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号房间

喜剧片法国2019

主演:齐雅拉·马斯楚安尼,班哲明·比欧雷,文森特·拉科斯特,卡米尔·科坦,卡洛尔·布盖,玛丽·克里斯汀·亚当,克拉拉·乔伊,Kolia Abiteboul,Stéphane Roger,Harrison Arevalo,Claire Johnston,Gabriel Onnée,Antony Moro,Nassim Rachi,Tommy Schlesser

导演: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剧照

212号房间 剧照 NO.1212号房间 剧照 NO.2212号房间 剧照 NO.3212号房间 剧照 NO.4212号房间 剧照 NO.5212号房间 剧照 NO.6212号房间 剧照 NO.13212号房间 剧照 NO.14212号房间 剧照 NO.15212号房间 剧照 NO.16212号房间 剧照 NO.17212号房间 剧照 NO.18212号房间 剧照 NO.19212号房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0:22

详细剧情

  玛利亚(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Chiara Mastroianni 饰)和理查德(班哲明·比欧雷 Benjamin Biolay 饰)在年仅二十岁的时候就结了婚,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被漫长的岁月给消磨殆尽。某日,理查德发现玛利亚出轨了,理查德虽然对此感到愤怒和绝望,但是他的内心里,依然深深的爱着玛利亚。  最终,玛利亚决定离开这个没有感情的家庭,可是她并没有走远,而是住进了马路对面汽车旅馆的212号房间,在这里,她能够透过窗户观察理查德。她想要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找出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爱情喜剧小品。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到怎么样才是好的?是如女主般肆意洒脱频频肉体出轨,还是如歌颂的那般女性在婚姻关系中需要扮演牺牲者和奉献着的角色,十年如一日熬成黄脸婆?或者两者都不可取,但是忠诚互敬还是第一要义吧,如果你没办法做到这点,那就早点离开这段关系吧。另外一个点是男主过去的恋人,她的钢琴老师,离开男主后没有结婚,独自住在海边的一栋小房子里度过余生。她以曾经的形象出现在男主身边,想要与他再续前缘,但是时过境迁,一切都为时已晚了。这对我的爱情观也是很有启发的,作为女性,在爱情关系结束后总会有留恋过去的想法,无论是哪一方先离开的,在分开后脑海中总会冒出“如果当时没有分手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了“这种想法,但是现在明白了这种想法就是偏执和荒谬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追忆往昔不会对现在造成任何好的影响。细数你的经历,也没有一次再续前缘让你真正地比从前快乐的,一切只不过是执念而已。你要学会与过去彻底告别,着眼当下的成长,朝着未来努力。我知道对于你来说,跟过去说再也不见会很痛苦,但是人总要向前看,而不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那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睿智的大人。

 2 ) 婚姻哲学的三重唱

火热非凡的戛纳2019,除去主竞赛中奉俊昊、阿莫多瓦、马利克等熟悉的座上宾外,还有布鲁诺·杜蒙、克里斯托夫·奥诺雷这些老面孔跻身“一种关注”单元。其中擅长吟咏法国当代男女故事、尤以清新唯美见长的奥诺雷,带来了他继去年《喜欢,轻吻,快跑》后的最新作《212号房间》。

作为近年来影坛“作者性”的显著代表,奥诺雷的电影每经诞生,无不涂满了怀旧的油彩。无论暗藏心思的道具,抑或是复古流行乐的使用,都能瞬时将观众思绪拉回到那个由雅克·德米等人领头、天真曼妙的歌舞黄金年代。从处女作《巴黎小情歌》(Les chansons d'amour,2007)开始,这股迷影情结便悄然种下因缘。值得欣慰的是,在拍片道路上,奥诺雷从未拘泥于对前辈的机械模仿,而是从中汲取灵感,将其出众的审美意识与自己对情感的看法相连接,开辟出鲜明而独到的叙事风格。

奥诺雷和主演齐雅拉、文森特等人在戛纳电影节上

和前几部作品相比,《212号房间》单听片名便让人生出许多联想。它既浓缩有导演迄今典型化的素材,也能让我们看到他在制作上更加大胆新颖、充满想象力的尝试。尽管影片对婚恋中背叛、前任等敏感话题的探讨,与巴黎这片土壤有着天然的贴近性,却又于镜头外散发出深长的普适意味。借由一场传统中年婚姻危机,观众跟随有限空间下精巧的调度,和演员们的出色表现,去反思“肉欲”和“爱”在不同位面的冲突,以及存在于亲密关系中,所有无法湮灭的偶然和必然。

时空交错的奇妙旅程

影片有个稍显滑稽的开场:身为大学教授的女主人公玛利亚在跟自己男学生偷欢时,对方女友突然造访。因受不了眼皮下甜腻的调情,她钻出衣柜,当着二人面离开。当夜被丈夫理查德偶然撞破出轨后,玛利亚无力辩解,只得搬到家对面旅馆的212号室,却在此和25岁时的年轻理查德相遇。随着夜色渐深,理查德昔日的爱人、中学钢琴教师艾琳,玛利亚的母亲和其他床伴也相继涌入房间,多条时空线的边界逐渐模糊,促使这对相伴二十余年的夫妻隔着大雪覆盖的街道,去挖掘婚姻中被长久掩埋和忽视的真相。

和原版片名比起来,另一个译名“on a magical night”无疑更为昭彰。夜晚,似乎总在冥冥中预示着日常秩序重组和奇迹降生,因此给电影人提供了各种思路轨迹。但奥诺雷要做的,并非讲述一个脑洞惊人的奇幻故事,而仅是以此为契机,洞察现代人特有的情感症候,抚慰黑夜里被怀疑、孤独和道德负罪感侵扰的灵魂。

为了呼应这种封闭叙事格局,电影在镜头架构上也呈现出强烈的舞台剧风,譬如简洁有效的角色设置,以及镜头的流畅推移,将场景切分为一个个单独而又相互嵌套的隔间。每当新角色加入,便预示着新的事件冲突发生。在类似由大段对话和蒙太奇串联起的情境中,观众摆脱了常规剧情模式,从而被卷进高密度的信息扭结中,体味到过去、现时和未来三重风暴合奏出的弦外之音。

奥诺雷在《212号房间》片场

对熟悉奥诺雷的影迷来说,这并非他们首次在其电影中看到类似好玩的调性。和不少法国多栖文化分子一样,奥诺雷最早出任《电影手册》编辑,之后转往文学界发展,正式踏入电影圈前曾是个剧作家,第一部剧作《新手》(Les Déburantes,1998)还入选过极具影响力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这或许不难解释其影像中喷薄的舞台和形式感。对人物某时状态的抓取变成重点,情节则缩减为游离在镜头边缘、与观众隔空交互的玻璃纸。

而在新片《212号房间中》,这种古希腊戏剧特性更是被进一步放大,让人恍惚间产生处在全知视角下来回穿梭的观感。奥诺雷采访时提到过特吕弗晚年《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etro,1980)对自己拍摄的影响,但和后者通过舞台-地下室垂直构造来混淆虚实的做法不同,他采用了偏向水平轴线的翻转设计,进而将这对夫妇隔离开来。而荧幕上惊艳的缪斯也不再是冰美人德纳芙,而是她的女儿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最后一班地铁》(1980)

一个个幽灵般的爱人在身边兜转,就如理智走向失控时,人们脑内循环映现的小剧场。尽管影片在情绪刻画上有着纯粹法国基因,我们也可用类好莱坞式的精神分析观点来说,正是藏匿在双方心中数年的兔子洞,作为触发时空断层的机关,开启了这个漫长、奇诡而难以预料的魔力之夜。

婚变中的自视与检省

正式海报上,玛利亚和闯入她生命的一屋子男人扎堆站在212号房门口,暗中表明了这是部异常“拥挤”的电影。然而大部分时间里,剧情的重心仍落在玛利亚-理查德-艾琳三人间微妙的张力关系上,关于他们在命运的岔路口如何周旋,面对各自或遥远或新生的伤疤,收拾起满地琐屑,步态从容地奔赴下个驿站。

此类与(脑海中)前任重逢的情节,几可视作《45周年》的中年平行版本。艾琳的现身仿佛一面棱镜,折射出理查德心底对过往,抑或对逝去青春时代激情的留恋,也让原本混乱的局势更多了几分狗血戏剧性。然而不同于安德鲁·海格和其他欧美影人,奥诺雷骨子里的文学做派决定了他在处理相关题材时的站位:不急于拆穿伪装,而是从开头便将人物性格托出,进而对婚姻制度下的心理困惑和波动展开冷静剖析。也正是这种轻巧自在的口吻,构成了法国电影别样的风味和包容底色。

这份包容可能显现于床笫和书架之间。高知分子和性瘾者,只有在法国电影中,此番矛盾属性才能以说服力极强的方式共存。饰演玛利亚的齐雅拉以对分寸感的熟练把控,演活了这个存有道德争议的不忠女人形象。她毫不掩饰自己旺盛的性欲,甚至能在爱人面前坦然辩护:“出轨是夫妻关系持久的法则,就像二二得四,不需要什么道理。” 在她身上,我们能隐约窥见性解放意识的充盈,正像其母曾在布努埃尔镜头下展现的那般。

片中引人爆笑的一幕

然而再多青春逼人的胴体,终究替代不了长久陪伴。因此影片还关乎另种包容,也即如何坦然直面生活中的弯绕坑洼,接受那些因时间错位所滋生的不甘与悔恨。当玛利亚面对自己放任自流的欲望,当理查德面对艾琳,他们双双产生了动摇。而奥诺雷也在角色陷入抉择的同时,向观众抛出一个永恒的疑问:当婚姻中的意外插曲与昨日幻觉一道降临,是该沉湎于此,还是选择往前?

“212”这个数字在片中除去旅店门牌号外,狡黠地埋下了第二层含义:根据法国民法第212条,夫妻应相互尊重、忠诚、互救互助。然而在既有社会制度下,契约式关系与个体欲求的冲撞总是在所难免。导演大胆绕开了对天平两端猛烈的价值谴责,与冗长而俗气的聒噪场景,转而让所有零碎的情绪如雪花般在这个特设舞台背景上洒落、沉淀、铺成一张吸纳噪音的绒毯,仿佛他本人颇为现代化的感情主张,带点小心思,小俏皮,却又是准确和恰到好处的。

然而,对这种结构性技巧的拥戴,多少也造成了影片的设定过于喧宾夺主,和在情感主题的挖掘和阐述上略欠火候,因此拘囿于滑稽剧般的形式黑洞中。就像那个拥挤嘈杂的房间,通过枝蔓层生、累加的人物素材来表现婚姻中不和谐的音调,抛出的种种疑问却并未得到回应,剖析难免流于浅表,难以同加瑞尔等人描写男女欢爱时灵活的架势扳手腕。如何打通舞台感和情节线索间的穴位,仍是他当下所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部轻量级的古典创意小品后,我们也期待一个从文艺书堆走出,回归日常源头,更加具有影像感知力和控制力的奥诺雷。

 3 ) 激情退后的倦意,失去欲望的婚姻中还有爱情吗?

《212号房间》是克里斯托夫·奥诺雷自编自导,讨论中产阶级性,爱情,婚姻中年危机的文艺片。

女主角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凭借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演员。

  • 豆瓣评分:7.4
  • IMDB评分:6.2
  • 鲤鱼评分:8.0

212号房间 Chambre 212 (2019)

导演: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编剧: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 班哲明·比欧雷 / 文森特·拉科斯特 / 卡米尔·科坦 / 卡洛尔·布盖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 卢森堡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10-09(法国)

片长: 90分钟

主演看点

  • 小资情调
  • 画面唯美,构图精致
  • 太会选歌了,插曲都十分动听
  • 性与爱情的思考
  • 法式幽默,惊喜不断

玛莉亚(齐雅拉·马斯楚安尼饰)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知识女性,与丈夫理查(班哲明·比欧雷饰)有着二十年朝夕相处的稳定婚姻关系。

但是于此同时,小鲜肉是玛莉亚难以拒绝的诱惑,劈腿成为了玛莉亚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让玛莉亚瞬间春心萌动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这次她的这位学生的名字,让她嗅到了情色的味道。

回到家中的丈夫理查在替洗澡的玛莉亚收拾衣服时,看到了妻子的小情人发来的暧昧短信,这让理查伤心不已。

当理查开始质疑玛莉亚出轨的时候,玛莉亚解释道,夫妻二人好像兄妹一样生活多年以后,自己只是找点“性趣”,得到满足之后生活继续,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提醒大家,这不是一部关于婚外情的畸恋电影,最好也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看下去。

换句话说,大家觉得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可耻的吗?即使没谈过恋爱的应该也不太会质疑这个。

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理查和玛莉亚之间的感情定位成精神恋爱,而小鲜肉可以满足玛莉亚的生理需要。只要承认柏拉图式爱情,就等于承认性欲是爱情之外的另一种情感,既然是两种情感,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冲突。

再换个角度,已婚人士看岛国动作片时产生冲动,会有人觉得是可耻的吗?应该没人会,而说到底冲动可以定性为未遂

而且现在我们欣赏的是一部法国电影,不要用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先入为主的上升到批判的高度

这个世界不是二元的,绝对不是非对即错,尤其在感情这件事上。

跟理查争吵之后,玛莉亚一气之下偷偷跑到家对面的旅馆,住进212房间想要独处一晚。

电影后面点明了212房间的寓意。

法国民法典第212条规定:配偶双方有互相尊敬,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的义务。

从旅馆的房间偷窥对面丈夫的一举一动,玛莉亚倍感失落,担心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在沮丧中沉沉睡去的玛莉亚一觉醒来,发现有人闯进了房间,定睛一看来人竟然是25岁的理查。

电影从这里可以视作进入了二次元,玛莉亚的梦境,精神世界什么的都行,直到结尾清晨玛莉亚关紧精神世界的房门为止。

出现在玛莉亚面前的小鲜肉版理查,继续因为玛莉亚的出轨行为,与她争论不休。

不过争吵和辩论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打断了,熟女人妻遇到了重回二十五岁的丈夫,最该做的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激情之后的倦意未去,玛莉亚发现房间里又来了其他人,这次来的是理查小时候的钢琴老师伊莲娜。

理查十五岁时曾经在一次下课时问伊莲娜:“如果我爱上了你,会被赶出这一班,还是可以继续来上课?”

而伊莲娜的决定是将授课方式免费升级一对一,在自己的家中给理查授课。

好吧,每个男孩都幻想过跟钢琴老师谈恋爱,或者美术老师,英语老师,体育老师,卫生老师,什么的老师。

为什么是老师呢?原因很简单,荷尔蒙上脑的年纪,成熟丰腴的女性远比同座的柴火妞更容易成为幻想偶像,而正常情况下这时最容易又爱又恨,又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

这又可以回到前面的话题,可能大部分骚年想去牵女生的手指,却很难把身边的女同学当成幻想对象。

理查的初恋故事让玛莉亚震惊不已,而伊莲娜也直接表明了来意,要趁着理查与玛莉亚的婚姻,抢走理查与自己心爱的学生再续前缘。

在伊莲娜出现之后,玛莉亚的意识化成身穿豹皮装的潮男大叔也来到了房间,

然后玛莉亚去世的母亲和外婆也出现。

当所有与玛莉亚发生关系的男士都挤在一个房间时,震撼的画面将电影推向了高潮。

鲤鱼喜欢法国这类婚姻爱情题材的电影,最近看的《美好年代》,之前的《阿德尔曼夫妇》,吉约姆·卡内自编自导的《小小的白色谎言》我都非常喜欢,这里一并推荐给大家。

关于这部先说说电影的表现形式,这部格局不大,导演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用色彩、构图、灯光将每一幅画面都拍的精致唯美,让我觉得非常舒服。

经常有要好的朋友批评我的欣赏习惯缺乏原则性,这可能来自于我今天推荐了一部粗粝的《小武》,明天又推荐了华丽的《同流者》的缘故。

仔细想想好像说的也对,我压根就认为没必要有什么审美原则。把Metallica和蔡琴的歌编到一张歌单里没什么不妥之处,喜欢是出自于一个人自己的感觉,无论是人,是物,是艺术作品,不存在砖家,权威,流派,风格之类的约束。

我喜欢只是因为喜欢,没什么道理可讲。

这部另一个非常独特的创意,就是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的爱情故事,压缩到了一个狭小的房间之内,或者说只是通过玛莉亚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构建了整个故事,这部的剧本挺强大的。

至于电影中理查和玛莉亚的婚姻观,爱情观我没有选择站队的必要。

在年初疫情发生以后,我在网络上混的时间比之前多,我有种感觉现在每发生一件事,大家都喜欢迫不及待的选择站队。

而且非左即右,壁垒分明,相互指责,态度激烈。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对白挺有意思。

-我要问什么?

-总有问题可以问。

左或右?停止或继续?

今天或明天?健怡可乐或正常可乐?

比如说,为何你不再爱我了?

爱情和婚姻绝对不是左右、对错那么简单,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朋友,我友情提示最好一直单身一直爽吧。

爱,从因为喜欢,而愿意包容一切开始,是起点。

完美的爱人,都是婚托。

能够把爱情说清楚的电影就不存在,这部也一样,能够让观众产生思考或者困惑足够了。

爱一个人的同时被这个人所爱,是件非常美好而又幸福的事,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是值得愈挫愈勇。

祝所有单身狗,都找个心爱的人告别单身。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4 ) 以法国民法第212条的名义

法国新片《212号房间》围绕一对中年夫妻的爱情,特别是针对长期婚姻生活所产生的孤独、困惑和距离感,使用时空交错,安排了他们成长过程各时段的自己,还有与他们相关的人物相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讨论人们应该怎么面对爱情、婚姻。绝对是编导的人工斧凿,但不失轻松、浪漫。 于是观众在电影里看到了现在的丈夫与二十年前的钢琴老师相会,看到了现在的妻子与二十年前的丈夫相会。身体还是年青时的棒,爱情还是年青时的激情,婚姻确实是爱情的坟墓,二十年的琐碎与平庸让彼此之间的爱,只能建立在记忆上,成为永远消逝的时光。往事不堪回首,错过的再难以回头,但也不要气馁。 通过编导时空交错的安排,相信观众还是没有解开这个长期存在的,也是世界级难题,电影的结尾也是开方式的。但还是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肯定有人会认为如果找到的是正确之人,那就风雨同舟,同欢乐,同孤困,同忍受,同担当;如果是不正确之人,那还是早点分开为好。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路,从根本上讲,夫妻对方都要真诚的面对一切,真诚的面对自已就可以了。 从故事里得知电影名字的意义,原来法国民法第212条规定,配偶双方有互相尊重,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的义务。我理解法律是对夫妻双方而言的,一边热而另一边冷那叫热方受虐,恋爱时有可能,要在婚姻中长期维持,可能性就不大了。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是人的高尚品行,配偶之间是义务,亲朋好友之间是情分。

 5 ) 再怎么重来也不过是Yesterday once more

一部很有实验气质的类舞台剧,空间狭小,场景单一,剧情发展和冲突都靠对话完成,但风趣又可爱。甚至导演鸡贼的让两个人在婚姻里的内心纠结,具象成了一屋子人在房间里的坦诚交谈。

就和这一类电影一样,同样是探讨爱情与婚姻、忠诚与背叛、新鲜与倦怠。 两场师生恋:老师,学生,学生的女朋友,三个人都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每个人嘴上都说后悔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当下生活都在想:如果当初自己做了不一样的选择,没有选择现在的爱人,会更幸福吗?

但经过了一晚上的交谈和思考,却没有人做出和年轻时的自己不同的选择。或许我们做出的一次次选择,就已经是当下的最优抉择了,如果再来一次,那也不过是yesterday once more. 电影中有些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当玛利亚的妈妈突然出现开始历数其出轨对象时,当所有的出轨对象突然出现在同一个房间时,当所有的出轨对象说可以十几个人一起结婚时,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里我最难忘记且哑然失笑的一个镜头。果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法国气息的电影。

所有的男孩子都是她的情人

我以前总认为既然婚姻这么不堪,那就把最爱的人放在心里或者遗憾错过,选择一个合适的普通人,一个当他对你的爱逐渐减少也不会令你发狂的人进入婚姻。这样你会收获一场刻苦铭心的爱情和一段不让你过多在意得失的婚姻。 但如今我却改变了想法,如果婚姻注定会消磨爱情,那便一定要和你最喜欢的人进入婚姻,哪怕彼此拉锯,彼此消耗,从舍不得伤害他一丝一毫到用尽最恶毒的言语去攻击,从你侬我侬眼睛里藏不住的喜欢到你面对这个人会想不起来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喜欢他的灵魂和身体。如果婚姻本质如此,那我们便应当如此,否则,你连消磨爱情的机会都不会有。

爱情的价值或许就在于给婚姻提供一个可以肆意挥霍的资本。

而婚姻则让你有机会试试你曾经引以为傲的爱情,曾经觉得激情不可能退却的爱情,究竟会走向何方。是依旧如故,是形同陌路,是频生怨怼,还是和平分手。不到婚姻的最后一刻,你绝对不会知道。

这让我突然发觉了婚姻的有趣之处。

我从来不缺乏走进爱情的勇气,想来将来我也不会惧怕和爱情走进婚姻。

对爱情保持期待。对婚姻保持期待。

 6 ) 长情陪伴与崭新的性有同样力道

文/杨时旸)

《212号房间》这样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它探讨爱情、婚姻、忠诚与厌倦。无论是已成经典的“《爱在》三部曲”,还是不久前被广为讨论的《婚姻故事》,又或者是绵延五年却愈发醇厚的美剧《婚外情事》,它们聚焦的都是这样的主题,肉身与道德之间的拉锯与对抗,对于婚姻制度的凝视与怀疑,以及我们自以为能超然地看待那些遍布于现实生活中的裂隙,却发现那些细密裂痕对自己而言最终都依然成为无底深渊。

其实,《212号房间》更像一部舞台上的戏剧,一半是因为导演奥诺雷早年混迹戏剧圈的影响和眷恋,一半是因为这故事的呈现方式确实更适应于这样的表现方法。你几乎能看到隐形的幕布升降,移物换景,它故意在电影银幕上做出了舞台感和舞台腔,那种故意为之的“做作”保证了一种独到的复古范和幽默感。

它的故事从一桩出轨被撞破开始。民法史学者玛丽亚与自己的学生偷情被丈夫发现,她决定暂时离家去往家对面的酒店居住,透过酒店窗子,她正好可以看见丈夫在家中的一举一动。一些记忆浮现出来,年轻时的丈夫,作为丈夫钢琴老师的初恋情人,自己不为人知的隐秘出轨对象……所有人彼此想见、对峙、交谈,让夫妻二人开始重新拷问自己对于这段婚姻关系的态度。

某种程度上说,是这故事的讲述方式成就了它,那些记忆中的人,头脑中的想象都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脑补画面和颅内小剧场直接被真实搬演,和当下的玛丽亚以及她的丈夫发生关联,产生对话,与年轻时的伴侣进行一次次床笫之欢,完成一次次严肃深谈,当他们在自己的中年,面对着自己的皱纹、白发与肚腩,又一次与年轻时的伴侣相见,一切幻化出崭新的经验——当年的乍见之欢到底因何而起,后来的无尽厌倦又为何而生,自己的半生是否终将如此,没有他选,如果回到过去,我们是否依然会与同一个人坠入爱河,如果确认了这个起点,我们是否也必将在日后的漫长时间里落入一个个既定的窠臼。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故事在检视命运的线索,一种自以为可以更改却终将被某种莫名力量牵引的命定之途。它蔓生出无数喜剧性的细节和岔路,却有着一个悲剧性的内核,但当你想以一种悲怆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却又发现其中布满温暖的慰藉。

在故事的最初,玛丽亚面对丈夫对自己的质询,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有点狡辩有点豁达,她说出了那些如今已经被当做陈词滥调的对于不忠的辩护词,诸如偷吃才是维系婚姻的必要条件云云。但从她自己躲避的眼神中也能知道,这其中有些东西并不如像她表演的那样义正辞严。就像导演故意安排的212号房间的指代一样,法国国民法第212条,夫妻应相互尊重、忠诚,而玛丽亚被安排成民法史教授的身份,这是毫不隐藏的导演意图,一种故意的小小恶作剧般的设定,指涉着每个人都面对着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有关于道德和欲望,有关于长久陪伴的心灵需求、安慰、亲密关系和新鲜、刺激、逃脱日常逼压之间的挣扎。

《212号房间》对于这些婚姻当代性症候群的描摹稳、准但不狠,它的语气里有着随处可见的幽默,故作的轻松,把视角降成与每个普通人一样的位置,展现普遍的不知所措,而不是说教与怂恿,当然,这其间还有不动声色的、极有节制的小小悲悯。在很多时候,它都让人想起那部著名的俄罗斯剧《背叛》。

其实,如今的这类题材的写法都倾向于更加凌厉、残忍,展现和肯定婚姻制度的可疑,亲密关系的破产,似乎成为了一种更当代性的,更政治正确的方向与趋势,但这部电影仍然有着“回家”的主旨。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让人们忍受着不堪,为了某种虚妄道德的“回家”,而是展现了深植于我们心底的,对于长情陪伴的真心不舍,这样的诉求不是道德主义的,其实也是本能的,这一方的力道与崭新的性所造就的力道几乎等同,只是在某一刻发生偏倚。

(本文首发 中国新闻周刊 专栏)

 7 ) 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

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爱情和婚姻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能靠装傻来生活了。

 短评

法式爱情就是一根烟吧,一根接一根,有人纯属排遣,有人辗转难眠,总之,一地烟灰,一阵风来,消失不见。

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记得疫情第一次lockdown时正值村里法国电影节,还打算看这部来着。是一个关于婚姻题材的好点子,前夫妻的出演甚至让我觉得如果有好莱坞明星夫妻翻拍会很娱乐。

7分钟前
  • \t^h/
  • 还行

轻松有趣的法国小喜剧,一个永恒的爱的命题。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法国人的炮友全部出现时一个房间不够用吧

13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还行

创意还是很棒的,导演选歌的品味很棒,选小哥的品位也很棒,把一对夫妻纠结一夜的内心戏外化出来,感觉杜琪峰也可以拍这个。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只有浪漫巴黎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啊。当你不被所谓的道德感禁锢,想象力也才能飞翔。

20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其实跟《美好年代》一样的套路,用奇幻的超现实的表达来呈现当代中年人的情感危机,通过回味过去和当下的情景穿插,让人从中有新的认识,说白了,爱情的本质就是对美好幻想的破碎和对现实生活的接受。3.5

22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2.5《房间》的仿作,但在语气等方面上差了韦素不少,而且总感觉奥诺雷就想着把事情讲清楚。

25分钟前
  • 本位
  • 还行

虽然格局小,但完全可以进主竞赛吧。过去与未来的角色们系数出现在有限的空间,非常自由的时空处理。音乐选的也很棒。奥诺雷用一个古灵精怪充满奇思妙想的类舞台剧风格,带给我们如果我们没有选择现在的爱人,是否会更幸福的思考。

29分钟前
  • oDD-O-o
  • 力荐

舞台构建的方式是很有趣的,作为一个都市神话,它控制得足够好,也没有超出一个奇妙夜晚应该呈现的范围。旧情人挤满房间、母亲的母亲适时出现讲家族史、带过去的自己径直走到海边去看未来的自己、人偶变成孩子又变成人偶。轻松、游刃有余,除此之外没有看到特别新的东西。歌曲的使用总让我感觉太俗套,想离画面远一点。倒是学到一件事:如果仍然怀有遗憾,就不要去找旧情人,对自尊心有害。

34分钟前
  • Medea
  • 还行

看上去还是奥诺雷式小清新狗血剧 不过结构上颇有新意 套用了谱系学分析的方法 追溯亲密关系的建立/经营中的诸种选择 探讨选择延伸的可能 重新思考婚姻的价值与意义 厉害之处在于与视听结合得不露痕迹 玩得就很漂亮 格局也不小

39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推荐

好看。怎么能一屋子小哥哥呢?

44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故事结构更自由,人物层次展现更多元更丰富了。很有趣的设定,轻松诙谐的小品。

4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大频次的怀旧老歌、Vincent Lacoste、固定时间下的情爱讨论、Barry Manilow和“一大群男孩子”,他延续着为人称道并且足以享受的浪漫,组合着是一出精致值得把味的小品。教师的身份,街对面的房间与宾馆,戏剧化的登场和穿越多重时空下的角色,设计得过于精致会减弱那种纠结情绪的说服力和真实感,而停留在“那只是他们的烦恼”这种远观中。但或许这就是魔幻,这就是幻想,美得享受给人愉悦,近看却发现来去无影踪。(楼下电影院上映着的欧容和《我们,动物》,Awww)

5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忍不了男孩与女友的甜腻情话,也忍不住回头看擦肩的俊俏脸庞。丈夫挺着肚腩走来走去,你爱的是年轻的肉体还是他。开启情窦的钢琴教师成为情敌,前来争夺二十年前的他。床上十二个睡过的英俊小伙,竟把我锁进爱欲房间。没出生的孩子变成玩偶,未来的她发现真实性向,昨晚我在旅馆睡的,那我们睡得很近。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很流暢但對婚姻這個議題的反思還是很陳舊。四五十年前隨便沖進法國新浪潮都可以看到深刻有趣感動得多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面,關於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對我來說很滯後,沒有意義。

57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CH也50了,挺标准的中年危机片啊,艺术家也会老,也会反思,夜夜睡小年轻真的有意思吗?

1小时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天马行空的幻想与切换人称叙事的手法令这个实验舞台剧意味的爱情小品焕发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没想到法国人也开始在年龄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是在以前的法国艺术片里较为少见的主题,而且更一反女性专属的口吻,甚至从男性的角度来探讨年龄对异性吸引力的影响,这一点颇为亮眼。

1小时前
  • 罗宾汉
  • 推荐

我承认我已经对玩弄时间线“从过去中找回爱你的美好”这类故事已经审美疲劳了。

1小时前
  • 路人甲先生
  • 还行

“我25年来从来没有对你不忠过”“骗子!我也不想知道,我们又不是在争夺婚姻忠诚勋章,我们像兄妹一样生活多少年了”,和一群年轻学生做了一个冬天爱的女主如是说。

1小时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