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喜剧片其它2013

主演:菲奥纽拉·弗拉纳根,布莱恩·格里森,伊娃·柏西斯托

导演:兰斯·戴利

 剧照

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2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3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4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5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6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3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4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5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6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7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8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19床垫里的百万欧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0

详细剧情

  一个古板的老太太把一生的积蓄-—一百万欧元都藏到了她的旧床垫下面,可是这个床垫却被不知情的子女们嫌太老旧,扔了。当子女们得知真相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浪,全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找床垫行动。就在这时,子女中经常被哥哥姐姐们称为傻子的小儿子,给电台打了电话,用5万欧元悬赏里面藏有百万欧元的床垫,此时全国的人们都开始疯狂的找这张藏有百万欧元的床垫,古板的老太太也因此受邀参加电视台节目讲述床垫金额的由来。最终,在全国人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老太太一家是否能如愿的寻回床垫呢?

 长篇影评

 1 ) 一场家庭悲喜剧

你不会想要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光是听到他们说出来的话就够糟糕了。

原本以为是场轻松的家庭喜剧,却没想到从中看到了生活的辛酸。故事以外婆Anna的床垫被儿女大扫除时当做‘’没用的垃圾‘’扔掉,在得知床垫里有百万欧元全家开始出动寻找床垫中开幕,看似一则荒诞喜剧,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怎么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在电影里展现得如此真实,可能是处处透露出生活的本质和每次‘’惊喜‘’后留下来的烂摊子不断提醒着我们——这就是人生。

不管是科隆为了找寻外婆的蓝色床垫,在万圣夜时追一群贫困区‘’捣蛋鬼”却反被一个三四岁小男孩追骂回去的滑稽场面还是全国人民争先恐后到处搜索所谓的一百万欧,街道上到处飘的都是‘’百万欧‘’的报纸,电视节目上几乎都是关于老太太那一百万欧的报道却无人问津老太太的八十岁大寿;还是一家人‘’欢欢喜喜‘’地给外婆过生日却在派对之后针对谁应该为老太太的节日礼物买单争吵不休,双手一摊互相推卸责任。在得知床垫“被找到”却只有六百欧左右的数字时,舆论又开始抨击外婆“一个疯老婆子”“神志不清”,全家人在事件发酵的时候不但没有安慰和选择相信外婆,除了Emma以外开始纷纷指责老太婆“让他们在世人面前丢脸’’,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毫不留情面地嘲笑Emma;以及外婆Emma和科隆开玩笑说他们中了乐透后科隆贪婪的丑态这些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全都被理智的婆婆Anna和Emma看在眼里。电影通过Emma的视角平静地将人生百态摊开,与其说指责这群为了一百万欧争闹的成人们,不如看看影片里他们的无奈。就像失业、没有工作只能住在母亲家里、在付不起370欧的生日派对表演只能付以支票,以前幼年时的我并不理解这些成年人的心酸,在大人们仅仅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感他们嚷嚷着钱无所谓,在经历了一些社会的拷打以及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深深体会到了成年人世界的不易,一个爱尔兰家庭幽默喜剧看到甚至想哭。

也许这部电影不似豆瓣250电影的主题那么宏大,没有法国影片那么严肃,没有意大利电影那么文艺,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小众,但却给我狠狠上了一课。孙女在影片中向外婆提了几个哲学性的疑问:如果生命能重来,你想怎么样?你想成为谁?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知道他们错了会不会在第二次机会中改正它们?我很喜欢婆婆的回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管它是不是错了。即使在知道了生活的真想以后,我们还是否愿意接受它们并大胆地朝前迈一步,就像婆婆所说的那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是的,那么屏幕面前的你们呢?

 2 ) life is a breeze

影片最后外婆站在这头 而儿子女儿们站在那头 中间黑暗的走廊上横着那张床垫 我觉得是全片最讽刺的一幕 外婆回头看看孙女一脸严肃好像再说 看他们还是那个样子 最后小女孩站在台阶上 沉默的看着路上的车流 音乐响起 微风拂起发稍 她竟然不由自主的笑了 背景音乐和从废弃大楼找回床垫时的音乐是一样的 这种表明事情出现转机的音乐让我无法理解

这个镜头看了好几遍 小女孩其实对一百万是没有概念的 当她从整个事件中跳出来 看一看一家人在这场闹剧中的行为 确实荒谬可笑 有点像电影的名字life is a breeze让人琢磨不透

PS:最后的片尾曲用了各大音乐app的听歌识曲都搜不出来 真是神了。。。

 3 ) 人没有那么坏

全家人都看不起的小叔子,是真心想让老妈开心,虽然屡次马屁拍到马腿上。惦记着老妈遗产的哥哥姐姐,来给老妈做寿时也是买了老妈喜欢的物件,付了舞男的费用。找到床垫时一家献宝也是问老妈“are you happy”.

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也没那么坏。

小孙女是最天真善良的,见过锱铢必较的成人吵架,也见过荒诞的垃圾场竞赛,最后一个镜头的笑容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4 ) 生活的底色

这是一个家庭寻找老母亲藏有百万欧元的旧床垫的故事。几个靠救济的子女破天荒为老母亲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全部换成了新的,才知道旧床垫中藏着母亲50多年攒下来的百万欧元。这个消息通过媒体很快传遍全国,无数人开始寻找那个百万床垫。床垫找到后只有600多欧元,老太太被所有人怀疑老糊涂了。但是老太太发现找到的床垫并不是自己那个,于是拉着温顺的外孙女继续寻找,并在小孙女怀疑自己记错时大发雷霆。最终小美女按自己的思路找到了床垫。

整个电影的基调比较平淡,像是一篇散文徐徐展开,是以小美女的视角来发展的。我在想这个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啥呢?好像都是很平淡的生活,一个老人年老时的不被重视,愚蠢且相处并不愉快的儿子,对去世老伴带有一丝内疚,被认为老糊涂?小美女眼里的父母,亲戚和姥姥的生活及关系?人生该怎样度过的思考和困惑?一个普通中下层民众家庭的生活?好像都是,从小萝莉到老人各个人生阶段的片段和不堪。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底色,带有一丝悲凉。

垃圾场一段祖孙俩的对话可能点中了主题,老太太作为过来人,不会想要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因为已经说出来的就已经够糟糕了。如果生命重来,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即使是不对的事。

生活原本无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为无聊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和动力。

 5 ) 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吧

如果给你一次重生机会,但是你已经知道之前做过的错事,所以你可以在第二次人生中改正他们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机会 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是错事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机会 这一次你已经知道每个人想什么了,所以你知道他们是不是说谎,是不是喜欢你,或者他们是不是在床垫里藏了私房钱

听我的吧 你不会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说出来的话就已经够糟了

也许你被送到了某个地方,在那里你扔掉的垃圾已经堆成了山,你只有清理之后才能出来

你外公现在就在那个地方 在一堆赛马赌注票里面找烟头和威士忌酒瓶

 6 ) 消失的床垫

只来得及看了影片的后半段,看影评想象前半段。是一部很细腻的片子,去中心化的表达反而很深入人心。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广大时代的负荷者”,生活是一阵微风,没有波澜壮阔,石破天惊,有的只是风拂过后淡淡的凉意,失望,低下头后想了想,决定还是要爱生活。女孩的眼睛像一面湖,也只有淡淡的涟漪而已。生活是时时刻刻一个个跳蚤小心翼翼的嗫咬。

生活正是如此的,没有悲壮,就没有英雄的心情。说起来她的家人们庸俗、势力、贪财、推诿,讽刺虽然是有的,但又算不上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他们毕竟还有着很深的亲情,在欢快时刻的自然流露,他们没有人是罪犯、精神病、抑郁症和暴徒,也没有人与家庭关系决裂。中年无成、老年失去权力和尊严,青年无人照拂和贴心关爱,而他们只是万千普通家庭中的一个投影罢了,没有人会为此而深恶痛绝,决心改变,那样就该是另外的人生和故事了。生活的苦味就在于让你有些难受却又没有创口值得言说,只能不幸而不争地努力活着。影片的最后他们找回了垫子,一起欢呼,进而又为金钱和琐事争吵。女孩子眼里看到这些,有些无奈,继续决定维护这个不可能完整纯粹的家庭的关系。这就是事实,是未来几十年的常态,并不会因为一个装着几十万欧元的床垫而翻覆。

印象最深的是老太太在和女孩找寻无果后,回忆起了年轻的时候,和她的丈夫在荒凉的岛屿的蜜月“他在风中喊我,我知道他喊得可能只是我们该回去了,但我希望他喊得是他爱我。”生活中布满了不值得展示的小小遗憾,失望、无奈,然后理解,慢慢养成小黑洞,理想与渴望连同那些可能性一点点消失了。

愿景和生活之间,差一个早已消失的床垫,日复一日,人们枕着微风一般的遗憾入眠。

 短评

看到最后也无法去感受到片子里的亲情温暖 一个个见利忘义六亲不认的子女 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 如同电视上找到了假床垫嫌弃里面没钱的那个人一样让人生厌 终究还是过不了信任这一关 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家人相亲相爱的家庭 虽然我们没有那几十万 但也很幸福。想爷爷奶奶了。小女孩太美 加一星。

5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所以成年人的快乐和齐心协力都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的么?小姑娘真的好看,帽子也好可爱啊!

6分钟前
  • -HKKA-
  • 推荐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那是错的。

9分钟前
  • 予儿
  • 推荐

CCTV6国配版,悲喜剧,剧本精妙发人深省。由寻找床垫里的巨款引发的一出啼笑皆非的闹剧,凸显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爱尔兰(乃至全世界)对养老问题的忽视。故事有些《钦差大臣》的讽刺意味,整体效果却温和许多(特别是小孙女的清新表演让人顿觉治愈),人们就像中彩票一样轰轰烈烈开始“寻宝”,到中段急转直下泼冷水式的互相埋怨,再到峰回路转最后皆大欢喜的收尾,其实更多的还是让人思考——为什么钱可以有这么大的魔力?独居老人应该如何安度晚年?家人之间为何尊重和理解是这样困难?为什么子女和年迈的父母渐行渐远以至于要互相摆脱?究竟是钱重要还是亲情重要……所以最后的“合家欢”理应不是导演的目的,最后钱能否找到其实也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实实在在待解的生活难题才是最该让人深思的。

1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挺冷的故事

15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还行

人性复杂阿

18分钟前
  • 季恒一。
  • 推荐

喜剧包裹的冷漠故事,或许对于有钱和没钱,各个文化都有一样的心思算计。展开一些,虽然小女孩作为纯真的代表,但周围亲人全是另一副模样,谁知道孩子成年后会不会也成为那个样子?要知道大人们也是从纯真走来。片子节奏较慢,适合喜静的人。

23分钟前
  • sam
  • 还行

我给这个电影打“英国”标签是不是要被揍。不过为了归类简单吧。这个电影对于现在的我已经是难以下咽的地步了。平静的纪实电影。啧。也不至于说它差。就是,没意思。让我想起阿尔•帕西诺的《曼戈霍恩》。

27分钟前
  • 牧三洵
  • 还行

老人和子女的角色关系及真伪莫辨的“寻宝”主题让人联想到『内布拉斯加』,但从配乐,色调到整个气质都是浓浓的爱尔兰风情,对经济困境下家庭和亲情的表现带着清爽,现实而暖心的美。在垃圾场寻找百万欧元的设定似乎是再直白不过的隐喻,电影却可以在轻松中回味良久。

28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破旧床垫可以一夜间换新,破损亲情却需要时间去修复。小女孩意外走进废墟的片段宛如塔可夫斯基附体,也是最喜欢的一段摄影。配乐轻松诙谐,剧情短小精悍,“人生就是一缕轻风”。

2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我一直很喜欢这类以小见大的电影。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小城风貌,贫穷家庭的生活插曲,有点讽刺和荒诞的意味,但更多的还是回归家庭的温情与美好。角色与故事的设定,总能让人联想到《内布拉斯加》,但后者更为荒凉破败。

32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人美心善外孙女最后一笑意味深长,人不会轻易改变,人生重新再来,也未必会有区别

36分钟前
  • 没有
  • 推荐

是悲剧啊

38分钟前
  • 斯唐
  • 还行

“386本犯罪小说 46本电话簿 22年的报纸 挂历 生日卡片……7百万张中国菜外卖单 8百万张巴士票 从1954年的第一本教科书到1996年的最后一张毕业证书 全部这种垃圾 全都送回回收站了”我也爱收藏一些东西,一些我妈认为是垃圾,但是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满满两箱子的纸条、日记、星星、千纸鹤、几幅画和几本课本,还有发卡、手链、珠子、小瓶子、手工、娃娃等等,我把它们当成我生命的痕迹,它们有着故事,搬了两次家一个都没有弄丢过。钱很重要,但是有一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42分钟前
  • 张唐
  • 推荐

小女主很美很动人,摄影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应该不能算是一部家庭温情喜剧,也说不上有多治愈,但这部电影的那种感觉却完全地抓住了我,那种感觉是冰冷的温暖,是无谓的美好。就像是你终于得到了你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对自己内心的那句疑问——“然后呢?这就是我想要的吗?”,结尾小女主独自坐在屋外望着车流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心情,于我,无限共鸣。

46分钟前
  • 王喝冰
  • 力荐

所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第一,打扫卫生像是一次不动产清算,一种精神胁迫;第二,一家人的亲密度是建立在一百万欧元遗产的前提下,最后的合家欢反倒让人脊背发凉;第三,大儿子并无悔悟之心,只不过孙女给了一个机会下台。综上所述,别指望养儿防老,有钱就要花掉,实在钱有多,用钱换取尊重,也无妨。

50分钟前
  • 茂树
  • 推荐

1.太早洞察人情冷暖是件痛苦的事情吧,结尾最后小女主人公艾玛在思虑之后露出一抹温暖的微笑或许是导演的一丝善意,终归这是一出喜剧;2.一百万欧元引发的垃圾场观光旅游团令人忍俊不禁,城市的落败一隅在艾玛的涉足后得以窥视;3.艾玛是个善良的姑娘,让人如同她的外婆一样,希望看到她长大后的模样。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说实话我喜欢这种电影,因为我能感觉到真实的生活感觉,家庭成员相互认为对方是笨蛋,但又爱着对方,愿意为之付出,每个个体都又有着自己的困扰和孤独……

57分钟前
  • 乘春
  • 推荐

吉他配乐大亮点. 刚开场女主赫敏既视感.

1小时前
  • 阿肥的鏟屎官
  • 还行

Emma是个善良的姑娘,让人如同她的外婆一样,希望看到她长大后的模样。看到艾玛最后思虑下露出一抹温暖的微笑,在结尾的吉他配乐中泪眼汪汪

1小时前
  • mateoli8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