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克里斯塔·法亚特,米格尔·戈麦斯,罗基里奥·萨莫拉,卡里托·科塔,路易莎·克鲁兹,奇科查帕斯,玛丽亚·吕埃夫,布鲁诺·布拉沃,迪纳特·布兰科,阿梅瑞科·席尔娃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剧照

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6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3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4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5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6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7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8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4-15 16:00

详细剧情

  深受国际影坛瞩目的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继享誉国际的《金色八月天》、《禁恋》后,以长达383分钟的新作《一千零一夜》三部曲,呈现当代葡萄牙的众生相。首部曲《一千零一夜I:不安之人》以天方夜谭中诉说故事的皇后雪哈拉莎德展开,藉由三段故事描绘富人、穷人、强者、鲁蛇、小偷和诚实的人,如何在金融风暴下存活下来。米格尔戈麦斯结合现实主义色彩与冷调幽默的讽刺笔触,犀利批判政府的财政计画,令人大呼精彩。

 长篇影评

 1 ) FIFF16丨DAY9《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用魔幻现实交织方式谱就葡萄牙社会百态(上)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9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下面请看前线五花八门之人用荒诞方式构建国家记忆的评价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

失望至极,以为能拍出帕索里尼的那种风格。

果树:

形式很好,但内容不够强不足以填充这样的形式。喜欢开头,但高开低走。

RyanRyqn:

前面半小时在干什么?这电影就是结构取巧,故事并不精致基本上是寓言式讽刺。

给艾德林的诗:

确实是寓言体,稍不留神就错过某个梗或意象符号,不过需要全神贯注才有的丰富多义,是结构深植现实戏谑应该有的毛病,虽然风格变得更轻巧又形上,但也更过度精英了。

我略知她一二:

以为是古装神话,没想到是政治寓言,虽然梦幻的段落更加引人入胜,但是不得不承认现代的改编更具有现实意义,符号化的隐喻让人眼花缭乱,却终究是雾里看花,像流星一样让人无法抓住,转瞬即逝。

盆满钵满赵+:

不喜欢这种混乱的结构。 也不喜欢所谓的政治寓言部分,讽刺夸张无趣略留于表面,又有一点充斥着导演自认为精巧的自恋。 更喜欢现实段落导演晃动镜头下的爆破鲸后的美人鱼、无声狂欢的人们,有点震撼。 奇怪的事从不曾奇怪,诉说的人早已对它了解的深远。

苍山古井空对月:

批评政府的主题嫁接一千零一夜这种奇谭故事显得过于现实,而以批判现实的角度来说又不够贴近现实。早早告诉你这是一部批判政府的片子,于是少了许多解读的空间,剩下的就是看你怎么花式批评。开头把工人失业与胡蜂入侵两件不想干的事情联系起来还有点想法,可惜只是一个序幕。

法罗岛帝国皇后:

经济危机的警报早已鸣响,却没有人可以听懂,只觉得其吵闹,之后金融海啸如期而至,大量葡萄牙人失业、负债、艰难维生、上街抗议,政客和商人图谋财政扩张像春药一样振兴经济,不过也是治标不治本反受其害。民主是在每一个候选人名字下画勾,快乐是举着国旗沙滩狂奔,大火是男孩想看直升飞机的单纯愿望,胡蜂是葡萄牙人数十年一贯如此的宿敌,中国皇帝的诅咒真的实现了又怎样,即使山未消逝,水未消逝,国土永存,可爱的人民不也早迷失了方向吗?

子夜无人:

每个人都觉得这个国家曾经有过更好的时机,在耳濡目染的传说里,在人为创造的故事里,反正绝不是此间此地。开头的导演自叙其实比后面的浮世绘更让我有兴趣,他几乎是用自己的创作动机直接把电影的“格式”给拆解了,无能狂怒和原地徘徊的情绪切中了电影里社会危机的命脉。同样是根植于现实主义,但可以拍得如此随心所欲,高层官员为壮阳发疯,失业工人在街头暴动,海边躺着鲸鱼的尸体和快要渴死的美人鱼,所有的光怪陆离,共同裹挟在欧洲大陆时不我与的沉沦命运里。

Hethang:

导演的野心在整部电影当中暴露无遗,但他的能力真的配得上他的所思所想吗?开头用了漫长的时间切入葡萄牙的现实问题,正当观众们觉得要开始讲述社会真相的时候又突然开始点题,古代与现代的不协调重叠与矫揉造作的情节轮番上演。如果说勃起的阳具及与之对应的强烈欲望还能传达出一丝对领导人自以为是的不满,那后面吵闹的鸡与自爆的鲸简直就是在折磨观众,当你试图用这样一种绝对偏离了正常人思路的离谱方式来传达出本应该引起人们共鸣的信号时,你就已经错了,而且还是那种自以为自己做的很正确的那种弥天大错。

#FIFF16#主竞赛单元最终版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一千零一夜I:不安之人》:欧洲的疼痛与愤怒

2015-05-17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文/柳莺

2014年11月18日,葡萄牙导演米古尔·戈麦斯拨通了制片人路易斯·乌巴诺的电话:

-乌巴诺?-怎么了?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好消息。

-我一下子拍了三部电影。

-那么坏消息呢?

-我一下子拍了三部电影。

导演米古尔·戈麦斯在拍摄现场 戈麦斯口中的“三部电影”,即是长达381分钟的鸿篇巨制《一千零一夜》。此前曾被一众媒体看好铁定入围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但过度的片长使组委会不得不决定忍痛割爱,将这位凭借《禁忌》一跃成为当代欧洲影像大师的导演“放逐”到了“导演双周”单元,电影也被“肢解”为三个部分单独展映,分别被命名为“不安之人”(The Restless One)、“凄凉之人”(The Desolate One)与“迷醉之人”(The Enchanted One)。有关金融危机题材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少,在经济日益凋敝的欧洲,鲜有导演拥有勇气去触碰这个敏感又不讨市场欢心的题材。想想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代诞生数量壮观的好莱坞喜剧,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越是在一个需要社会承担的时代,电影产业会产生越多的娱乐泡沫。如果对大部分创作者来说,电影是一种高级消遣,那么显然戈麦斯并不接受如此肤浅的使命。在《期盼的八月》中,他用抒情的镜头语言叙述种族融合的种种困境,使其名声大噪的《禁忌》则在沉静的黑白影像中,将殖民历史的血泪遗恨抒发殆尽 。《一千零一夜》无疑继承了他宝贵的社会关怀,内容直指更具切肤感的葡萄牙社会危机。除却令人望而生畏的长度,《一千零一夜》无疑将成为一部冷门的不朽之作。作为阿拉伯经典民间文学的《天方夜谭》为戈麦斯的当代寓言提供了宽阔而绮丽的庇护所,而导演背负的政治使命,则为神话传说增添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荒诞、愤怒与无助。

在《一千零一夜》中,古老传说的旧瓶装新酒不是形式的噱头,更无所谓市场的考量。这个史诗般的标题也许会蒙蔽一部分不明真相的观众,使其误以为自己将要展开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时空旅行。那么在开场篇“不安之人”中,戈麦斯对这种几乎基于本能的娱乐诉求棍棒相加。《一千零一夜I:不安之人》的开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具有自反性的纪录片拍摄现场。新闻纪录片粗粝的影像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经济和文化双重凋敝的葡萄牙社会,曾经辉煌一时的Viana do Castelo造船厂的经营危机让数千名工人沉浸在无望之中,一时间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紧张的局势面前,作为导演的戈麦斯突然出现在镜头中,并因为不知所措而落荒而逃。导演突然现身与消失带来的巨大困惑,如同一个阴影投射在不明所以的观众面前,夹杂着混乱、愤怒和无奈,电影突然画风一转,《天方夜谭》中那个著名的女性讲述者山鲁佐德乘坐小艇登场,代替了全知上帝般的导演,将当代葡萄牙故事娓娓道来。

在这三个分别名为“勃起的男人”、“公鸡与火焰”、“高尚之泳”的故事中,政客平民都仿佛生活在一个超现实的国度中。欧洲银行的高官们骑着骆驼在一处风景绝世的别墅,贪婪地探讨着削减财政开支的策略,海滨村庄的公鸡,则用打鸣的方式向人们通报火灾的到来。人们时而和动物对话,时而走进海兽巨大的腹中,时而在烟花中消失,时而又因为喷涂了神奇的仙药而“坚挺不已”。 《一千零一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绝不是博取眼球的噱头,戈麦斯眼中崩坏的社会,荒诞即为现实的一种。如果说“勃起的男人”中,当权者需要通过仙术的力量治愈不举是尖酸的明嘲,那么“公鸡与火焰”中那个缩写为“coq”的政党则是有力的暗讽。“高尚之泳”再度召回电影开头部分的纪实手法,在访谈对话中,普通百姓诉说凋敝生活,并最终在一场冬泳中达到了气氛的欢腾。1935年,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在小纸片上绝望地写下“我不知道明天将会带来什么”,将近八十年后,米古尔·戈麦斯将这种“和全宇宙一起头痛”的不安与愤怒融进自己的影像之中,他将临阵脱逃的恐惧化作勇气的影像,将荒诞戏谑铸成刺向时代的匕首。

 3 ) 讽刺意味和南欧人的幽默感

能在大银幕上看到2015年首屈一指的作者电影,对影迷来说,实在是最幸福的事,尽管由于时间关系,我这次在香港只看了这个三部曲里的前两部。此前难以猜测这位葡萄牙导演出的什么牌,究竟会把家喻户晓的神话《一千零一夜》用何种面目重新展现。所以当看到开场在码头的粗糙纪录片场景都有点傻眼了,乱入的错觉自然免不了。其实第一部里的引子相当不俗,以白描手法充分交待了整个时代背景,那便是经济危机下的葡萄牙社会环境,紧缩政策对平民百姓的冲击。引子部分的声画错位很有意思,戏谑的实验味道令我无端想起法国新浪潮Agnes Varda和Chris Marker的作品。

导演依旧采用《一千零一夜》里的经典叙事手法,故事里套故事的讲述很有吸引力,再加上那种讽刺的幽默感,令我印象深刻,感觉跟导演前作《禁忌》大相径庭。《勃起男人》这个最搞笑,全场此起彼伏的笑声足以证明,然而过于浅显直白的寓意稍微逊色;《公鸡与火》这个有点意思,里面套着另一个青涩的三角爱情戏,针砭时弊的角度相当巧妙;《渡海泳》那段最枯燥,完全是引子部分的纪实风格,这段让我小睡过去一阵,赶在最后鲸鱼爆炸前醒过来。过于直白的寓意也是令作品失去部分魅力的缘由,尽管这个鲸鱼的场面挺有诗意的。

 4 ) 观影日记

胡蜂、船厂、导演的不安和被审判,开篇太有新意了。超出能力所及的范围的欲望只能是贪婪的表现。吐槽民选都是要么不得罪人所有人都选,要么都不满意全员十叉。公鸡票数好多啊,民心所向。夜晚鸡叫配合着新市长的就职,夹杂着所谓中国皇帝一句诅咒而带来的火灾消防车的车笛声。公鸡想是智者也是先知,时刻提醒市民厄运的降临。神奇的浴场部分,主角路易变成了蒲松龄,但听到的事并没有多么出奇,社会的不正常造就了我们以为这就是正常之事--失业,平淡琐碎,不论还坏。倒计时后画风突变。神奇的浴场是自由的浴场,没有束缚,死去的鲸鱼爆炸后,沙滩上出现了奄奄一息的美人鱼,这种怪诞的事并没有出现很大反响,与三位失业者所讲的故事的出奇形成对比。

 5 ) 这个众生相略乡土

第一个故事“勃起的男人”很好理解,很有趣,很腹黑,把葡萄牙政府,欧盟,男人/女人,黑人/白人都损了一遍,一个大大的荒诞阴谋论,有意思。接着的公鸡和游泳我看不懂,虽然游泳最后几个小故事很明确得描述了葡萄牙民众的生活状态,但总的来说我无法明白这两个故事完整起来的寓意是什么。看得出来戈麦斯是个腹黑,玩心很重的导演,有种我玩酷我在的任性,不过玩得太嗨了我看不懂,葡萄牙的众生相还比较模糊,暂时因为这部电影觉得这国家略乡土,我还真没去过,不晓得有没有被戈麦斯给黑了,过几天缓过劲来再看第二部。

 6 ) 叙述生活的虚构之美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幸运儿与脱身术(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8640855/


《一千零一夜》成书于公元9世纪左右,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合集而成,是最早使用“故事中的故事”这种包孕连环的叙述方式的小说。故事的框架来自于国王山鲁亚尔将出轨的妻子杀死后,每日娶一少女,过夜后便将其处死。大臣的女儿山鲁佐徳为了终止这种杀戮,决定献身国王,并每夜为其讲述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不仅在写作手法上繁复多样,使用了诸如诗歌赞美,宗教祈祷,谜语,以及陈述评论等方式,而且使用了大量“戏中戏”的结构,山鲁佐徳讲述的故事中的人物还会讲述另一层的故事,从而形成一种故事陈述的嵌套结构。

米格尔戈麦斯2015年的新作《一千零一夜》三部曲(《不安的人》,《凄凉的人》和《迷醉的人》)并不是直接改编《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而是依托于《一千零一夜》这种繁复的嵌套的叙述方式,使用大量戏中戏的手法,展开了经济危机后葡萄牙的社会人文景貌。在开篇的字幕之中,导演便声明电影中的诸多故事发生于2013年到2014年七月的葡萄牙,戈麦斯连同两个编剧从记者手中收集新闻材料,并汇总改编拍摄成片。电影的第一部《不安的人》以纪录片的方式开始,描述了葡萄牙制造业的困境(造船厂的倒闭和大量失业),农业的困境(胡蜂的入侵造成大量本地蜜蜂死亡),以及导演自身的困境(庞大的拍摄计划)。造船厂的倒闭暗示了濒临崩溃的国内经济现状,而胡蜂入侵暗示了外来势力对葡萄牙本土经济的蚕食。面对胡蜂入侵,消防人员却置之不理,则暗示了国内政府体制对外来势力的坐视不管。这段纪录片从两个方面陈述了葡萄牙的经济危机,而身陷囹圄的导演无法摆脱自己的创作困境和经济困境,于是讲述起《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框架。这依托现实纪录的叙述,便是电影本身的第一层母体,导演试图超越于《一千零一夜》之外,从现实进入虚构的入口。

影片的第二层叙述便是《一千零一夜》的自身框架,王妃山鲁佐徳为了终止杀戮,而向国王每夜讲述故事。此后,三部曲每一部分别讲述三个故事。那些由山鲁佐徳讲述的故事构成了电影的第三层叙述,也就是电影的叙述主体。然而在第三部《迷醉的人》的开始,电影重新回到第二层,描述了山鲁佐徳不堪重负,决定逃离国王,在自我放逐了一天之后,被父亲重新召回宫中,继续为国王讲故事。因此这无标题的一段,不仅是导演对《一千零一夜》的解构,而且成为了“故事陈述方式”的转折点。

在《不安的人》与《凄凉的人》之中,山鲁佐徳的故事叙述方式遵循“一夜一故事”的原则。 针对葡萄牙经济危机,《勃起的男人》讽刺揶揄了葡萄牙政府乞求国外财团的经济援助,披露了葡萄牙“提高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紧缩政策完全由国外财团和国际银行操纵,而这些上层阶级只会无知的享乐。而《公鸡与火焰》之中,葡萄牙的国家象征,一只能够预知灾难和厄运的公鸡,只因为公鸡打鸣太早,却要接受愚昧的政府机构的审判。同时进行的市长选举,不仅表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而且揭示了泛民主政策的弊端。而在《公鸡与火焰》之中,导演戈麦斯则开始了第四层的叙述,在这插入的一段小故事中,公鸡讲述了一个涉及三角关系的爱情故事。《不安的人》最后一则故事《神奇浴场》则又回到经济危机问题,在民众的层面多角度的描述了人民困苦的生活。戈麦斯通过采访对话的方式展开了第四层陈述,包括《第一件奇事》中描述的严重的失业问题,《第二件奇事》中描述的政府救济政策的失败,以及《第三件奇事》中民众面对贫穷的精神焦虑。《神奇浴场》中大量运用了影像隐喻的手法,搁浅的鲸鱼爆炸,从而美人鱼可以破腹而出,而这重获新生的美人鱼却在沙滩上绝望的拍打着尾巴,无处可去。无处可去的面对死亡,这就是葡萄牙人民面临经济衰败的绝望生活,而这种绝望氛围则悄悄的带我们进入到第二部《凄凉的人》。

《凄凉的人》依然延续了上一部“一夜一故事”的陈述方式,然而无论从故事本身,还是影像风格都越来越远离纪录风格,而追求一种虚构的艺术化效果。《桑特里普的逃亡传闻》中,一个杀死妻子女儿的老人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在荒野里生存了六个星期。导演利用了阿涅斯瓦尔达的《流浪者》中“新浪潮”的手法,描绘了这个孤独的流浪者荒野求生的艰辛。由此,一个杀人犯被塑造成一个普罗米修斯一般的反政府英雄,而戈麦斯也完成了一部私人化的反英雄主义的个人史诗。如果说“新浪潮”手法依然是通过虚构来抚摸现实,那么下一个故事《法官的眼泪》则完全是抽象的戏剧化的,这个故事遵循着经典的戏剧章程,一步一步的推进情绪直到高潮。通过一场审判,一个罪恶牵连出另一个罪恶,一个恶人指认出另一个恶人,在这个病态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背负着罪恶,而每个人都无能为力。

《凄凉的人》的最后一个故事《迪克西和它的主人们》则是通过一只狗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小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脱离第二个故事悲沉的气氛,戈麦斯在这个故事中试图寻找一种悲喜剧的成分,从而将一种虚构的飘渺的喜剧成分融入到简约的忧郁的戏剧之中,从而通过一个居民小区构建一个微缩的葡萄牙社会景观。这个故事使用了类似于散文的表现方法,没有给予核心的叙事中心,而是白描出一副生动而苦涩的生活画卷和人们的日常百态。戈麦斯利用狗作为媒介达到第四层的叙述,包括“15楼D座的鹦鹉”, “11楼A座的孩子可以看到B座的小洞”,“14楼A座的夜橱”,“D座与E座之间的风”,“9楼F座的返遣”和“15楼B座的巴西女人”。这个故事中,戈麦斯的影像着重于景观的再现而达到一种情绪化的渲染,通过众生相的描摹而达到一种交响乐式的复调结构。这个故事类似于《禁忌》第二段中的大量独白,影像本身缺乏叙事的内因与动力。因此戈麦斯通过画外音,山鲁佐徳的旁白,来推动叙事进度。然而在第三部《迷醉的人》之中,山鲁佐徳的旁白完全被字幕代替,由此依靠语言的叙述方式则完全被书写的方式所代替。

如前文所述,《迷醉的人》的第一部分重新回到电影结构的第二层,戈麦斯利用公路片的类型方式描绘了逃亡中的山鲁佐徳以及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暗恋她的潜水者,繁衍200个孩子的男人,一个身世坎坷的小偷和充满孩子气的风神。山鲁佐徳逃亡的古波斯湾群岛糅合了现代的无政府主义文化潮流,仿佛是古代游牧文明和现代嬉皮文化的互文相关,山鲁佐徳可以尽情的嬉笑,歌唱,性爱,没有约束也没有焦虑。然而她的父亲最终还是把她带回了现实,并提点她对于故事陈述的可能性和不朽性。于是,山鲁佐徳回到国王身边继续讲她的故事,然而她的陈述方式却有了关键性的转折。

从前两部的陈述方式来看,作为电影主体的第三层依靠山鲁佐徳“一夜一故事”的方式不断推进,故事之中也存在着进一步的套层关系,进而达到第四层的表达空间。但是回归后的山鲁佐徳不再每天寻找新的故事来讲述,而是一直讲述同一个故事《迷醉燕雀之歌》。这个故事是戈麦斯拍摄的关于训鸟人的纪录片,一群居住在里斯本郊区的训鸟人,他们捕捉燕雀,训练它们歌唱而进行比赛。戈麦斯在纪录片的底蕴下,插入虚构的部分和神话的部分,由此这个故事有着《神奇浴场》类似的气质。同时,对诸多训鸟人的生存境况描写,对繁杂的训鸟过程的纪录又类似于《迪克西和它的主人们》所构建的微缩社会景观。这是一个直面生活的故事,同时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故事。因此,山鲁佐徳发现她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寻找各种猎奇故事,她只需要陈述生活,陈述这个无奇不有却又平淡无奇的生活,她就可以一直不断的讲述下去。

《迷醉燕雀之歌》中间也被另外一个故事打断,《林暖》讲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在葡萄牙的爱情和友谊。这个插曲仿佛是训鸟人叙事上的断裂,却是训鸟人情绪上的延伸,这好似一个人讲着一个主体故事,突然故事中的某个节点让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他就插播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林暖》看似平行于《迷醉燕雀之歌》属于第三层的叙事结构,却是《迷醉燕雀之歌》情绪上的延展。《林暖》的影像属于第四层的叙事,展现了一次罢工游行,而声画分离的中国女孩的独白构成了第五层的叙述,也是本片最深一层的结构。这次游行或许是女孩提到的那一场让她遇到情人的游行,或许不是,但画面所呈现的迷乱与不安,衬托起女孩故事中的孤独与黯然,从而在声画分离的影像中达到一种内在情感的统一性。

戈麦斯从纪录与虚构的纠缠交错开始,最终又回到纪录与虚构的相互渗透,从割裂的拼盘式的故事陈述开始,最终达到了连续的无休止的对生活的再现与观摩。戈麦斯本片合作了阿彼察邦的摄影师,难免引来对两个导演的对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是将东方的神鬼世界将现实世界完全融合,通过直面神鬼人共存的世界,来探讨人物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割裂时所造成的精神困顿,而在新片《幻梦墓园》中试图将这种断裂引入社会层面进行揣摩。而戈麦斯则是通过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纪录,再利用虚构成分将纪录真实部分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拷问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片中,戈麦斯不仅回到他《金色八月天》时期将纪录与虚构矫揉混合的导演倾向,于此同时将一种富有神话色彩的影像碎片深深的植入到现实主义的故事之中,从而复苏了《禁忌》之中那种静谧神秘的影像风格。并不仅仅如戈麦斯的字幕所言,《一千零一夜》不仅描述葡萄牙悲哀的社会经济现状,它更是通过艺术文本的套层结构,构建倾诉者与聆听者,或是影像媒体与观众,两者之间的和谐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体现在倾诉者对于文本的描绘与聆听者对于文本的理解需要达成某种共识,这种共识可以超越现实主义层次中对真实生活的纪录,而通向一种超现实主义层次中对生活虚构后的神秘之美。

原文刊于《虹膜》

 短评

戈麦斯今年戛纳长达6小时的鸿篇巨制,套用“天方夜谭”的故事结构讲述当代葡萄牙的社会风貌。第一部宛如今年希腊的预演,展示了被财政紧缩搞到民生凋敝的混乱、麻木和绝望。首尾呼应的纪实手法粗糙但有冲击力,最后的鲸爆就像是为老殖民帝国敲响的丧钟~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了一小段 感觉还行吧

11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推荐

新娘若将故事讲成这样,早被国王砍了,一天也不会活得下去吧。葡萄牙风景纯美,但实在对荒诞的故事理解无能,那些絮絮叨叨能称之为故事吗?导演编剧是在谩骂他们的当权者吧?

13分钟前
  • 天意幽草
  • 较差

葡萄牙的电影基本看的没头没脑的

16分钟前
  • 文休
  • 很差

拜托,你以为你是帕索里尼吗?借古讽今展示当代众生相,有了一个明显的意图,却做不好结构,海滩的故事简直犹如裹脚布一般长,一部每况愈下的电影,开了一个雄伟的头,然后逐渐阳痿下去。有一些有趣的段落,鬼神与人类在生活中的交错十分日常,但是越发变成了抖机灵。

20分钟前
  • Medea
  • 还行

戈麦斯的这套野心之作,可以算得上是一套杰作,导演用自己的诗意、怪诞和黑色幽默来承载现实之重,拍经济危机中破败的葡萄牙。整部电影是结构和形式非常的复杂,或者说花样翻新,尽管故事都很绝望,却又被导演赋予了喜剧的内涵和悲悯的情怀,它们的重点都不是讽刺,而是赞颂人们的智慧。★★★★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准大师的感觉

24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观影过程中产生了信息接受障碍,感觉看了个寂寞

28分钟前
  • 子弹飞越大吉岭
  • 较差

声画分离。一个导演的创作之痛,他出镜只是为了逃逸到镜头之外。25分钟后,进入正题。有点布努埃尔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31分钟前
  • Eco
  • 推荐

自由畅快,表现方式不拘一格。故事里套着故事,传说与现实穿插,奇谈与寓言交织。首部略为散漫,期待后续要讲的故事。

32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导演一刻不停想要嬉皮笑脸扯一扯那些严肃的社会问题,把船厂倒闭搅和着胡蜂入侵说得有板有眼,而让正片的官商用下半身思考、公鸡该不该判死刑这些整成像是夜谈又极其讽刺的内容,其怪诞不容小觑。

36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这些女孩祈祷了多少回,叹息了多少回,伤心了多少回,才写下哪怕最简单的诗句

40分钟前
  • angelOS
  • 还行

葡萄牙当代史诗寓言,辛辣的讽刺与巧妙的象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戈麦斯的野心都太大,第一部尚可,看接下去的两部能否来个大串联成大师杰作~

4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C

46分钟前
  • 弓长忄享
  • 较差

勉强及格。葡萄牙电影真是古板的举止有个俏皮的心,加了很多随性的技巧。前半小时画外音讲船厂故事加导演自述,第一段政客屌中巫术靠紧缩政策募经费化解,第二段最复杂,混选举公鸡官司中国诅咒少年情狂,第三段偏弱,奇事和失业的反讽弱,鲸鱼爆炸等场面也撑不起来。演员对镜自我介绍之类很萌啊

5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葡萄牙电影已经看了一周多了,这是第一部让我感觉有趣的电影,对于魔幻现实主义一直很偏爱,即使拍的没那么顺溜,也觉得很有趣。电影的片头,导演用了声画分离的手法把船厂倒闭与胡蜂肆虐结合在一起。正片开始时用了大量荒诞的手法来讲故事,比如:非洲魔法师、下半身思考的政客、会说话的公鸡、迷失森林的中国皇帝、鲸鱼诊所、像极了一场乱哄哄的闹剧。电影虽然很难看懂,但是能感受到导演想表达什么,他用一种“天方夜谭式”的黑色幽默来影射当时葡萄牙的经济危机,民生凋零,从上至下的麻木与绝望。很喜欢最后那场“鲸爆”,像极了压抑已久的“错误制度”被粉碎。

54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推荐

葡萄牙版天注定。

55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BIFF 2015/10/09 13:00@ CGV centum city 2

59分钟前
  • toolass
  • 还行

借神话的叙事结构表达对葡萄牙财政危机的关注,一组组隐喻试图用非现实的渠道抨击社会的不良运转,开头清理胡蜂与造船厂倒闭就构成了特别有意思的关联,全片皆是这种交叉叙事的形式,让观众得以对故事保持兴趣,可惜整体魔幻元素还是太少,唯有搁浅的鲸鱼炸裂一段满足了视觉上的猎奇感。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2016,单于电影会

1小时前
  • VIC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