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杀人事件

动作片韩国2009

主演:张根硕 郑镇荣 吴达洙 宋仲基

导演:洪基善

播放地址

 剧照

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2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3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4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5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6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3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4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5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6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7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8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19梨泰院杀人事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0:22

详细剧情

1997年4月3日晚10点左右,韩国汉城龙山区梨泰院某快餐店的厕所内,大学生赵宗毕被人残忍杀害,现场惨不忍睹。赵是家中独子,为人谦和礼貌,他的离开给家人以莫大的打击。经过缜密调查,警方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现场目击者韩裔美国人皮尔森(张根锡 饰)和美籍韩人亚历克斯(申圣焕 饰)身上。两个桀骜不驯的青年起初否认罪行,接着便相互指责对方才是真正凶手,并各自陈述了完全相反的案件发生经过。负责此案的朴泰锡警官(郑镇荣 饰)费尽心思,却始终无法逼近事实真相,调查陷入胶着状态。一次次审讯,一次次开庭,真正的凶手最终能否现身?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是我们杀的,但不是我杀的~

其实故事很简单,犯罪过程也很简单,只是那个简短的片段在两个人的谎言下充满疑惑,无法治罪给任何一人~

从常规的推理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简短的犯罪事件,虽然简短但事件解析起来并不简单,这是本片最为玩味的地方~

第一次审问,Pearson和Alex两位嫌疑犯就都指认对方是凶手,以一开始就抛出的矛盾迅速产生了电影的兴趣点~说法不一致,真相只有一个,两人都是案发在场,又是好友,必定有人说谎~福尔摩斯说过,一旦一个案件有奇怪的地方(比如密室杀人),那不是最难的,因为往往奇怪的地方就是破案的关键线索~最难破的案件是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反而没有线索可寻~

由于导演过于注重电影的手法,总是一旦形成结论马上就推翻,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但是未免太多了,以至于1小时39分的电影我都觉得长~

片中的检察官/警察/CID等等都是头脑简单,凭感情用事的笨蛋,他们知道有证据,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证据,只会在薄薄的地基上高屋建瓴,形成的判断全是空想,没有不可动摇的事实依据~

尤其是检察官先生,看上去一身正气,是片中最为公正的角色,总是责怪手下“看你们做的好事”,貌似自己是完美的~但是他在推理上毫无建树,太多猜测~在第一次勘察现场时,早已被打扫干净的厕所,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当他模拟受害者倒在墙角时,发现了洗手池下面的血迹这一重要证据~自己第一次就发现的证据,居然会忘掉,并且在审理案件的后期,还被对方律师提出把他反驳了。。。

在审问Pearson时需要翻译,但是后面却总是检察官用韩语与Pearson的英语直接对话~这点虽然是为了电影表现所需,还是有点雷人~

至于最后还是没有揭晓谜底,而是继续留下悬疑~

最后说点我的判断,有一点证据,但是我也无法构成证据链,只是说证据偏向于哪一边~

根据在酒吧跟他们同桌的美国人的证词,去厕所之前,刀是放在Pearson的口袋,并且“Let me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这句话也是Pearson说的。最后一次现场勘查时,Pearson也很精确完整的模拟出了刺杀受害者的动作,所以把刀拿在手里直接行凶的应该是Pearson。但是Alex并非完全只是个目击者,至少也参与了这件事。Pearson在模拟完刺杀动作后,推开受害者的方向是错的,也许这个动作是Alex做的。Alex在影片结尾,跟女朋友走进电梯时说起了这件事,但是当女朋友问到关键部分时,他却推说“不知道,想不起来了”。如果说Alex与这个案件完全无关联,只是单纯的目击者而非帮凶,那他就没必要说得这么含糊,直接说自己是无辜的就行了。所以Alex也有参与。测谎仪是很扯淡的一个道具,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因为一旦曲线波动,是有很多原因的,并不一定是因为回答的人杀了人。

看过CSI的都知道,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现代,就很好查了,哪怕你把厕所打扫过,还是可以还原出脚印和当时的动作~从血衣可以鉴定出血迹的来源,是沾上的,蹭上的,还是从某个方向喷射来的~Pearson的血衣上到底是亲自刺杀喷出的血,还是被推过来的受害者身上蹭到的,直接就可以判断了~

无论如何,重弼死得太冤了~

 2 ) 梨泰院杀人事件,谁是凶手?——个人分析版(大量剧透,没看勿入)

先容我抱怨几句……这两天一直在追suk的电影(我对他名字有心理阴影了),梨泰院是拖了好几天等其他的都看完了又实在想看才看的,因为是杀人事件,怕血乱飚吓到自己……结果,本来期待“主演 张根硕”如何精彩表现,结果,戏份比AJ还少……戏份比男配三还少居然敢标男主…………你欺负我是饭啊!……从头到尾除了最后那个销魂到脱离皮尔森角色的笑,其余时间一直在无奈地沉默中……难道因为全英对白所以难以开口么,这让我情何以堪……

除了一致公认销魂到不行的笑,还有在重现现场时,他拿过刀捅人时的那个兴奋……捅完把人一推,那种如释重负貌似很爽的样子,看得我不寒而栗,这大概是suk整部电影最有张力的表演了。我看的版本是uubird的翻译,仍然翻得不太好,虽然关键对白我都听懂了(表问我怎么听懂的= =),但一些细节翻译的不知所云让人很难理解整个案件的关节。听说张根锡全球中文网出了个优质翻译的版本,考虑要不要再下一次……

梨泰院杀人案是1997年发生在韩国的真实案件,梨泰院是外国人聚集的地区,两个嫌犯都有美国背景,杀人手法极其残忍,动机极端不纯,加上最后让人无法接受的审判结果,整个事件染上了相当的政治色彩。不过我也不是棒子国人,倒感觉出了这种事完全是你们亲美的恶果……我罪恶了,我反省。

接下来说正题。

整个案情生生就是囚徒困境的成功案例,据说两名嫌犯被释放后说过“是我们杀的,但不是我杀的”,如此看来,这两个人渣还真是做了sth cool啊。虽然很多人坚信是两人合谋杀人,最后利用法律漏洞双双逃脱,其中的疑点还是很多。我个人觉得,是皮尔森杀的人,AJ完全是个傻×胖子。一是因为除非皮尔森先进洗手间,否则就会被AJ卡住;二是因为洗手台有血,如果皮尔森在洗手台前,洗手台不可能溅到。但是这是建立在一人说了实话的基础上的,偏偏AJ的测谎有反应。对此的合理解释是:一是AJ爸爸说的,测谎时因为问AJ时用的是韩语,而问皮尔森用的是英语,所以出现异常(我感觉结尾皮尔森说韩语完全是艺术加工,他应该是不会的);二是AJ确实说谎了,但是他只是添油加醋地描述了自己在洗手这一过程,实际很可能就是他站在门口看戏(这里有一段关于犯罪心理的对白很关键,但由于翻译没能看懂)。这个推论还有个疑问就是,AJ身上的血是溅射状的,而他唯一合理的位置就是洗手台边,根据皮尔森杀人的方式,那个距离又无法溅射到。我们可以把皮尔森的描述套到他自己身上来:被害人一共被捅了九刀,脖子右边3刀,左边4刀,胸部2刀,如果一直处于解手的状态凶手行凶是有困难的,所以应该是捅了右边3刀后,把被害人翻过来继续捅,那么在最后2刀时,血就有可能溅到AJ身上了。

 

好吧,还有疑点。一是右3刀的下刀位置是从上往下,那么凶手应该比被害人高大。而AJ是,皮尔森不是。有一幕是辩护律师和检察官在法庭上争执,男人在解手时是不是会下蹲,因为这中间有10厘米的高度差。我觉得吧,一般电视剧里看到的都是站直的,而且被害人是尿急冲进去的,应该来不及调整姿势。于是矛盾出现了。二是拿刀的姿势,皮尔森在重现现场时说,你的刀拿错了。探员是使用的反握法(手心向上,刀尖对自己),我感觉这个握法容易使力;然后他接过刀,用正握法(手心向下,刀尖对外),很兴奋地示范了下如何捅。这个时候明显就发现皮尔森比被害人矮,他那种捅法伤口应该是从下往上的。

我可以解释为什么皮尔森矮还能由上往下捅:他用力把受害人按下再动手的,考虑到受害人也只是个文弱学生,当时又在解手,即使皮尔森看起来瘦弱,也是可以办到的。皮尔森为什么在重现现场时特意指出落刀位置和持刀方式的错误?尤其这种错误还是和AJ行凶相悖的?我只能说,他行凶时有点太兴奋,他觉得依照他和被害人的身形对比,戳的方式更顺手,于是他更正了自己。他无意关心AJ,嫁祸AJ无非不想坐牢而已。

 

皮尔森,据说有双重人格。有两点使我相信他是唯一犯罪人:1、他非常明确、貌似没有经过努力回忆(不排除表演的问题)地指出了被害人被捅了9刀,如果不是自己捅的,在那种恐怖的情形下,谁能记得清捅了几刀?而且AJ的在做案情陈述时,出现了“我不记得了”的情况,而皮尔森一直很淡定,如果不是皮尔森一个人干的,怎么也难说通。2、一名黑人证人说,AJ冲过来找他,身上有血,他问发生了什么,我听得很清楚,AJ说“we did ……”,再加上黑人说他问AJ为什么杀人,AJ说“just for fun”。这一系列行为,再加上AJ说自己在洗手,又记不清当时的状况,作证时迫不及待要向检察官描述当时的情况,包括最后搂着女朋友说“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 Come with me.”,很明显是这样一种心理——很想杀人,又不敢,皮尔森替他做了,他特别兴奋,特别希望是自己做的,觉得终于干了很cool的事情。这种心理我不知道学名叫啥,但是lie to me第二季学校恐吓录像带那个案件中,就有这种情况。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按照我看的那个颠三倒四的翻译,两个人一开始都向自己的朋友承认自己杀人了,后来又都矢口否认,相互指责。从一开始的炫耀,到后来的否认,皮尔森和AJ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很有意思。



至此,皮尔森唯一罪犯推理就结束了。看得出来,导演的重心不在推导罪犯上。可以看到,检察官手下一帮年轻人做事不经脑子,什么都无所谓、马马虎虎,失去了犯罪现场、原始口供还敢说没关系,韩国腐败问题之巨人所共闻,公检法体系腐败堕落是本案如此下场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囚徒困境、外交压力、法律漏洞、金钱交易都是非常次要的了。单从电影来看,检察官个人判断失误,提起诉讼时的失误,是公诉失败的直接原因。看错了皮尔森,坑死你都说不出来。

 

其实我很不愿意suk演的角色是个变态凶手,实在是很喜欢他。如果不是他演,我就不用一边认定皮尔森杀人一边纠结欲死了。suk和检察官大叔不是第一次搭档了,他们在《快乐人生》有合作,就前天刚看的,大叔没什么好说的,suk的演技变化居然也不大……真是令我吃惊,这是为嘛?

电影的张力完全不够,但是结尾那个封死的厕所里死不瞑目的尸体和四溅的鲜血,很赞,很赞……

 3 ) 走钢索的人

“俩人都无罪吗?那我的儿子是谁杀的?”-已故赵忠必的母亲
“这帮家伙是无耻的!”-事件调查者朴大植刑警
“是我们杀的,但不是我杀的”-嫌疑犯Pearson&Alex

1997年4月3日,晚10时左右,梨泰院汉堡店Buger King的洗手间内发生了一起惨不忍睹的血案,无辜的大学生赵忠必被两个不到20岁的美籍韩国人杀害了。 他身上共有刀伤九处。嫌疑犯Pearson和Alex 在法庭上互相指证对方才是杀人真凶,最终却因为证据不足双双获无罪释放,引起韩国民众的极大愤慨。

《梨泰院杀人事件》从剧本的构思开始就勾起了大韩国民当年的回忆,事情过去12年,至今仍是一个迷。韩国人好象很喜欢拍摄这类型题材,之前的《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追击着》都是有口皆碑,与他们所不同的是,《梨泰院杀人事件》这个取材的案件并没有到实效。所以在韩网NAVER上我还看到了关于电影的一个八卦,据说两名嫌犯中的一个曾经威胁过导演不要拍摄该片。

故事的开头就给出了惊人的场面,
两个浑身是血的少年身处谋杀现场,脸上却带着平静的麻木。
之后不论是在法庭还是监狱中,这两个人的表情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们自称是事件的目击者,在被警方认定有杀人嫌疑之后,互相指责凶手是对方。
在美陆军犯罪侦查队的介入下,
Pearson被认为杀人证据不足当庭无罪释放,
无奈之下,检查官只能起诉另一名嫌疑人Alex,
后者检查官出身的父亲也聘请了有名的律师来为儿子做辩护。
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人都因为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一个又一个看似确凿的证据被推翻,
一个又一个笃定的人产生了怀疑,
检查官从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灵感。
通过模拟还原了现场,表明了凶手应该比受害人更高更壮。
这反而使Pearson的嫌疑洗脱,只能起诉他携带 武 器 和消灭证据

检查官在挖掘真相的同时却又被真相所误导从而质疑自己的判断。
剧中的那两个诡异的ABK(美籍韩裔),脾气暴躁的检查官,精明厉害的辩护律师,
其实都是走在钢索上的人,每个人离开悬崖都只差那么一点。。。

电影想告诉我们:
我们不是要证明这两个孩子没有杀人,
我们只是无法确切的证明这两个孩子杀了人。

影片里有死者的母亲流泪叙述她对死去孩子的思念
我不知道现实中Pearson和Alex会不会看到这部电影
我只希望不会再有下一个Pearson或者Alex了。

影片中牵涉到的人物在韩国很有争议性。
美籍韩裔在韩国人眼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仅仅在韩国娱乐圈里面,
从早前的刘承俊事件到最近的2PM宰范事件
都不约而同地引起过轩然大波。
可以看出在韩国大众的立场上,
一方面对他们与韩国传统文化的格格不入有着近似严苛的挑剔。
另外一方面又对他们在西方的生长环境有说不出来的羡慕,
加上这次耸人听闻的暴力事件,加上当时韩美关系的大环境
在当时估计引起的关注度是爆炸性的。


张根锡这次彻底想摆脱童星经历的负担和花美男的包袱
在《快刀洪吉童》小试牛刀之后他接下了这部片子。
全部的英文台词对在新西兰留学过的他难度尚可
如何诠释一个有争议的角色才是对他的挑战
我比较喜欢他在戏里面诠释Pearson时的表情
无论是平静的麻木还是诡异的微笑
都把韩美混血的Pearson身上部分怪异的特征给表现出来了
让我们可以体会到Pearson那多重人格复杂的心理
难怪小帅凭借这个角色提名今年大钟奖最佳男配角


现在这个字幕的确是不怎么样,很多简单的对话都会翻译错误
建议等有好的字幕下的时候,大家再看一次吧。
================================================

导演并没有想确切的认定凶手具体是谁
他开拍前指导演员的时候也是让他们
抱着:我不是凶手 这样的想法去演的。

我觉得梨泰院这个地点也是关键
因为在当时(1997) 梨泰院是美 军 驻地
所以Pearson作为家属 应该是受到了额外的保护

在片中Pearson一直在说英文而且坚持说自己不会韩文
直到结尾的时候却用了韩文和检查官告别
检查官对他说,不要得意忘形了。
我觉得这段导演其实已经有点倾向性了。

 4 ) 真相往往并不重要

电影推动了重审,也算告慰亡灵。单从电影看极可能二人都参与其中,相互指证缺证据不足导致无法入罪,不得不说凶手残酷而冷静高智商。检察和律师最后应该也意识到了,然而这种情况下也无可奈何。Law is law.宋仲基全程领便当,最后那个镜头吓死宝宝了。
附上雅人叔台词:“是不是都无所谓,不管他杀没杀人,都和我无关,我也毫无兴趣,检察厅的证据不足,所以他被无罪释放,这就是法。我们不是神,只是区区的律师。不可能知道真相的。 ”

 5 ) 梨泰院杀人事件

我觉得他们是就是共犯,在黑人证人的证词中说A.J.身上带着血迹,很兴奋的告诉他“we did it"并且理由是”it`s funny"。而且电影中两个人都有一致的台词,那就是“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
而且pearson的身份也很奇怪,是属于墨西哥和韩国血统的混合,这种身份似乎并不受韩国人接受,也不受美国人接受。而且那个什么CID的调查好像只针对Pearson.说Pearson的左手上的四点纹身,当时只有三点,代表“游戏”意指“我疯狂的人身”。而且Pearson是属于西班牙NORDY14流氓帮会的一员。
依我看,他们就是一伙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彼此证明给对方“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这不仅仅指代杀了一个韩国人,也是为了看看那些检察官或者更多韩国人的反映,彼此证明给对方看“我不仅杀了人,而且只要我们串通好,别人无法指证我们当中到底是谁杀的,就无法定我们的罪。”唉!这招太阴险了,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这么禽兽,而且还挑战社会的正义。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天理循环,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杀人者终究会为人所杀。

 6 ) 黎泰院杀人案件--之我见

  前些日子,在群里和众姐妹聊起黎泰院,大家有一个一致的疑问,是谁杀了人,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想知道答案,可是影片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我答应姐妹们说,找个适当的机会,写一篇剧评来解析影片,其实,谈不上解析,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

 

      先来说说电影拍摄的背景。

      2009年6月,韩国著名导演洪基善先生将发生于1997年4月发生在黎泰院地区一家汉堡店中的暴力杀人事件搬上了大荧幕。洪先生,以往所拍摄的电影《用心中的刀砍去那悲伤》以及《选择》都是以揭露社会阴暗面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何要在十二年之后将黎泰院案件拍摄成影片,我想这与导演令人尊敬的品格以及渴望唤醒人们日渐麻木,将暴力恶性案件只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去正视事件背后所涉及的人性的丑恶,心灵的阴暗,社会的麻木不仁。我曾听过一条八卦消息,洪导演在拍摄本剧之前收到了来自于案件中某当事人的恐吓,以全家性命为要挟,阻止本剧的开拍,不过这样的压力被洪导演顽强的抵制了,但是在我看来,导演的处境也成为了影片情节张力不够,情节拖沓的原因之一,但我仍旧深深的敬佩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影片告诉我们,他要说的是什么。

 

      我们不是要证明这两个孩子没有杀人, 我们只是无法确切的证明这两个孩子杀了人。这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事实。这个世界上,有相当多的谋杀案,是只有嫌疑人而没有罪犯的,这不能说明侦查是无效的,法律是无能的,而是因为缺少证据。

 

      片中,皮尔森和A在案件侦查和庭审过程中,先后被抓获又先后被释放,两人默契的相互指认对方是杀人犯,在我看来,可以用两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其一,囚徒困境。博弈论中的著名案例。例如警察抓住了两个罪犯,但是警察局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并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一人将重判8年徒刑。如果两个人都坦白认罪, 则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当然若两人都拒不认罪,因警察手上缺乏证据, 那他们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事罪各判一年徒刑。

 

      影片中P和A的针锋相对,相当准确的诠释了囚徒困境这条理论,将理论变成了现实。那么这就引出了我的另一个看法。

 

      其二,游戏。为何要这么说,在囚车上,P回想起两人在一起玩闹的情景,他们高兴的在交谈什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少年,把人生当做一场游戏,把杀人当做一场游戏,把与法律抗衡作为一场游戏,他们的游戏人生里,想要挑战的都是高难度的任务,所以他们需要合作,你敢做吗?我敢!那么你呢?当然!这似乎成为了两个玩世不恭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的游戏少年的台词,所以,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血腥的杀人事件,然后站在挑战者的角度,以冷静阴狠的心态去迎战法律,看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们特殊身份的庇护之下,他们赢了。皮尔森始终是冷静的,偶尔露出的诡异的笑容也证明了他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而A.J虽然表面看上去傻乎乎的,但是他几次露出的凶狠的表情不也让他的父亲诧异了吗?以上种种,让我有了这样的猜测,这是一个无耻的游戏,以无辜者的生命为赌注,以特殊的社会背景为依靠,由两个少年一手制造和导演的无耻的游戏。

 

      我为何会这么说,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案件发生的背景。1997年,韩美关系处于一个微妙的阶段,黎泰院地区属于美军管辖地区,美军驻扎的地方,拥有美军和美军家属的身份的人,有着极为优越的社会地位。皮尔森正是如此,父亲是墨西哥人身份是美国驻韩军人。而A是正宗的ABK,家庭地位超然,拥有可观的财力和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最后他的无罪释放也得益于此。

 

      韩国的宪法在当时是受美国宪法影响的,这种影响相当的大,本着宁可放过十个可能有罪的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再加上司法界的腐败执法者的堕落,类似于黎泰院的许多案件,结局都是不了了之,受害者的阴灵无法得到安息,杀人者钻过法律的空子逍遥法外。这些,也是洪导演想要述说的内容吧。

 

      说完背景,接着说本片中的BUG,我一直纠结于没有找到中文翻译完全准确的版本,这个翻译带着太多的个人情感去解析这样的一部好电影,让我们看的云里雾里,凭着感觉去猜测剧情,我很想对他竖起中指,奉劝他,请你尊重你的职业,也尊重导演和演员,更要尊重我们这些无辜的观众。

 

      BUG之一,翻译的韩文和英文翻译,很多地方是对不上的,尤其是在最后部分,朴检察官并没有对皮尔森忽然脱口而出的韩语说出“你不要得意忘形”这样的警告,而是说你什么时候学会的韩语,不同的两种翻译,让观众理解出的意思完全相反,前一句,似乎是在指引着我们向着皮尔森就是罪犯这个方向提出质疑,而后一句,只是因为检察官在调查和庭审过程中对皮尔森的怀疑而引发的疑问,一个完全不会韩语的人,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了流利的韩语呢,这中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我称之为BUG。

 

     BUG之二,或许是为了让影片拍摄更为流畅,在调查询问过程中,多处检察官用韩语皮尔森和几个证人说的是英语,他们之间完全不存在沟通的障碍,虽然我能理解,但我不能接受,这个似乎有些自欺欺人了,一开始不就交待了,一个听不太懂英文,一个完全不懂韩文吗?不过,我可以谅解,至少我因为这样鸡同鸭讲的对话,搞清楚了他们在说什么。

 

      接下来,我想说,我看完影片后脑袋里产生的几个疑点。

 

      第一,皮尔森过分的冷静。据我所知,凶杀案件中,旁观者往往带着极大的恐惧感,在过程中他的脑子应该是空白的,精神是错乱的,根本无法记清楚周围的环境和罪犯行凶的过程,可是在他的表述中,他说当时他是非常害怕的,因为A凶残的刀子先是戳破了死者的颈动脉三刀,左肩四刀,心脏两刀,死者倒向始终因为害怕而站立在墙角的他,而死者脖子上喷射的血液身上冒出的血液染红了他的衣服和身体。这样的话,站在犯罪心理学的角度上,完全可以推翻,因为,那样的环境里,旁观者因为恐惧根本无法看清楚死者被捅了几刀,捅在什么部位。如他所说他很害怕,那么他又是怎么看清楚又记得这么详细的呢?而作为行凶者,因为杀人一瞬间血液喷射带来的感官体验会让精神出于亢奋状态,第一次行凶的人,第一感觉是兴奋,随即应该是害怕,所以大多数人也无法记清楚究竟向死者的身体扎了多少次,而少部分人,因为拥有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天生的阴狠,所以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是分化的,一边是快感一边是冷静,他们是可怕的人群,从古至今,那些双手染满鲜血背负着数条人命的凶手,都是属于这类人物。所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皮尔森正是这样的人。或者,还有一种理解,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因为这是一个游戏,所以他们都参与了,你几刀,我几刀,什么部位,在事后互相探讨,并且做出一系列被逮捕后要对检察官的盘问做出的描述预演呢?

 

       第二,皮尔森的表情。在接受调查阶段,检察官故意在电话里重申,找到A.J了,他双眉一挑,眼中有一瞬间的变化随即恢复正常,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有一点害怕又感觉到刺激,游戏终于好玩了,所以有那么点得意呢?因为我看不到他的慌张。

 

      在庭审阶段,两个互不买账的检察官和律师,因为死者小便应该以什么样的姿势而争论不休互相指责引起法官不满的时候,那个笑声也是来自于他。他笑了,说明什么?对法律的嘲笑,对检察官和律师之间因为辩护而做出的可笑的动作嘲笑,还是因为他根本就能听懂韩语,因为法庭上,除了他和证人,说的都是韩语,他听懂了,才会发笑,才会对之嗤之以鼻。

 

      刑满释放的时候,他走出办公室脸上那抹得意诡异阴狠的笑容,代表什么呢?对一直为他辩解又怀疑他却无能为力的检察官的嘲笑,还是对终于赢得了游戏的最终胜利的洋洋得意呢?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对这个他生存着又看不起的社会的嘲讽吧。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我们的大硕,皮尔森这个角色,他诠释的相当到位,一个演员要以别国语言来演绎一部电影,并且要揣摩住角色的内心世界用语言和眼神精确的表达,这中间还会加入他对这个角色的个人的看法,把握住导演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那时候的大硕只有二十一周岁,却把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我只能说,佩服。一个演员,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同以证明存在感,是需要通过很多不同的角色来获得认可的。皮尔森,这样的角色是一个挑战,他做到了至少九十五分的程度,已经很强力了。他再一次证明,他不是依靠美貌混饭吃的花瓶,不是移动雕像,他首先是一名演员。

 

       不得不说的有两个情节,当A.J想检察官说明事情发生的始末的时候,大硕所表现出的一个磕了药神经兮兮眼神阴阳怪气又阴狠毒辣的少年杀手,是那样的令人毛骨悚然,看着他的眼睛,我的后背是凉的。而当他指认A.J是凶手时,他的眼神那么的无辜,他看到的情况是那样的恐怖所以他怕的要死,这些情景让我觉得他很可怜,有种想要为他开脱的欲望。这是我们大硕做的十分漂亮的地方,他是天生的演员,一双眼睛就能带出一场戏,不说话也能表达出心里的意思,这叫做高手。

 

      第三,案件重演现场。我承认,我看的有点晕。当警官模拟A.J在立盆前洗手的时候,是不可能有人可以从他身后走过去袭击死者的。那么这就证明了A.J在说谎,他是凶手。但是,当皮尔森站在立盆边,A.J却可以顺利的通过,再次证明了A.J行凶的可能性。可是皮尔森说错了死者倒向他的位置,并且在警官模拟凶手前几刀的手法时,他提出了质疑,并且演示了反握法由下向上刺入脖颈的方式,他对着模拟物刺杀的时候似乎找到了当时的感觉,那种杀人的快感,他的踹息声,他的眼神,出卖了他的心。再冷静的人,都会有露出马脚的时候,不是吗?可是检察官只是说,你记错的位置,然后失魂落魄的走在街上,他已经意识到了他的错误了。

 

     第四,证人的证词。其中有一个,已经指认了最后拿刀的人是A.J,那句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 是出自谁的口中,可是法庭并没有将之视为有力的证据以证明A.J便是杀人凶手,所以间接导致了最后A.J的无罪释放。因为什么呢?因为A.J有个好爸爸,他爸就是李刚,所以对他不利的证据也会轻飘飘的消失的。另有一个证人,在警局的时候已经证实了A.J是最后拿刀的人,在法庭上却翻供了,走出法庭之后,律师对他说,你做了对朋友最正确是选择,A.J爸爸脸上那丝令人了然的笑容代表了什么呢?钱能通神!

 

     因为皮尔森美军家属的身份,他被无罪释放了。因为A.J家庭背景的原因,他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那么谁是该死的呢?是那个戴着眼镜品学兼优孝顺父母只是因为喝多了啤酒想小个便就丧命的大学生呢,还是那个一心想要找到真凶不断的与强势搏斗最后孩子转学自己被调离的检察官呢?我不得不说大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个理由就是扯淡,就是推诿,就是借口,是不值钱的狗屁,随意的践踏他人的生命,无端杀人无罪释放,这是悲哀,这是人性的丑陋,这是我们这个世界里模糊的生存法则所引起的悲剧,无辜的人死于非命,家人痛哭流涕却连为他伸冤的办法都没有,两个凶手全都逍遥法外了,让他们情何以堪呐。

 

     我再来说说检察官和律师。

 

     检察官无疑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对于腐败的司法机构敢于站出来挑战,他敢对上司说我要继续查下去,他是明白的,后果是什么。当他躺在地板上烦躁不安的时候,孩子的笑声传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捍卫法律捍卫职业道德捍卫做人的根本,强权,腐败,金钱,名利,这些都无法动摇他。可是他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因为他经验不足,这是理由之一,侦查过程中没有帮手,阻力重重,仅仅凭着法医的几句话就判断A.J是凶手,已经使他偏离的轨道,而孩子的水枪又让他确定了皮尔森的无辜,将他直接推上了错误的道路。案件重演现场他看着皮尔森的表演若有所悟的时候,他开始思考是不是错了,可是他没有去推翻,为什么?无法面对一个检察官在法庭上推翻自己的定论而遭来质疑和耻笑,无法接受对手律师嘲笑的眼光和来自于其他人的异样的眼神,无法面对自己的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心,尽管心已经告诉你,你错了。

 

      所以,他协助皮尔森获得无罪释放,他又留下了因为经验不足而遗留的漏洞,因为摇摆不定中没有补充证据又一次协助A.J无罪释放。这是他的悲哀,因为结局是他被调离了,孩子转学了,这当然是来自于上层的压力,但是幕后黑手是谁呢?是谁呢?最最令他无法面对的,还是他的心,他回到了汉堡店,看着已被封闭的厕所门,仿佛看见了里面那个浑身浴血死不瞑目的青年,对他露出的无奈的笑容。他会带着这样的自责过一辈子,因为他知道他是弱小的,在与社会抗衡的时候他没有输,在与自己作战的时候他输得一败涂地。

 

     律师,我一直在想,律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很多人说,律师是维护法律的准确性的人,也有人说,律师是帮助罪犯钻法律空子的人。在我看来,他们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影片中的律师,从一开始就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接这个案子的,在刑事案件上,没有一个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做无罪辩护,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检察院和法院,所以他们能做的是减轻罪责的辩护,他们往往会奉劝嫌疑人认罪,得到一个知错就改态度端正的好印象。可是片中,律师却言之灼灼的肯定A.J是没有罪的,我分析下来,第一,如果他赢了这场官司,他声名大造,他会钱包满满,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第二,他是怀疑的,可是他需要一场胜利,这不仅是因为金钱,更是因为赢对手的那份自豪和快感。

 

     在A.J去律师事务所给他送礼物的时候,A.J和女友的一席话,让他立在原地,表情复杂的看着消失在电梯里的胖子,他在想什么,他会想,至少胖子是同案犯,至少是协同犯案,不应该得到无罪释放。可是他得到了所想要的一切,事务所变大了,有名有利了。无辜枉死者,或许对他有几秒钟的歉意,也仅仅是几秒钟而已。

 

     说到这里了,我的心是不平静的,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现实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辜的人枉死,却无处伸冤。有很多凶残的罪犯逍遥法外,吃香的喝辣的继续视他人的生命如尘土。是因为什么呢?人是善良的还是丑陋的,我无法说清楚。人性是什么,我没法说清楚。或许你会说,这个世界没有正义了吗?我想说,不是这样的。正义永远都在,你愿意捍卫的时候你是勇士,你不愿意捍卫的时候正义就是垃圾。洪导演拍摄电影的目的不正是在此吗?我们不是没有正义,而是正义在做俯卧撑。法律是不公正的吗?不是的,只有不公正的执法者没有不公正的法律。

 

      但愿,这世界上不再有皮尔森和A.J了,可是这是个奢望不是吗?暴力案件年年升高,犯案率却年年降低,破案率百分之一百,哈哈,我只能傻笑,我们永远无法阻止那些莫名其妙存在的人事物。死去的人,最可怜。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是啊,真的是最可怜的人,死的那么惨,却还要成为有两个嫌疑人却没有罪犯这样搞笑的案件中的受害者。哭泣的母亲,那双凹陷的眼睛在我的心里,久久的存在。昨晚发生凶杀,今天就打扫干净继续营业的汉堡店,你能说他们错了吗?没有多久,就遗忘了案件,继续在汉堡店吃喝欢笑的人们,错了吗?

 

     惊悚片,说的是暴力美学,血腥的场面能引起感官的刺激,可是这部片子看完后,我一点都不惊悚,我完全冷静,还有那么点悲伤,那么点无奈,那么点愤怒。最后一个镜头,是本片最具张力的一个镜头,也是导演最想将内心的看法表达出来却无法做的彻彻底底的写照,封闭的墙内留下了永远死不瞑目的阴魂,他的笑容是对不公的控诉,是对现实的无奈,是对自己不幸走错厕所的嘲笑,是对家人抱歉的傻笑。

 

     我想说,感谢洪导演,感谢每一个演员,感谢大硕,又一次让我在失落的谷底疯狂的呐喊,让我的心找到了力量。我不能做什么,至少可以用我的文字控诉,以表达我内心的种种,让更多人明白,电影存在的价值。

 


 

 短评

感觉细节描述有点不够啊

7分钟前
  • 黄蕉蕉
  • 还行

明明有漏洞

9分钟前
  • 多牙
  • 还行

冗長的故事腳本從 警長對水槍得聯想開始峰回路轉. 比起<殺人回憶>更喜歡這部.

13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看完杀人回忆想起自己还看过这货,弱爆了。只是冲着某人的颜。。

18分钟前
  • 哦基米德。
  • 较差

电影促成重开调查

20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演绎的一般

25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好吧,必须承认,只为了小帅~~~~~~~~~~然而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就成为了杀人动机简直太悲哀了!究竟谁是凶手 到最后也不知道!!!!应该判两人死刑~~~~~~~~

26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张根锡奉献的演出给一星;还原了事实给一星;导演你拍的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剧情片,不是纪录片,就不能剪辑流畅点?跟看ppt样了

29分钟前
  • 唔破司
  • 较差

要不是小帅,就得两星~~

30分钟前
  • f
  • 还行

遺作(遺忘標記 "看過"之作). 韓國三大懸案之一改編. 風格一貫維持韓國電影懸疑犯罪片的特色, 以破案為線索, 撲朔迷離讓案情成為重點, 疑似雙重人格的少年這段最容易讓人想起EdwardNorton在一級恐懼中的角色, 但張同學還待進步, 開放式結局也參考了許多真事改編電影的套路.

31分钟前
  • 阿Q
  • 推荐

皮尔森去年一月判了二十五年,AJ还是无罪

3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很压抑,可怜的宋钟基,一出场就over了

37分钟前
  • 甜滋味
  • 推荐

影片本身尚可,但是字幕制作方应当反省。先不追究其翻译准确性,单是一口一个“棒子国”就已经叫人不悦。既然是翻译,就理应先放下个人情感摆正态度不是吗?

41分钟前
  • 爻木木
  • 还行

就那样

46分钟前
  • 城大王不是老虎
  • 较差

真实反被真实误。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张根锡的英语是我听过的韩国明星中说得最好的了,他很聪明啊

50分钟前
  • 江河海
  • 还行

闷死我了= =+

55分钟前
  • 方小孬
  • 还行

电影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思想性云云。这就是最大的贡献。但就电影本身,故事的悬念性和情感的带动都有点弱啊,而且很多细节的表达都不甚完整。

5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该电影已使得该案重审,这也算是对死者的告慰吧,这就是电影的力量。PS: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认真和理性,什么狗屁字幕,MD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推理爱好者的恶梦,莫过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我的结论是,在博弈学中有一种叫做“囚徒的困境”的经典范例,这部电影却恰恰使用了这思维迷局的反例。

1小时前
  • Anaki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