,汤唯扮演的太后孙若微披甲上阵打响北京保卫战,顿时被雷的外焦里嫩。

这年头,为了塑造女主的高大形象,连于谦的功劳都要抢了吗?

对了,这里说的不是爱好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儿哥于谦,而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取得了北京保卫战胜利,“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一代名臣于谦。

你以为太后上战场就是最骚的了吗?

那是你还没看到太后跪自己的皇帝儿子,太后唱戏给臣子看的桥段呢!(我已经懒得向编剧科普剧中出现的京剧、昆曲等戏种纯属穿越了。)

看着我爹风中凌乱的样子,我劝他还是认真考虑下弃剧这件事,免得气到自己个儿就不值当了。

可我爹还有点依依不舍,说:这部剧收视率不是排第一吗?

我说:收视率第一也不能代表它是个好剧啊,当年《娘道》的收视率也是一骑绝尘呢!

在我看来,《大明风华》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剧,上豆瓣一看,和我持同一观点的观众不在少数:

但很多人,可能跟我爹一样,不太能确定这种各方面硬件条件看起来很唬人的剧,究竟能不能算烂剧。

毕竟,昨天《中国青年报》还吹了一波彩虹屁,说它是「没有时代隔膜的大剧」呢,在采访中,编剧兼导演张挺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打造的是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作品。

对于张导这种盲目的自信,我很惆怅,为了他和很多导演未来的创作不再跑偏,我决定要说几句真话,好好掰扯一下《大明风华》这类型的烂剧到底烂在哪儿?

有一种烂剧,它烂的明明白白,它抠图,它五毛特效,它给资源咖加戏注水,它的剧情逻辑出走主角智商下线,它让最脑残的粉丝,都无法为它挽尊,我将其称之为「低级烂剧」

△一键抠图的巨制《孤芳不自赏》

很多「低级烂剧」是静悄悄地拍,静悄悄地播,观众连吐槽的兴趣都没有,但如果有些烂剧烂的实在太奇葩,例如抗日神剧《箭在弦上》、《一起打鬼子》那样的,也会因为「裤裆藏雷」的剧情刷一波存在感。

这样的烂剧,普通观众都很容易分辨,它就像屎味的巧克力,远远就能闻到味道,除非内心极其强悍的人才会用心去品尝。

但有一种烂剧,却是巧克力味的屎,它包装考究,高端大气上档次,非常能迷惑人,你可能吃了好几口才发现它本质还是一坨shit。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吃完了还会觉得味道还凑合,甚至误以为真正的巧克力就该是这个味儿的,这就是所谓的「高级烂剧」

近年来,这样的高级烂剧还不少见,之前我写《庆余年》的时候就提到过,包括但不限于《天盛长歌》、《鹤唳华亭》等狂吹服化道精致,戏骨流量加持,却连个基本故事都说不好的剧。

以《大明风华》为例,高级烂剧们大都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大IP改编,女频文里狂塞流行因素

《大明风华》原名《大明皇妃孙若微传》,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原文很简单,就是女频的宫斗文,主线简单明了。

但是《琅琊榜》这个爆款的出现,以及广电对宫斗剧、宅斗剧的禁令一下,导致纯宫斗戏没法拍了,于是出品方们一拍脑门,都往《琅琊榜》的权谋路线上去靠,同时既不放弃对男女主纯洁爱情的塑造,又不放弃女主的宫斗戏份,自以为就此可以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成为合家欢的大剧……

我只能说,他们在想peach(屁吃)。

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纯粹。

男主前一秒钟在朝堂上还是个心思深沉的政治家,后一秒钟就要去后宫里霸总附身说些小学生水平的羞耻台词,这不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造成了割裂,在剧情上也造成了严重的割裂感。

看《大明风华》,你会感觉到剧本风格和逻辑是不自恰的,像是编剧得了精神分裂,前朝政斗是一种画风,朱家父子的家庭伦理大戏是一种画风,后宫和爱情戏又是另一种画风,看起来像是不同的三部戏混剪到了一起。

△就观众的接受度来看,目前最受欢迎的是老朱家的男人们的家庭伦理戏,女主被边缘化了。

这就是编剧笔力不足造成的,他无法将原著那种本质上是玛丽苏大女主的爽剧剧情,很好地融入到严肃的历史权谋剧的框架里去,才会出现我开头吐槽的,费劲巴力地塑造了朱家五子及一堆文臣武将的形象,到了北京保卫战,却还得靠太后披甲出战,激励民心的桥段。

△编剧和导演大概对「神化」这个词有什么误解,你这样篡改史实的写法何止是在「神化」女主呢?

那么成功的作品是如何处理前朝后宫剧情的呢?

以同样是将故事背景设置在雍正年间的《雍正王朝》和《后宫甄嬛传》为例,《雍正王朝》是男人戏,以前朝夺嫡的政治斗争为主要线索,后宫一笔带过,只塑造了年贵妃和虚构的乔引娣这两个女性角色,宫斗戏份无。

而《后宫甄嬛传》里,前朝的政治斗争是虚化的大背景,很少有正面表现雍正上朝、权臣争斗的剧情,年羹尧的得势和衰落大多是通过人物对话进行交代的,着重刻画的是前朝的风云变幻对后宫诸人命运的影响,让观众清晰地意识到,皇帝的宠爱,并不仅仅与情爱相关,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势力的平衡,和安抚人心的作用。

简单来说,前朝和后宫戏要分清主次,谁是主力,谁打辅助?戏眼落在谁身上合适?是编剧和导演在改编女频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女性作者善写情感,权力角逐并不是她们的特长,《后宫甄嬛传》、《六朝纪事》、《凰权》(《天盛长歌》原著)等文绕开了权力争斗的血腥,重点写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正是原著得到女性读者认可的原因。

如果改编时拎不清原著为何受捧,只是一味地往里加各种流行的佐料,势必落得个几头不讨好的下场。

2、流量+戏骨双保险,掩饰不了人物的苍白单薄

自从老戏骨们在正午阳光的剧中大放异彩,倪大红、王劲松、刘奕君等中老年演技派演员的出场率肉眼可见的高了起来,用演技精湛的老戏骨来为人气暴涨们的流量保驾护航,投资方吹「良心剧」的底气都更足了。

问题是,戏骨们并没有得到匹配他们演技的、有深度的角色,他们只是玛丽苏大杂烩上一圈华丽的镶边,他们的表演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剧作的质量,本质上是在消耗演员的人气和多年的经验积累。

近两年王劲松老师几乎处于霸屏状态,但在《扶摇》、《鹤唳华亭》等很多戏里的表现像是复制粘贴的一样,你很难说出这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有什么具体的不同之处。

看了一圈下来,发现对王劲松老师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杨金水,和《琅琊榜》里的言侯爷。

我无法谴责王老师是在偷懒交行活儿,实在是在这些剧里,老戏骨可以发挥的余地太少太少了。

现在的网络小说,即便是大受欢迎的网络小说,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缺点,就是人物塑造扁平化,尤其是反派和配角,像是游戏里的NPC,毫无人性,是为主角加点或是送人头涨经验的功能性角色。

老戏骨们往往得到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如果碰到的编剧是王倦,还可能将不出彩的配角,例如滕子京、沈重等人改出人味儿来,遇到其他编剧,就……主角都立不住呢,哪有能力好好写配角了。

歪一句,网文里的反派们总是莫名恶毒卑劣集体降智,人生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找主角的茬然后把脸送上去给主角一遍又一遍地打,至死方休。

更可怕的是,因为无脑反派的「恶毒」,读者和观众认为女主们更恶毒的报复行为就是爽,对那些将反派挖眼、打胎、毁容、送去与猪/驴/马交配、做成人彘的行为拍手叫好,这是一种何等扭曲的三观啊?

说起来,通俗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性现在整体是在下降的,男频小说无法对标金庸,女频小说,真的连琼瑶奶奶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

现在大家都把嘲笑琼瑶剧的三观当做是政治正确,但是仔细想想,人们之所以能够挖掘出琼瑶剧里反派们的魅力,例如认为《新月格格》里的福晋雁姬、《还珠格格》里的太后和皇后、《一帘幽梦》里的绿萍才是三观正常、心智健全的女性,正是因为琼瑶从来就没有将她们处理成脸谱化的人物。

像何书桓和梅若鸿那样的「渣男」,即便是主角,琼瑶也没有美化他们的意思,反而将他们那些隐秘的小心思剖析的明明白白。

在琼瑶的言情宇宙里,没有纯粹的正派和反派,每个人都是有缺点、会犯错,但是也会闪现出人性高光时刻的普通人

大家可能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针锋相对,但这些都是对事不对人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当观念转化时,「正派」和「反派」是可以握手言和的,例如还珠里主角团和皇后的和解就是如此。

也只有这样层次丰富的人物,才有演员发挥的空间,单薄的扁平化人物无论是谁去演,都无法散发出任何人格魅力啊。

3、一掷千金的服化道,实则错漏百出贻笑大方

我现在已经得了张叔平恐惧症,哪部剧请了张叔平,大概率是高级烂剧。

很不幸,《大明风华》、《鹤唳华亭》、《天盛长歌》和《如懿传》都是他的杰作。

当然女明星也一样被梳平,啧,真是看得我头皮疼:

看看早年间张叔平封神的那几部电影,《蜀山》、《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就能看出他的问题在哪里,他的设计天马行空,放在架空的时空里靠演员过硬的颜值还可以撑得起来,一旦落实到具体朝代,他浅薄的历史知识就完全不足以应对「符合史实」这一基本需求。

△张叔平对于东厂帽、梳平大光明发型以及波点蝴蝶结的热爱,早就暴露无遗,这么多年一直在重复自己,或者说吃老本。

我暂且不说他给汤唯设计的妆容发型好不好看,贴不贴本人的脸,因为审美是比较主观的事情。

我就举两个明显与历史不符的设计:

①明代官帽没有帽正,也就是镶嵌在帽子上,表示帽子正面的一种装饰物,多半是珍贵的宝石。明朝剧只要看到帽正就可以直接给服装设计打不及格了。

可这剧里无论君臣的服饰都有帽正。

②明初翼善冠没有二龙戏珠,中后期才有,但是剧中朱棣就已经戴上了二龙戏珠的翼善冠。

另外,有明一代皇帝日常都佩戴的是黑色翼善冠,只有万历皇帝死后有一顶金翼善冠作为冥器陪葬品,活人是不戴的:

△首都博物馆里展览着从定陵出土的这两顶翼善冠

但是剧里面,活着的朱元璋和朱瞻基都戴上了冥器:

△至于这个猥琐的朱元璋形象更是赤裸裸的抹黑了。

钱没少花,道具的质量看起来也挺精致,但实际上做出来的全是异想天开粗制滥造的东西。

明代离现在并不遥远,皇家服饰的样貌有紫禁城里留下的明代孤本《明宫冠服仪仗图》,里面有皇帝、后妃、官员的服饰细节介绍,且都有插图,不同时候该怎么穿都是很清楚的,再不济也完全可以照着近年来的科普书籍《Q版大明衣冠图志》抄,张叔平先生拿着天价的报酬,却连买本书学习一下都做不到,难道这是什么很过分的要求吗?

偏偏出品方们还总迷信权威,对他不思进取、应付式的行活儿照单全收,连起码的审美和历史常识都没有,以为花大钱请了张叔平就可以大吹良心、精致、一流的服化道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4、打着历史正剧的幌子,肆意篡改历史

这个问题是《大明风华》独有的,因为《天盛长歌》和《鹤唳华亭》本质是架空的,可以逃过一劫。

这也是为什么《鹤唳华亭》的评分比《大明风华》要高的重要原因。

《大明风华》打着新世代高端历史正剧的幌子,对标的是《大明王朝1566》那样的作品,实际上拿出的还是《戏说乾隆》那种调调的东西,连《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水平都比不上。

历史剧创作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合理把握历史逻辑与艺术逻辑,可《大明风华》却是大事也虚,小事也虚。

各种史实上的错漏之处,就算是只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能察觉得出来。

剧中编剧处处夹带私货抹黑朱元璋、朱棣父子,名正言顺继位的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也被写成了要用阴谋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的阴谋家。

朱棣成天大谈自己吃猪屎,称自己是「反贼」「罪臣」,还要尊建文帝为太上皇,甚至连他手下最重要的谋臣姚广孝也成天当着他的面骂他乱臣贼子,我想说,excuse me 啊?这是哪个时空的正剧啊?

与之相比,将「奸妃」孙皇后和无辜被废的胡皇后人设对调的这种事儿都不算事儿了,反正《如懿传》已经开过这种睁眼说瞎话的先河了。

有人说,看剧图个乐,如果没有这部剧,可能很多人搞不清楚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是谁谁谁呢?

要我说,这样胡编乱造的戏说不要也罢,在《雍正王朝》之前,大家心目中的雍正是个什么形象?

是把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的、不务正业喜欢结交江湖人士玩血滴子的残酷帝王,最后死在了侠女吕四娘手上。

这和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有一毛钱关系吗?留下这样一个错误的印象,比不知道这个人物更严重。

说来说去,像《大明风华》这样精致的烂剧,是烂在了剧本这个根本上,如果剧本能把故事讲得逻辑自洽、详略得当、高潮迭起,那么即便是主人公三观有问题(参考《知否》),或是史实有误(参考《康熙王朝》),或是服化道粗糙(参考《庆余年》),观众都会给予最大的宽容。

但是不好意思,一旦故事都讲不好,却妄图借服化道和堆砌戏骨这些光鲜亮丽的东西来掩盖内里的问题,无非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观众是绝对不会买账的。

你看,连编剧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写的是个什么东西,难道还指望后期能「大力出奇迹」拍出个好东西来吗?

思来想去,张挺说无法为《大明风华》找到准确的定位,因为它不是大男主戏,也不是大女主戏,又不是板着面孔说教的所谓传统正剧,也不是《还珠格格》《戏说乾隆》式的喜剧。via《热播剧《大明风华》的初心:“没有时代隔膜的大剧”》

 7 ) 最服编剧

朱棣管汉王作乱叫勤王这种错误我就不吐槽了,说说目前为止的扯淡桥段:锦衣卫兼礼部尚书、荷兰人在永乐朝就给大明上贡望远镜、来澳门晒货的说英语的葡萄牙人戈登被朱棣请去教明军使用火铳、穿越来的红衣大炮、大明的朝鲜宫人给李朝太宗庆生、李朝长公主朴氏参加大明的选妃、被黑成绿茶婊的胡善祥。。。

基本一日一暴,中学历史是数学老师教的系列。

 8 ) 汤唯不会演戏,真是尬死了(逐集更新中,47集,这剧里稍微讨喜一点的角色终于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讨人厌的主儿;有尬母必有尬子;导演的锅自己背吧)

“我真的觉得自己没什么演技,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汤唯

汤唯对自己的认识一直很到位,看不开的是请她演戏的那些人。之前《三城记》多好的一个剧本,演得乱七八糟,刘青云说汤唯“不装”,对演员来讲真不是褒奖。

曾经有导演说汤唯,炸弹在她身边爆炸她都无动于衷,非要沙砾都溅到她身上了,她才知道原来应该害怕。

就是“木”。《色·戒》适合她,就是因为她这个“木”,她感受不到那个男人的危险,或许只有跪在枪口下,听到同伴绝望的哭泣,她才知道:哦,原来这不是小男小女的小爱情。这是李安想要的,但是《大明风华》这种古装戏,女主这么“一根筋”得不入戏,合适吗?

把《大明风华》当历史剧看的都醒醒嘿!历史上的孙皇后是盖棺定论的“婊”,胡皇后是众口一词的“贤”,这剧安排胡皇后找太监当“对食”了都,还有人纠结服道化?简直了!

再说朱棣比起来李世民那好太多了,最起码他是打心眼儿里怕他爹。其实倒是朱高煦和朱瞻基这一对叔侄更像奔驰在正剧轨道上的CP。看看朱瞻基为啥“化了”朱高煦就知道了。(话说明朝皇帝起名字忒随性了)

论历史根本不值得一批,这剧值得一批的是最大的卖点“汤唯”。我觉得和汤唯合作的男演员都挺腻歪,一开始觉得是国际范儿的女影星加盟电视剧,你严阵以待发挥出除《红高粱》外80%的最佳演技,结果发现“国际汤”像根木头似的杵那里跟不不入戏啊。这剧看朱棣父子还不错,男女主一同画面就尬的要死。

而且汤唯的眼神戏能不能有点变化?!汤唯眼神三部曲:

-我看你一眼,眼睛马上躲开;

-我吭吭唧唧说台词,不看你;

-你演到哪儿了?我不知道啊!我没看你啊!我继续说台词。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你是谁?你在说什么?

汤唯浑身上下哪一丝气质像明朝人?又哪一丝演技像明朝人?

这个台词就别提了,看电视剧都让观众觉得她时时刻刻有说错词的危险似的。这是个什么节奏到底,中文的词,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动补结构,就这五种,女神连断句都还没学会呢,难道是英文说多了?现在安排她穿越回明朝体验生活也是难啊!另外汤唯说台词怎么就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重音呢,感觉她说每一句台词都像在抗日。

我看《大明风华》感觉在看明朝版《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信就对比看看,比如文佳佳和Frank回月子中心,但是下车发现月子中心被警察围住,两人应付警察那段,和孙若微与朱瞻基酒楼对峙时的表演别无二致。孙若微对着养父抒发对刺王杀驾这件事的愤懑,和文佳佳对着Frank抒发做小三生活的不平又有什么差别?

男主抱着女主教她射箭本是高甜的桥段,虽然加了智斗的元素,也应该让观众觉得窝心才是,现在只觉得倒牙。《史密斯夫妇》里也有男主教女主射击结果自取其辱的场景,那才叫真·大女主的架势。

皇甫先生要杀自己了,女神能不能表现出惊恐,委屈,愤怒,急切,不相信等等情绪中的一个呢?

为什么没有?因为她不怕啊,她不爱啊!

扩大点说,汤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演孕妇,彼时女神必然没怀过孕,对待那个肚子啊,是真拿它当道具啊,哪里像个孕妇。再看看《秋菊打官司》,巩俐也没怀过孕啊,但是就觉得她坐在那儿腰是真的疼,但也是真皮实一女的。

诚然汤唯是美的,她有一种安静的,秋光潋滟的美,但是演技是另一回事。

同样演过李安戏的章子怡,也是万里挑一的美女,可是再怎么负面新闻多,大导演们还是愿意找她演,因为她演技好,能演玉娇龙也能演宫二,同样是身手了得的少女,她能演的完全不一样。电影可以让人忘了她的美,记住她这个人。汤唯不同,汤唯能把八竿子打不着的角色演得和一个人似的。所以李安之后,鲜有大导的戏了。

话说汤唯英文口音那么好听,应该是个模仿能力极强的人,这是演员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不错,演技不应该差的。想来她找寻自己的过程并不顺利,一方面她把内心的一种“愣”当成了爷们儿,而且是很T的那种,演女性角色就觉得傻呼呼的;另一方面你说她性感吧,她最多只能够得上干干净净。或许是在舒适圈呆太久了,忘了变化。第10集在朱棣面前的几个眼神,仿佛回到色戒和易先生的对话,把毫不相干的角色演得一模一样,也是一种本事吧。

这电视剧演到现在,唯一出彩的就是王学圻那句:“蹬鼻子上脸。”女神应该和老艺术家学学怎么说台词。

还有个问题让我匪夷所思的,能不能有人回答我一下?朱亚文特正经一男的,干嘛老演这种痞帅的角色?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种?雷佳音这种油嘴滑舌,亦正亦邪的气质都比他充足好伐?每次看他斜睨着眼,不知道是困了还是戏谑,轻挑嘴角的样子我就冷,距离油腻只隔着2集半了。他正经演戏的时候,变态杀人狂都演的很好啊。

第13集看完后论演员为什么“值钱”

汤唯的瞳孔是黄褐色的,就像评论里一位朋友说的就是有点“凶”,但是这应该是她本来的样子。很多人都知道女明星带美瞳演戏的话眼神就不灵活,演技受影响,汤女神实力证明自己是“天然呆”。第13集一开始,男女主对手戏,朱瞻基对孙若微倾诉身为太孙在权力中心虚与委蛇的不安全感。朱亚文通过皱眉、低头、眨眼等动作表现出了:恐惧、担心、怨怼、自嘲、掩饰、不舍、骄傲。汤女神随着台词应该表现出:撒娇(套话问爹爹在哪里)、关心、认真、思考对策如何帮助男主、羞怯(因为了解男主放她走是关心她)、隐隐的开心(这是爱情中最美好的时候呵)。可是咱们看看女神的“演绎”

大家回去仔细看,朱瞻基说到

“一旦我二叔、三叔得了势,我这条小命就不保了。”(此处镜头给女主)

“你看我我先前整天折腾的热热闹闹,其实我就是在走刀刃。”(此处镜头给女主)

的时候,汤唯的抬眼看朱瞻基的表情犹如复制黏贴,简直一模一样,我现在都怀疑是不是后期PS上去的,如果不是,那演技已经差到逆天了。

YouTube上这一集有一条高赞评论:汤唯是那种演技被严重高估的演员。

演员为什么值钱?我觉得在两个地方:

第一,拿到剧本,开始演之前对人物和剧情深入的思考;

第二,自我的演绎和创造。

拿同样为了赚钱演《如懿传》的周迅来说,5300万片酬,拿的不算凑合。后期采访导演汪俊都说,折腾了演员9个月,周迅完成的很好。第一集虽然周迅的造型被狂吐槽,脸也看不出少女感。但是你不能说演员演得差,知道自己的心上人要选妃了,明知道自己不是屏开雀选的主角,却还是要打扮好了雄赳赳一阵风一样去看看,知道四阿哥有可能把如意给自己的时侯,想到自己的身份,虽然想接,但是下意识后退,害怕。当了皇后之后,一系列动作不让观众觉得小人得志。对太后恭顺有加,又不让人觉得有违内心,真诚与矛盾都在一线之间演出来了。和乾隆的纠葛,周迅一扁嘴,我就要掉眼泪。这种表演叫高级,观众会跟着演员思考,看后会觉得这个演员无论从技艺还是专业度都是值这个钱的。

汤唯的话,我是真的好奇她演这部剧拿多少钱?值不值?

第14集 这剧里的人们能别再管汤唯叫“孩子”了吗?真xx恶心死了!还不如管刘晓庆叫傻丫头呢!

第15集 好看诶,梁冠华老师把贫嘴张大民版的狄仁杰演活了诶~

另外一个好看的原因:这集汤唯戏份少。但是当你说到“如果一个皇孙的脑袋不够”的时候,你好不好稍微有点痛感?这剧到底乔振宇是男一还是朱亚文是男一?都15集了女一还没有爱上男一,那之后合着是得把朱瞻基演死吧,合着得演土木堡之变吧,那才是孙太后的人生高光时刻啊!这胡孙争宠,姐妹相争也得演个20集吧,张太后和胡皇后的爱恨纠葛也要演吧?这剧预定要死的皇帝已经有四个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剩余40多集每10集要死一个皇上编剧还能让女主爱上男主吗?加油啊!反正现在汤女神是没表现出来任何爱慕之情。

第16集 这剧用一种蹩脚的方式完成了明史爱好者一场意难平的意淫式找补

这世上吧,板子不打到自己屁股上就不知道疼。人们特别喜欢“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戏码”,明史上朱允炆的去向是个谜,而朱棣确实是个不错的皇帝,所以让该做和尚的去做和尚,让该做皇帝的继续做皇帝有什么不好呢?但是这剧真是从导演到编剧到剪辑都没什么文化,朱允炆从小到大被他爷爷培养的只会做皇帝,而且他也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被硬踹下去了他能原谅他叔叔吗?他又不是李煜。他恐怕自焚前连他爷爷都骂了:既然皇帝让我做,为什么不杀了当朝司马昭?!放他原谅朱棣恐怕不是一般佛法能做到的。没办法,溥仪死后,天朝再无做过皇帝之人,那种爽歪歪的感觉难怪编剧体会不到,才会觉得做皇帝累吧。

至于女神那句“要杀他先杀我!”

从表演到台词内容皆搞笑,是如何破了朱棣的心魔的?!估计和皇帝给解缙的圣旨写的一样:朕忍你很久了!好吧好吧,为了不看你演下去,我就不杀他吧。

第17集 看到这一集太孙和徐彬对打终于明白:这剧就是爷爷、公公、老公、情人、儿子、继子(潜在的外甥)给女神做配,女神还不太想要,因为到目前为止看不出她对任何人有感情。

虽然小姨妈带领成祖朝一众女官极尽做作之能事(已经做作到没法看了好吗,这种女二会上位的戏,小姨妈真不如宋轶讨巧),但是最起码姐妹相认她哭的比女神真诚。那扑簌簌的眼泪,水泵子似的,女神挤到眼睛都看不到了才share了一颗,小姨妈怕是会怀疑自己不够入戏影响了女神吧。

还有,女神能不能别再带着靖难三傻在宫里扯着脖子喊我们靖难遗孤了?人人都知道了已经,皇帝对处心积虑想杀自己的人表现的也太仁慈了吧。

第18集 小姨妈比皇太孙厂气还严重,女神到底爱谁已成谜。

前17集铺垫了那么久,为什么这一集女神忽然死心塌地爱上了徐滨?!上演了歪头靠肩,争风吃醋的戏码?!号称可以为你生为你死的徐大哥忽然面对一个子虚乌有的官职就滑向了渣男的深渊!本集的锅编剧要替女神背。

小姨妈回头一笑颇有《军师联盟》里司马懿鹤视狼行的派头,可惜苹果肌太抢镜。小姨妈越来越阴阳怪气,gay里gay式,比皇太孙还厂气,一口一个自称奴才,这哪是皇后?明明就是太监!

一套歪理惊呆了女神:我要给他生孩子,你也要给他生孩子,咱们都要生孩子,生皇帝,然后虐待皇帝,咱们太tm拽了!按照历史的正解,似乎俩人得倒过来才对。但是女神此处表演惊呆,呆得很到位。

女神为什么这剧里老是低头?低头显脸小?

第19集 还是那句话:女神的痛感在哪里?

养父的自尽,是一个正直而多情的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反抗。多情,是说他对所有人都有感情:朱棣是他的长官,是他的榜样,他知道他没什么不好。可是自己的挚友和恩人是死在这个人的手上。而这些孩子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能达到的位置,他已经控制不了了,没有人愿意听他在说什么,所以他不再留恋,选择死亡。让人敬佩的角色。

但素!女神可以想到这一点么?同样是失去父亲,女神真没有第一集的小姑娘演的好,眉毛都不动一下,最重要的是:眼睛不聚焦啊?!她跪地痛哭时好像不知道父亲的尸体在哪里一样,每次抬起眼似乎焦点都有点不对,这简直连业余演员都不如了。

第20集 也是一样,和朱瞻基的对手戏,面对对方的撩拨,女神只有一个任务:痛到无感。可是观众看到的还是只有没有交点的双眼(正常人如果要表现出对面前的人无感,眼睛会死死盯着别处,但不会是游离的),和高清镜头下女神下垂的右脸,难怪朱亚文也表现不出来对这女人有多大兴趣。《我是证人》里那个杀人狂魔在得知女友出轨后的扭曲比这强多了,是不是能证明朱亚文一人儿来演要好很多?

另外想和导演说一句:擅长的是家长里短,就别总是想着反应历史的恢宏大气。看完20集去查了一下导演的履历,没啥大制作。历史剧,刻画大背景下的众生相,是一种群像加特写的模式,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大业”系列《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导演让于谦和解缙出场的方式简直让人费解。皇帝家都是些鸡毛蒜皮,一般富二代争产都比这有气势,解缙和于谦的出场一个像跳梁小丑,一个是喝酒但是不抽烟不烫头,没有大背景的恢宏,哪里来的特写的生动反差?这整个剧组就是个业余。麻烦告诉我们一点百度百科上查不到的东西。

另外关于女神的台词,导演主动背锅,说是因为后期台词改动很大,汤唯原声配音,所以出现奇怪的发音的节奏,要批评冲他来。好!仅代表一个观众告诉导演一声:我强烈要求看不是女神亲自配音的,口型对不上但是拥有正常发音的台词的剧!谢谢!再说了,别的演员工作是一样的吧?为什么没有相同的问题。王学圻老爷子也有时候口型和台词不符,可见是后期配音,但是不违和啊。

其实历史上的孙皇后也是一流的政治家,敢于舍弃自己儿子,为了江山社稷而见风使舵的睿智女性很少很少。导演说汤唯后期气场全开,我就等着看她怎么像小姨妈期待的那样虐待老公和儿子了。

到第42集

这剧can be anything,但绝不是一部历史剧,皇后半夜让人抬了一男的进寝宫,紫禁城比一般人家的破后院子都不如了。

说说王学圻老爷子。这剧真心培养起我对老爷子的喜爱之情。

王学圻老师年轻时演《大阅兵》《军人机密》什么的,让人误以为是张丰毅式硬汉。但是从《天地英雄》开始,忽然发现老爷子原来是个文艺老年人。他演的所有角色里我最喜欢《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麦田》里的剧葱,《赵氏孤儿》里的屠岸贾,《建国大业》里的李宗仁和《剑雨》里的转轮王。特别是《剑雨》,绝对是被低估的武侠片。剧本、演员、节奏、音乐都很好,全片没人掉链子。

王学圻特别适合演亦正亦邪,莫名其妙,大开大合的角色,《麦田》能演的毫不色情,充满文艺气息,只有他了,比《夜宴》里葛优老师的角色还要出彩一些。张了一张正派的脸,深埋一颗文艺的心。嗓音特别好听。

《大明风华》这剧里最出彩是爷爷和太子,朱棣最后北征这几集,父子遥相呼应,演得都挺好。太子爷在父亲临终前的幻觉看的人热泪盈眶,一个不那么强硬的儿子,一生终究不是为了当皇帝,而只是想获得父亲的认可和认同罢了。

爷爷和太子死后,这剧忽然空空如也。包括这宫里也“空空如也”,这剧怕是把预算都给了演员了?连请多几个群演的钱都没了?宫里伺候的人极其少,每个宫女太监似乎都有功能剧情,朱瞻基只有俩媳妇儿,太子一生只张皇后一人?后宫一吃饭就是这几口子,这皇帝难为二叔三叔还要抢!

女神皇妃大人天天穿个大红色,按古代的规矩,这是咒皇后死的节奏。要不就是一身朝鲜cosplay。整天跟在皇后后面擦屁股,还次次都失败,把装模作样当气场全开!每次都像《色戒》里买戒指的表情一模一样,想来那是那是女神演技的高光时刻,她不想忘,也不想让观众们忘。

顺便说一句,邓家佳演神经兮兮的人忒合适。《全民目击》里的林萌萌,反转那么多次,到最后我都不信人真是她杀的,那个无辜劲儿hold住全场。最棒是《无证之罪》里的朱慧如,太他妈好了!较弱、无助、狠辣、无情、义气都演出来了。

这剧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女一和男一,完全看不出来他们有什么感情啊。朱瞻基当皇帝后阴阳怪气的是要表现什么呢?孤独?多疑?身体不好?从一登基就开始为10年后暴毙做准备?

还有啊,导演《明朝那些事儿》看了个半吊子。明朝的大臣确实有的时候会把皇上逼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是明朝的皇上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看看哪个没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过人?我们当年学法制史,说人类越进化,刑法越不以折磨人的肉身为主,但是明朝属于开历史倒车。但是这剧里这大臣们一个个对皇帝们冷嘲热讽,还随便入宫见皇妃,还是“奉旨”的!我也是醉了!

到47集 已经在弃剧的边缘了

朱瞻基和二叔下线后,这剧里稍微讨喜一点的角色终于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讨人厌的主儿-太皇太后,太后,皇上,算是尬到一起去了。

导演接受采访时说:张艺兴给人惊喜,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看到46集张艺兴说:“王者之师,雷霆之怒。”的时候我信了,真没形象!把朱祁镇的人都丢尽了!虽说朱祁镇前半生是废柴了一些,但是历史上也没几个皇上能把丢了的皇位几年之后还能再抢回来的,这么演,真的好吗?

吴越别再接这些讨人厌的角色了,复出之后演的那些角色:凌琳、罗琦、张皇后,有一个算一个,就是在消耗前半生积攒的观众缘儿。照这个节奏,观众们会帮陈建斌老师出轨一事洗白的!前44集死了公公死老公,死了老公死儿子,都比不上死个弟弟的百分之一,不合适了吧?

女神说皇上是他毕生所爱,我不信!她的心血要熬干了,我不信!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儿子,我不信!因为她没想让观众信啊!

最后说一下这个导演,学过导戏么?

1、这台词演员演的时候是一套,后期配音是另一套,全改了!那拍的时候合着剧本还没定稿?

2、太实在了吧!历史上三杨之治是有,那也不至于一出来就三人全挤一镜头里出来啊!怕杨士奇一落单儿观众不认识他?观众没那么傻!

3、前后剧情散的要死,莫名其妙。YouTube上有评论说觉得这剧不是一个导演导的,我深有同感。

 短评

我太好奇燕王闯入宫城那一晚,朱允文究竟在想什么?会恐惧还是后悔?可无论怎样,我都不希望他是这样…减分…朱棣对子孙一字一泪,对比隔壁,鹤唳华亭的太子是充话费送的吧…这部剧难得在讲帝王家时添了许多烟火气,一家人说话像极了宅门百姓的苦辣酸甜。这个风格独特,有趣。ps:感情线和老朱家的鸡飞狗跳相比,真是无聊到死…而且汤唯的演技…俩人站一起,一丝cp感都没有…连带着朱亚文都要被质疑演技了…

6分钟前
  • 碎碎念
  • 还行

汤唯是李安打造的一次性筷子,她的生硬和造作正好符合王佳芝假定的表演情境,不得要领反而是画龙点睛,一旦脱离就是灾难,属于文艺片里的古月刘劲王伍福,特型就看怎么用,遇到编剧出身的文本型导演,九成九是祛魅。

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汤唯演技太尬,台词是烫嘴吗

13分钟前
  • 拳拳带风
  • 较差

这节奏,这剪辑,这台词,稀巴烂

15分钟前
  • 尼莫幸运鳍
  • 较差

但凡花80块钱买一本大明衣冠图志和看看明史都不会拍出这种烂剧

19分钟前
  • 温九斩华雄BJJ
  • 很差

刺杀朱棣三毛特效,假得不行,刀还没砍上人就飞出去了,OMG,还好小时候一笔带过,不过汤唯怎么了,演得咋咋呼呼的反而邓家佳令人印象深刻,演的灵气逼人。朱亚文演的也很奇怪,像个中二青年,虽然我是冲着朱亚文和汤唯去看的,但真的觉得不吸引人。

24分钟前
  • 你不来我不敢走
  • 较差

梁冠华老师确实不一般,朱高炽就是朱高炽,跟狄仁杰完全分得开,不出戏。

25分钟前
  • TheStanshady
  • 力荐

皇帝和太子这对父子关系堪称是最难搞的,特别是像朱棣这种特厉害的老爹,太子当的跟孙子似的。

29分钟前
  • Little etialb
  • 力荐

清宫戏此起彼伏的时候,有个明朝的戏一下子就亮起来了,从题材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张挺执导让节奏和剧情的流畅度都不错。明宣宗的故事挺新鲜的,一开场朱亚文这个又苏又腹黑的小太孙也是很有意思。画面质感古意十足,极佳,算是美术置景的典范了。

33分钟前
  • 蓥鄞一米
  • 推荐

超乎想象的观剧感受,汤唯演技在线,朱亚文和梁冠华演的父子太逗了,大明王朝的故事太逗了,家长里短的故事另一个角度去看,特别好玩。

34分钟前
  • 科克托马斯
  • 推荐

狄胖胖真的太萌了,就是一大把年纪了,在父皇面前依然惨兮兮的,只能靠卖萌才能生存。

36分钟前
  • 一星期的你
  • 力荐

一代废物孙皇后被改成历经六代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玛丽苏大女主,我就知道明史官的棺材板压不住了。但凡孙皇后长点脑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都不至于亲征被俘虏。别大明风华了,叫大明疯话吧!大明虽好不容易有个剧但也不是像你们这样糟蹋明史的。衣服丑绝人寰,张叔平做个人吧!

39分钟前
  • 少绾
  • 很差

汤唯的男装扮相挺有气质的,确实撑住了这个造型,开始期待这部剧了。感觉也有好多熟悉的老演员出演哇。

44分钟前
  • 泪染霜
  • 力荐

果然动起来的造型比静态图片好看,服化道置景还挺精美的。实力派演员真的多,汤唯和朱亚文都是原声很好评。既靠着明史,又在乱编乱造。

48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朱亚文太让人上头了!和汤唯两人在酒楼上相互试探非常可,你用酒试探我的身份,我也赌你不会真的让我死。聪明人就该这么对戏,假风流真腹黑,假小子真少女,人设一下子就立起来了,编剧可以。

49分钟前
  • 英华
  • 推荐

原著党对造型持保留态度,官宣的阵容还可

50分钟前
  • jsygncbl
  • 推荐

史诗级灾难片。历史虚无主义这里怎么没适用呢

55分钟前
  • 寂寞三叹
  • 很差

第一集开篇就来个鞋拔子明太祖,然后又是剃发和尚跑路的段子,必须0分差评

57分钟前
  • 闻言
  • 很差

男主扮相好像公公呀,女主也不怎么样,造型师出来挨打

1小时前
  • 士多啤梨酸奶球
  • 较差

写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删了,槽点多到不想吐,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国真正缺的是好编剧,可惜了这些好演员。别叫大明风华了,您可当不起《大明》二字。看王学圻,梁冠华的面上给两星。

1小时前
  • CRITIC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