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

动画片日本2019

主演: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倍赏千惠子,吉柳咲良,平泉成,梶裕贵,木村良平,柴田秀胜,野泽雅子,花泽香菜,佐仓绫音

导演:新海诚

播放地址

 剧照

天气之子 剧照 NO.1天气之子 剧照 NO.2天气之子 剧照 NO.3天气之子 剧照 NO.4天气之子 剧照 NO.5天气之子 剧照 NO.6天气之子 剧照 NO.13天气之子 剧照 NO.14天气之子 剧照 NO.15天气之子 剧照 NO.16天气之子 剧照 NO.17天气之子 剧照 NO.18天气之子 剧照 NO.19天气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5:22

详细剧情

高一那年夏天,帆高(醍醐虎汰朗配音)离开位在离岛的家乡,独自一人来到东京,拮据的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找份工作,最后来到一间专门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担任写手。不久,东京开始下起连日大雨,仿佛暗示着帆高不顺遂的未来,在这座繁忙城市里到处取材的帆高邂逅了与弟弟相依为命,不可思议的美少女阳菜(森七菜配音)。「等等就会放晴了喔。」阳菜这样告诉着帆高,不久,头顶的乌云逐渐散去,耀眼的阳光洒落街道……原来,阳菜拥有「改变天气」的奇妙能力……

 长篇影评

 1 ) “反社会”的新海诚,但好像还不够反

三年前,当三叶与泷再次相遇,“なんでもないや”响起,电影正式落幕之时,呆坐在电影院的我,收获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全方面的满足感。那种感觉,是属于特定年龄、阅历的成长烙印,且几乎无法被时间所取代的。

相信就算讨厌新海诚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你的名字。》是新海诚在剧作上最成熟的一次。意识互换+时空错位的设定,青春男女的情愫,无比完整的故事情节逻辑架构,再加上他一贯擅长的“新海诚”式动画美学,使得《你的名字。》创造了200亿日元和五亿RMB的票房奇迹。而这一成就,也自然而然的让观众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天气之子》抱以极高的期待。

但在迷影三年后,我开始意识到如果我再拿《你的名字。》的标准去期待《天气之子》,那必定会只剩失望。

那为什么新海诚无法通过《天气之子》去复刻《你的名字。》的成功呢?我想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剧本。

像《你的名字。》这种剧本吧,你要说它新颖呢,时空错位,意识互换那些概念人家早在几十年前就玩过的;青春题材,男女情愫,新海诚也未必就能比别人写的更感人;而故事节奏,圆满度这些,长久以来都是新海诚被影迷所诟病的部分。那么,新海诚到底是如何做出《你的名字。》这样顶级的商业动画作品的?

对此我想只有一个解释:可遇不可求。真的,无论是科幻元素,灾难元素,爱情元素什么的,在《君名》的剧本里真的被整合的太完美了。日常生活,危机将至,叙事诡计,“最后一分钟营救”,和令人春心荡漾的HAPPY END,在完整的故事圆环与极佳的叙事节奏下,配合以精美绝伦的画面,和RADWIMPS那无法让人忘记的电影原声,我想《君名》所有的成就在这个如此“完美”的动画面前都变得如此合理,新海诚真正在《你的名字。》里做到了商业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无论怎么样的礼赞,都不为过。

那么,在确定《君名》的成就无法再度复制之后,我们又该以怎样的角度去看待这部作品?《天气之子》,到底是一次借由《君名》的商业成功,还是一场“自我表达”的文本失败?


画面和音乐,依旧是属于新海诚的高水准

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各位影迷朋友最不用担心的一点了。在更高的经费与更多的人手面前,新海诚的动画美学,只有更精致的份。其实前半段大部分镜头,给我的感觉都不算太好。连续的阴雨天气使得画面似乎朴素了几分,而东京街景、雨滴溅落,以及手机屏幕、地铁街道、公寓生活等元素,都是我在之前的新海诚作品里反复品味的东西,所以《天气之子》的前半段与我来说,真的好像没什么新鲜感在里面。

直到三人成立晴天小队开始,当晴天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观众眼前时,画面风格的转变也代表了叙事上“三幕式”的承接。在视觉与故事上都开始让观众兴奋起来,而后面烟火大会上的伪“航拍”镜头瞬间让我鸡皮疙瘩,那种由3D所做出来的“穿透”感简直无与伦比。在这种被部分人所诟病的“转描”美学中,新海诚依旧保持了“动画”这种叙事载体的特殊而又无可取代的性质。

至于后面的东京雪景,云上世界,日剧跑和最终相遇的片段,相信就不用我再多谈。新海诚再一次用顶级的动画制作水准,证明了自己依旧是那个让人心醉的“壁纸狂魔”。

而更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声音的使用,相比《你的名字。》,这一次新海诚明显更加大胆。多次使用声画分离的空间/时间转场,用来加速/压缩叙事,提炼情感。而大量情绪爆发后的静音处理,RAD作曲中的诡异音调,则更加显露出新海诚的野心。借由这种大胆而又驾轻就熟的视听处理,新海诚到底想要证明什么,表达什么?

理性与感性,是角度问题,还是立场问题

至于剧作上的处理,正如我前面所言,是一部会让那些拿着《你的名字。》标准的观众失望的走出电影院的作品。而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新海诚,终于大大方方的暴露了他的“反社会”人格。

相较于前作中立花泷为了拯救三叶而拯救整个系守町的主线,这一部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的“反面立意”:帆高为了能再度见到阳菜,而做出了让东京淹没的选择。就冲着这一点,那些因为《君名》而喜欢上他的观众绝对会在电影院被“自我-集体”的价值辩论搞得厌烦,更别提获得满足感了。就算通过“为了大家的晴天而牺牲一个人”的台词,以及东京终将沦为大海的寓言来尽可能的去消除这种价值上的“隔阂”感,这种剧情立意上的设计本身就够让人头疼了。在《你的名字。》里向观众献出玫瑰的新海诚,在这部《天气之子》里,终于露出了“作者性”的獠牙。

以电影内外的成年人的理性视角去看,这是尴尬的,幼稚的,脑残的,不可理喻的。无法去理解,也无法去感受,只能通过最纯粹的利害关系去评判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与否。而在另一种视角看来,这是一部在内核上极度提纯的爱情寓言,是真正关于边缘人的“神话”载体。将存在的意义从他人转移到对方,用这种对世界的背叛换来我们的存在,如此感性,如此疯狂,如此反社会,却又如此的不可捉摸。

但颇可玩味的是,这一部《天气之子》在许多核心桥段上,似乎都可以和10年前的那部《新世纪福音战士:破》所相照应(“再一次见到阳菜”与“把凌波丽还给我”,还有共同“毁灭世界”的结果趋向)。而真正有意思的来了,新海诚用这么一次偏执且大胆的价值观“背叛”,却将自己变成了庵野秀明二十多年前在《Air/真心为你》所嘲讽的那种无贡献,无职责,无社会责任感的“低等死宅”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嘲讽,是否也是本片的价值之一呢?

至于新海诚这一“失败”的畅所欲言到底值不值得,我想,还是由各位看客来判断吧。

的确狠。可惜,还不够狠。

东京求职,晴女赚钱,无能警察,黑帮与枪战,如此这些,都好像是新海诚为了市场而做出的一种“噱头”上的妥协。但在这些常规元素的衬托下,这样一个高度寓言化的故事就显得更加与主流视角格格不入。

这算可惜吗?算,也不算。在新海诚用獠牙撕碎这一切后,他却再一次用这些元素微笑的将我们的心情给拼接起来。而在这样的反差面前,新海诚总算是实现了他所久久期盼的一次对观众无情而温柔且不可抗拒的反击。

但这样的反击真的够痛快吗?光就结局来看,实在是太不痛快了。《天气之子》的结局简直太无趣了,与《你的名字。》的那种圆满感相比,这部的结局只剩下妥协后的敷衍与无奈。试想一下,哪怕是最俗套的那种结局,帆高与阳菜在空中相遇,云层上的世界逐渐远离他们而去,脚下的东京一片狂风暴雨,在RAD那绝配的原声衬托下,这个世界被海洋所同化,却不及天空中二人的爱意(就跟《搏击俱乐部》结尾看高楼倒塌的镜头一样牛逼)。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意境,是不是更加疯狂,且浪漫。

可惜啊,这样的妥协,最终所能留下的,也只剩“可惜”了。

———————————————————————

PS:对翻译的一些吐槽

 2 ) 百亿票房,到国内也水土不服吗

新海诚的《天气之子》,终于国内上映。这部雄踞日本2019年票房第一的电影,是日本又一部百亿票房大片。

更猛的是,日本的上部百亿大片,也是新海诚,是他3年前上映的《你的名字。》。

新海诚老哥到底有什么魔力?《天气之子》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天气之子》讲了什么?

故事到画面,熟悉的新海诚风格。男主帆高,来自小岛的16岁少年,离家出走到东京,想要开启新生活。

但大城市哪有那么好混,帆高上网提问如何找高薪兼职,无果。找工作处处碰壁,就快穷到过不下去了。

好不容易他找到一份工作,超自然杂志的编辑,听上去高端,实际是在小作坊式的编剧部打杂,有时外出采访都市传说。

磕磕绊绊度日中,帆高遇到了少女阳菜,两个人的命运逐渐纠缠到一起。

阳菜是真的晴女,有掌控天气的能力,可以祈祷让天气放晴。这对连续下了几个月连绵阴雨的东京实在珍贵,即使只是小范围的晴天。

帆高那份工作挣不到钱,阳菜也刚好被打工的地方解雇。

于是他们搞了个天气定制网站,接单后阳菜去祈祷,幼儿园运动会、婚礼、烟火大会,各种活他们都接。

两人合作无间,情感升温发展。阳菜带来的晴天,也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似乎一切都很顺利。

但天气巫女的命运很悲惨,阳菜每次祈祷后身体都会产生不好的变化。帆高也因为离家出走和捡到的枪,开始被警察追捕,危机笼罩着两人。

故事说穿了就是少年少女恋爱,但因为导演是新海诚,不一样。

《秒速五厘米》开始,新海诚在国内就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你的名字。》国内5.7亿的票房,让他真正出圈。

新海诚最出名的是他的画面,随便截一手就是精致壁纸。

比如雨天突然放晴的场景,在影院的确很美很震撼。雨滴落在地面变成“雨鱼”的画面,明显很贵,都是经费。

天空云端,雨后晴空,高潮奔跑,这些都是他电影少不了的元素。

但新海诚风格确立是一个过程,他的画风经历了长足进步。第一部长片《星之声》那个古早的他,因为时代限制,人物设计狂野,故事也满是自我表达。

《星之声》

到《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画面好转不少,但情节仍偏向意识流。

《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

直到《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他那晦涩的隐喻,开始变成比较直白的大众故事。

《秒速五厘米》

但讲现实故事的他,不是常态,他更偏爱奇幻虚构背景。

《你的名字。》的穿越和新片《天气之子》操控天象,中间还有《追逐繁星的孩子》,带着生死轮回的浓郁东方气息。

《追逐繁星的孩子》

他的电影中那种纯粹的年少情感,让新海诚这个名字,围了不少粉丝。《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是一定会看的。

《言叶之庭》

《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才算入门,深入了解还得看短片《遥远的世界》《她和她的猫》,更有甚者连《某人的目光》这种广告都拿来看才罢休。

《她和她的猫》

不过即使是忠实粉丝,也不得不承认。诚哥讲故事的水平一直不太行,甚至有时电影根本没什么剧情。《你的名字。》真是个意外。

《你的名字。》

他的电影要么是《言叶之庭》《秒速五厘米》这类,生活碎片流,平平淡淡。

要么是《云的彼端》《追逐繁星的孩子》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设定花里胡哨,但又什么也没讲。

《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情节结构上极度相似,故事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了。

《天气之子》豆瓣只有7.1分,可以说是新海诚动辄8分的作品中,评分最惨的一部。

它的问题,是太像《你的名字。》。

似乎就是因为《你的名字。》成功,赶紧复制粘贴画出来圈钱。从情节进展到整个主题,都只是换壳重拍。

比如复活点套路,《天气之子》帆高冲向鸟居找到阳菜,和《你的名字。》泷喝三叶的口嚼酒一样。

两个女主都有超能力,也都经历消失后再逆转出现。如果不是同一个人导演,都可以判定抄袭了。

RADWIMPS配乐好听是好听,但两部电影的重复感很强,这次插这么多也有点过分了。

何况国内宣传是迫切把两部电影绑在一起,就差给宣传海报上写一句《你的名字2》了。

但另一方面说,《天气之子》又完全不是《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让新海诚更火了,但爱看《你的名字。》,可真不一定爱看《天气之子。》,两个故事有根本分歧。

《天气之子》最令人诟病的,是突兀大胆的结尾处理。

晴女莫名其妙献身,少年没有拯救世界,为了爱人放弃世界。最后把人救回来继续下雨,一连下雨三年把东京都淹了。世界毁了,也要恋爱。

如果说《你的名字》恋爱同时,穿越救了很多人的命,是恢复秩序。

《天气之子》就是有过修复世界的机会,但两个主角选择恋爱,破坏秩序。

电影看到了这个问题,也竭力将这种行为进行合理化。

什么东京连绵下雨只是不过百年观测史的异常,天气是上天的心情,两百年前东京是大海……但对不少观众,仍是难以接受的逻辑。

那就只有揣摩新海诚的脑回路,才能明白他故事为什么要这么讲了。

男主帆高是个16岁离家出走的少年,就像反复出现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向往反叛和自我。

换句话说,在导演心里,这个中二的年纪,干什么都合理。

男女主的中二,成就了这部电影。如果两人少年老成,反倒没多大趣味。

就像本想把帆高扭送给警察的大叔(小栗旬配音),和帆高分别代表的是现实和梦幻。

当帆高说出“我只想再一次见到她啊”,触动了大叔的往事。他决定帮助帆高对付警察,让帆高去追寻阳菜,这是导演心中浪漫战胜一切的时刻。

至于片中日本警察的无能,是因为这些成人本就是工具人,是导演给男主增加的阻力。和《你的名字》大人阻拦孩子拯救世界没什么区别。

他是新海诚,是为了在电影里讲浪漫可以不顾一切的人。所以《天气之子》是一部挑观众的片子,只针对部分人群。

新海诚或许是达不到宫崎骏、今敏、押井守这些日本动画电影人的高度了,但他仍是活跃在今天的动画电影界,不可忽略的一个猛人。

所以电影的好坏,就看你吃不吃这套。有共鸣的话,可能会看到热泪盈眶;但如果对少年的聒噪中二接受不能,想必真的会全程冷漠脸吧。

 3 ) 就让大雨把城市倾倒——比左更左的《天气之子》

《天气之子》上映后,对其评价出乎意料的以负面居多,从故事、人物、节奏到价值观,几乎被批了个遍,更有人将其与前作《你的名字。》相比,认为新海诚水准有明显下滑。然而,正如同大众对于《你的名字。》的追捧大多不得要领(如果仅将其作为通俗爱情故事来解读的话,其实际只能算是个三流作品),对《天气之子》的批评也是全然的偏离靶心,而完全忽视了影片激进的政治性和对于时代的重大意义。

影片的故事结构非常简单:东京正在经历严重的天气异常,作为“晴女”的女主角如果牺牲自己的生命,则可以驱除暴雨、恢复晴天。女主起初选择牺牲自己,但最后在男主的坚持下,两人选择放弃拯救世界,而是一起活下去。

在日本动漫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即是“夺回日常”——平凡的学生被卷入巨大的阴谋或灾难中,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与抗争,最后顺利夺回了最初的平静生活,顺便完成对日常之珍贵性的赞颂(一种二次元叙利亚学?)。有趣的是,影片的主题和此正好背道而驰,讲述的恰恰是日常的不可能。如果说通常故事中,女主角会被描写成日常的象征,是和日常一起需要被守护的东西,而在《天气之子》中,女主角则成了某种和日常无法兼容的存在。于是,面对“世界系”作品的经典命题“世界还是她”,主人公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比起世界,我更需要她。

《天气之子》的惊人之处,首先在于片中随处可见的强烈表态,这既体现在主人公不顾社会伦理的最终选择上,也体现在大量口号式的台词上——“不要管我们!”,“我们不会再要求什么,所以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这何尝不是那些“三和大神”和家里蹲的心声?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将其视作对时代现状的反映或对御宅族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化,那我们又一次射出了偏离之箭。站在左派的角度来审视《天气之子》,我们会发现它不仅包含着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且是一部有着激进政治立场的宣言性影片。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主角群,没有一个人是有正经工作的。男主是离家出走的学生,女主刚刚丢了兼职,年幼的弟弟无法承担工作,还有一个开着无以为继的破事务所的大叔,一个求职屡屡失败的助手……都是一些甚至被社会认为是不具备盘剥价值的人。这种安排显然不是纯粹的巧合,因为对于社会的系统性的盘剥的拒绝,首先就表现为对工作的拒绝,而电影的主线讲的也正是女主对巫女这份“工作”的拒绝。

女主的超能力,最开始是类似天赋-业余爱好那样的东西,在遇到男主后这种兴趣成为了工作,她一度似乎在为社会的奉献中找到了满足感,但是不断奉献的结果自然是自身的消失(想象那些过劳死的工人...)。现实中人类的命运虽然并不依靠超能力,但无疑是靠着每个人的劳动,并且经常是底层的透支性的劳动来支撑的。女主所谓牺牲自己换来天晴,其实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吗?——接受自己被盘剥的命运,去支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东亚价值观向来歌颂勤劳、吃苦、奉献、牺牲,而当这种价值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时,就形成了一种以“被盘剥”为荣的畸形导向。资本家可以将996说成是福报,年轻人对于被剥削的抗拒被社会视为不负责任。但新海诚告诉我们,不负责任并不是年轻人对于现实的逃避,而恰恰是他们最清醒的抵抗。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背后掩盖的许许多多的牺牲后,我们难道不该感到,这个系统依然有序地运转着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吗?这就是为什么男主的态度如此可贵,他没有被所谓的“大义”所蒙骗——如果需要牺牲女主来救世界(要我们接受被盘剥的命运),那就让世界垮掉好了。

电影同时存在着两个完全发生在不同层面上的冲突,一是只存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关于要不要牺牲女主、拯救世界的问题,事实上外界对此完全不知情,也并没有给他们任何道德压力;另一个则是成人世界和男女主角的冲突,警察寻找离家出走的男主和独自照顾弟弟的女主,以试图让他们回归日常生活。因此男主在警车上喊出 “你们什么都不懂!”时,观众清楚感受到了两个冲突之间明显的错位——成人世界对年轻人内心斗争的无知,同时也是无感;年轻人的激喊在成人世界里,显示为无意义的噪声,甚至从未发生过。

对成人世界来说,主角的烦恼既幼稚又荒唐(成人根本不在乎你拯救不拯救世界,只是要你回去上学),但是对于主人公这是和性命一样重要的事情。所以电影里面有一个非常扎眼的道具——枪,这个元素对于新海诚的电影来说可谓是非常突兀了。然而正是这把枪,为主角的选择增加了非常强烈的力量——你们不要以为我只是小孩胡闹,这是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我可以为它去死,或者杀死你。正如鲍德里亚所说“……真正关键的是不负责任,是被剥夺了话语权或从来没有说话权的那些人们的反抗。”

如果说,影片把“不负责任”当成主题,已经构成了对“平凡少年获得超能力最终不再逃避命运选择拯救世界”这一传统的反叛,那么当这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以一种消极、逃避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虽然过程中也有过“我们逃走吧”的段落),而是最终化成了一种主动的、真正的、以命相搏的行动,是我不惜生命的代价去“不负责任”,其激进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院线动画电影的想象。

新海诚在政治上的激进性还表现在,主角在对关键问题的回答上是拒绝调和的。当要求在世界和爱人之间作出选择时,男主角的态度和左派的一贯立场表现出了高度一致: 如果世界的正常运转要建立在这样残酷的牺牲之上,那我宁可不要!而更为激进的是主角的第二次回答——当他面对“这样世界岂不大乱/东京会被淹没”这样老生常谈却屡试不爽的维稳态度时,他用力喊出了影片中最为震撼的关键台词,一个标准的左派发言——“那便乱罢!/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

因此,主角们最终的选择是:从这个盘剥系统中彻底退场。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女主选择活下去,并相应地失去了超能力。回到地面上的女主,脖子上的项圈象征性地断裂了,这解开的并非巫女的诅咒,而是劳动的诅咒、生产的诅咒、工作的诅咒……失去锁链的女主仍然可以祈祷,但她的祈祷不再拥有实效、无法进入交换范畴,也因此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一种充满热情的游戏。

最后的尾声处理同样值得击节,其构成完全符合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首先,男主拯救女主晴,牺牲世界(肯定);之后,成年人安慰男主,世界并没有因为你们而改变,不用放在心上(否定);最终男主见到女主,做出最终判断“并不是这样的,世界确实被我们改变了”(否定之否定)。男主选择认可自己选择的意义,而没有接受成年人立场去矮化这种价值。

这代年轻人最有代表性的反抗态度,就是不买房买车、不工作、不消费、不结婚生子,且看看我们(人类)会不会死光。它不表现为破坏、斗争、剧烈的对抗,而表现为一种全面的退场。比起消极的逃避,影片中的立场更值得我们学习——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世界毁灭),也要从整个系统的盘剥中退场,以保存自己的人性(所爱的人)。资本主义之症结,正在于大家过于依赖这个基于盘剥和责任的系统(从经济到伦理的全面统辖),无法做到彻底的退场,因此必须有这种“世界毁掉就毁掉”、“这种世界宁可不要”的觉悟。齐泽克说我们可以想象世界末日,却无法想象一个资本主义以外的世界,难道不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敢这样彻底地撤回,无法说出那可怕的话吗——乱就乱吧、死就死吧!

在基督教故事中,亚伯拉罕应上帝之命献上了儿子以撒,最终上帝认可了他的虔诚,还保住了他儿子的性命。然而在《天气之子》中,我们却并没有看到这样狡猾的、两全其美的调和性结局——坏天气真的降临了,东京被淹没了大片,一切正如说好的那样。并且直到影片最后,作为拒绝牺牲的代价而降下的雨依旧没有停下的迹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晴(正常运转的社会)和阳菜(不被异化的生活),确实是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且如同影片中表现的那样,这是个字面意义上与人类命运(既是片中的,也是现实世界的)相关的重大抉择。正是在这个最终选择上,新海诚令人吃惊的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没有妥协、没有调和、没有折衷——就像齐泽克说的,在左与右之外,并不存在第三条道路。

-----------------------

延伸阅读:

锐评新海诚系列

《铃芽之旅》影评:《铃芽之旅》中的白猫之谜

《你的名字。》影评:《你的名字》并不叫希望

 4 ) 社会你诚哥

(冷静了下,豆瓣上四星改了三星,索性捻长了写一点)

少量剧透。

整个故事以女主能力真相的揭露为分界线的话,剧情发展到这时候我兴致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不过后续的展开(包括结尾的小花招)还是偏离了一些我基于前述伏笔的料想。

通常情况下,观众很乐意看到自己的预测被打破,一则这提供了面对未知的兴奋感,二则也是创作者突破自我、有野心的证明。

前提是,这样的破坏对于作品来说是成功的。

为了厘清这一点,我们先要看前半段。

总的来说,前半段是个标准的都市恋爱喜剧。新海诚用了很多擅长的功夫,比如大量都市实景照片的处理,以及打蛋切葱这样的细节来表现两个黑背景小屁孩共同生活的真实感,至于生活的经费则来自靠贩卖女主能力谋生。这样的细节是否有真实感见仁见智(对三个接近独自生活的小孩子来说未免欢快过头,对主人公情感的培养也不够深入),但节奏是不错的,很多有趣的小设计也充满了新海诚过去所不常见的娱乐感甚至……嗯,工口感。

当然前半的无忧无虑就要后半来买单了。

乍一看,随着真相的揭露,后半的展开应该围绕着救人-救世界的选择题来展开,这里无论结果是世界系的无力还是传统boy meets girl的大团圆,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来讲其实更接近后者,因为新海诚刻意忽略了连绵暴雨所必然造成的人员物资的巨大损失,而尽可能地将其表现成纯粹心情意义上的糟糕,从而促使救人的选择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伤害,以抹去这方面的任性。

作为一部娱乐电影,这样的处理虽然使得矛盾失去了该有的力量,但也足以讨好一般观众。真正的问题是,新海诚连救人的动机和过程都刻意草草略去了。与其说男主在事情发生后突然成熟,不如说他在看到戒指后依然是全凭感情立刻做出了选择;而除了一个模糊的许愿机制和空中世界的画面炫技外(事实上,对空中世界的描述也是近乎没有的,这部分该有的刻画也被略去了),一切都进行的实在太过容易。

这样处理的目的,在开场介绍男主东漂经历时就已经做下了铺垫。在略显直率的导引下,叙事篇幅以及后半段的核心被置换成了人情-社会法则之间的矛盾——基于我基本没读过什么访谈或介绍性的资料,我更认为是受了《小偷家族》的影响。

无疑,这是新海诚过往所不曾挑战过的内容。当然考虑到君名的大火,他想法上发生这样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他付诸于剧本安排时,这种不成熟转型带来的粗暴和潦草暴露无遗。

人情一面上,对比有着相似情理矛盾的《小偷家族》,前半生活的真实感此刻就显得远远不足。几乎没有社会过去的主人公二人想法过于天真:之前女主暂时的消失一大部分的原因来自男主的任性,因而使得救人多少带了些赎罪而非恋爱的味道;之后又缺少二人心态转变的层层推进,迅速陷入了和警方及云鱼(?)的游戏。以片中一段著名的长跑戏为例,新海诚的描写既无助于表现男主付出之巨大(缺少真实感,甚至没有对竭尽全力跑的半死的特写),也无助于表现男主形象之转变,甚至缺少该有的铺垫,造成这段的表现力除了让人哑然失笑外,远不如《穿越时空的少女》来的动人。

代表社会法则的警察一面的刻画也是远远不足的。警方既不愿相信民俗的真实性(男主也没有告知),也不愿相信男主的决断,甚至都没能进行该有的交流,就同样迅速地转变成了完全敌对的关系。因此,除了抓人时的无能狂怒以及像笨蛋般被人玩弄外,几乎完全成为男主壮举的铺垫,直接抹去了该有的正义性和身为大人的成熟之处。同时,作为影响整个东京的天气现象,其他都市人的态度也被理所当然地直接忽视了。

平心而论,弱化其中一点而为另一点做铺垫,也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但当新海诚刻意将两种矛盾联系、对立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彻底变得无可救药。

最核心的一点,即在于民俗意义上的救人-救世界矛盾,和社会意义上的人情-社会法则矛盾,是截然不相干的。在其他一些作品里,这里完全可以处理成警方和大众相信人比天气重要(考虑到女主多次给他们带来晴天),然后齐心协力,帮助男主送入天空、突破困难救出女主,并让主人公建立信心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的模式,虽然俗套,却光明正大。

但为了强行让二者对立起来,新海诚唯有通过粗暴的干涉(如让男主直接开枪)和弱化大人方面的判断力(这部分也是残存的世界系特点)来过渡到他想要的结尾。而众所周知,新海诚又是一个长于叙情弱于叙事的监督,缺乏在针尖起舞的能力的他不得不在有限的篇幅放弃自己擅长的利用风景气象细腻地烘托、刻画人物情绪的优势,转而将这些时间用来完整地叙述矛盾,反而更加恶化了观感。

(体现出来另一点就是细节上有不少呼应,但叙事处理上失之粗糙,小栗旬在废弃大楼上态度的转变和老警官的走访即是两例)

在经历了如此糟糕的后半段后,结尾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拯救全篇。

新海诚在结尾上依然运用了他完全错误的省略法。社会真正残酷的三年(男主被遣送回岛,女主极可能被迫和弟弟分离,进入儿童福利院;小栗旬也因伤警而被逮捕)被一笔带过;再次回到东京时,大雨虽如初,所有人却仿佛业已成熟,所有事云淡风轻,主人公们重逢之际,充满浪漫精神地喊出大丈夫。

对比坂元裕二在《Mother》和《即使如此也要活下去》结尾的处理,这样的收尾也是缺乏力度和说服力的。如果没有篇幅阐述主人公对社会规则和理解,他们的反抗自然也成了纯粹青春期般无因的反抗;如果作品不能在社会范畴下像他过去在世界系里把应有的伤痛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话,这样的“社会派”只是隔靴搔痒,无法带来更深入的思考;这样的“大丈夫”也无法给观众任何信心,毕竟男主你三年你住岛上又不淋雨(最后走出校门的时候是阴天没撑伞,推测男主上学的地方应该没下雨)……

在上映后,有不少评论认为本作是新海诚回归初心之作,但新海诚想做的显然不是舒适区内简单的老调重弹,他对真实社会中一些言论的不满想必也是他选择突破自我的契机之一。遗憾的是,在紧张的制作进程和票房的压力下,他还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社会是比少男少女二人小世界远为复杂的环境,过于粗枝大叶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只会失去应有的真实感。

唯一的掌声献给田中将贺,在田村篤的补正下,天气之子无疑是他人设工作的新高峰。虽然女主以及她弟弟中途几次让我出戏到小草莓,不过在该有的时刻,微表情将色气、觉悟和各自性格都传达得比较到位。

最后讲下音乐。RADWIMPS当然不是一支社会派乐队,不过某些时期,他们所展示出的阴暗的部分比天气之子想表现的可残酷多了;而当野田洋次郎想做些愉快的曲子的时候,又变得难以和新海诚失败的叙事合拍。除了主题曲勉强有点印象外,中间没有一首给我留下了印象(除了依然过滥的钢琴音),这点同样不如君名。

 5 ) 泪王子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MOViE木卫

新海诚作品,之前也一直拿天气和风景做文章。最明显的,就是《秒速5厘米》的春季樱花,《言叶之庭》的初夏梅雨。这种环境氛围晴雨表,固然是引发多愁善感主人公的悲春伤秋,另外还直接对现实,进行了500%浓度新海诚滤镜的加工,成为导演本人的原画标签。

不只是东京,整个日本列岛由于靠海,四季分明。

有人要说,北京也是四季分明啊。但要表现北京的晴雨雪,可能很有难度——极大可能变成雾霾、沙尘暴和毒太阳。总而言之,北京这样的城市,本身就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不要说,凑一对少年少女,在那你来我往的,谈情说爱。

看完《天气之子》,我的感慨,是想赋诗几句: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虽然大家经常揶揄琼瑶阿姨,觉得她是上世纪的爱情洪水猛兽,可是,怀春少年(女),悲悲戚戚的,从来也都是人之常情。像《天气之子》这出大型中二世界天气系的动画片,本质上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矫情玩意——我说的没有一丝夸张成分。

它借都市传说,附会上东京原是大海的梗,挺好。实际上,怎么看这本子,都是新海诚要展现他好美好美好美的七彩光谱作画大法。从出道的《秒速五厘米》,一直到第一次在国内新爆的《你的名字。》,任何知道他名字的,基本上都对贴有个人标签的棱镜光,眼熟到不行。

《天气之子》的最大问题,是晴女奉献自己,毫无情感动机,连讨对方欢喜都说不上。两个人本来你依我浓的,好想好想这么在一起。仅仅好像是大家不怎么喜欢下雨🌧️而已,晴女就觉得对不起苍生。 实际上,那下不尽的,两个月的豪雨,也没有让东京这座城市颠倒,人们照常通勤工作,👮照常抓人,更没有影响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爱了。

搞这么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玩意,还是为了后面男主救女主的戏精上身(故事该转折了!)。《天气之子》把男主救女主的情绪爆发,逃脱行动,痛下决心,连哭带吼,活生生整成了感动东京的表演过程,做作到接不上戏。 如果说,跑铁轨是日本动画加新海诚本人标签的套路活用。那么,警察围堵小绵羊机车的桥段,完全是商业片标配,如果是突突突东京市区,真不想多看。

最离谱的,还有那位几次反水,不停摸手上戒指的老哥。他无缘无故地出现,又神魔上身的反扑,总而言之,就是要表现爱之忠贞坚定,好在最后,把男主往天上推,成全这小两口。

大家知道,动画片里任何事物,都是创作者和原画师加上去的。所以看着男女主人公,在积雨云上一番高空速降表演,以万佛朝宗的功夫方式落地,我并没有觉得特别美,更没有心血来潮做感动状,而是一直盯着男主手腕处的手铐。它一边扣在男主上,一边在高空中挣扎。 男主怎么都抓不住女主,我心想,该不会直接用手铐,把对方拷上吧,这样就生生死死,永远在一起了不是。 结果,新海诚并没有接这个梗。

这是技术失误还是编剧失误嘛?当然不是。

一直到枪响和手铐,《天气之子》都在矫情的道路上跑出了全马(马拉松)的距离。那把枪,开枪的冲突方式,同样处理得十分草率。

离家的少年,是否需要用这样决绝的方式,去反抗家庭、学校和社会体制规章。作为一个架空电影,《天气之子》似乎对少年特别想融入东京的心情,别有感触。从踏进东京大都会的那一刻开启,男主的心声,不断以画外音旁白形式出现(个人有点抵触的一种电影手法)。但《天气之子》最噩梦的表现方式,是动不动就让男主哭,稀里哗啦眼泪成灾,像海。然后是一言不合,毫无征兆地大插歌曲——我在《你的名字》已经有点忍无可忍了,以及老土到渣,审美像昭和时代土味爱情片的闪回方式,真的太可怕啦。

《天气之子》能在日本做出近140亿的票房,又代表日本申报奥斯卡参赛,说明这部片子自然有可取之处,它全方面展示东京的城市魅力。再怎么不济,把动画片当通俗言情剧拍没什么问题,但新海诚能不能别搞得这么没追求,净学一些迎合大众口味,老掉牙,酸臭到嗓子眼的破抹布。

好比片中主人公是未成年,16岁少年人的爱恋,好像很纯情,很羞涩,有第一次的表白,第一次要送对方礼物,我心雀跃,忐忑不安。可稍微一想,你就知道,已经进入令和年的日本年轻人,怎么可能还在玩小朋友过家家这一套。这完完全全,是高年级小学生都已经开窍了的事情。

新海诚当然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用小学生水平的风前辈(晴女的弟弟),来化解这种弱智青春恋歌尴尬。可是,男主一直在那自我对话,跟自己抒情的劲,真的令人大倒胃口。

还有不知为何,新海诚特别喜欢年龄差的设定(即女>男),想想也是很无聊。难怪不成熟的离岛少年,永远需要追寻一个比他更成熟,有担当,能在城市立足的女性?搞半天,还不如玩宅男系的看胸梗。毕竟有人说,他再也不想看新海诚在那哭天抢地了,除非他去拍个色香味俱全的H漫来耍耍。

从进入工作室打量成熟女性,误以为是老哥情人,到解救晴女手拧毛巾,中间不乏一些色色的视角眼光,《天气之子》虽然把情感处理得极端弱智,却还是个成人向——尤其是那些希望重温少女怀春时代,像长不大的迷你兔那样可爱,活在自己小世界的白日梦观众。

毕竟,只有东京雨一直下,日本其他地方,或者世界各地(哪怕电影展示了一个卫星云图的地球全貌),是淹没了,还是死了几千万人,他们也不想扯上关系。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你和我。准确的说,只有少男少女,和被他们感动到的那个自己。

他们也不喜欢这部电影

 6 ) 新海诚拍了宫崎骏想像的东京沉没

《天气之子》这个WTF结局看上去是不是有点《横滨购物纪行》前传的意思哈哈。

1

十年前写《押井守与宫崎骏的战争》的时候,看到宫崎骏说过的这么一段:

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大海淹没东京,NTV的电视塔成为孤岛。我想看到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将会走向崩溃,所有这一切将被绿色的杂草接管。

新海诚第一部长片《追逐繁星的孩子》充满了八十年代的作旧感,静下来的大段独白还是短片时的新海诚,动起来的时候感觉就非常吉卜力了。想不到这次居然拍了宫崎骏想像的东京沉没。

这确实有点有生之年的意思了……就是不知道是针对谁而言的哈哈,可能是宫崎骏,可能只是新海诚一偿宿愿,终于找准了致敬的形式不在面子而在里子,也可能压根儿他也没想让人看出来。当然,更大的可能就是我这个观众的过度联想了哈哈。

每次有像样的作品登场,大家就急着讨论谁能成为宫崎骏的接班人,新海诚能不能成为宫崎骏的接班人我不知道,倒是率先在票房上继宫崎骏后成为日本影史上第二位拥有两部百亿日元票房作品的本土导演。

2

《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时候,虽然在艺术层面的展现力(不限于设定主题及视听的结合程度)还欠缺磨合,有点高畑勋拍《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时的感觉,粗糙,但确实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的,特别是电影感方面……可能是对于写实的追求,另外包括急进的剪辑和运镜,让它看上去与一般的日本动画若即若离,更像是作为电影人身份寻求的东西。

《你的名字。》确实是给了新海诚一个天赐的机会,这样才会有《天气之子》的出现。不单单是说他在《天气之子》进行串烧搞了个新海诚大宇宙,在《天气之子》里他还把自己的视觉美学臻于完美,另外在视听结合方面——不单单是指声画同步,而在音乐对主题的加成——也做得极为出色,毕竟是曾搞出《星之声》“Through the Years & Far Away”的家伙。

《Through the Years & Far Away》-《星之声》主题曲 【MAD/AMV】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追逐繁星的孩子》《你的名字。》我都给了四星,《天气之子》我是觉得更上一个台阶了的。新海诚的进化还没结束啊,有种这样的感觉。但没想到啊,一看评分,《天气之子》居然比《追逐繁星的孩子》还低……因为《你的名字。》,观众心理落差太大!?

《追逐繁星的孩子》因为设定上的特异性,有种他跳出自己原来既定题材的尝试意味,所以,其实下一部,下一部长片仍是高中生恋爱,还是其它可能性的题材故事,才是决定新海诚是不是能再进化一次的关键。

anyway,他不拍动画,还能干什么?回去经营继承家业(建筑世家)吗?但感觉这次把所有房子都沉了,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3

川村元气这次真是压对宝了。

还有,就是这样的感觉。

川村元气在细田守身上已经压过很多次了,在新房昭之身上也压了一次(《烟花》)……直接导致他担任制片的这些作品存在着某些似曾相似的元素——从海报上来说,就是碧空系吧,包括上个月上映的长井龙雪×冈田麿里,标题就直接叫《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真是司马昭之心啊。

当然也可能是偶然。

总之,说真的,感觉是可以跟细田守的《未来的未来》放在一起进行讨论的。

川村制片的细田的三部《狼的孩子雨和雪》《怪物之子》《未来的未来》,单单看来可能没什么,但连起来看,体系感觉就相当明显。

另外,《未来的未来》吧,看着其实有种“这差不多算是细田守的《龙猫》吧”的感觉吧,而《怪物之子》是千与千寻版哈利波特,《狼的孩子雨和雪》里为什么没有狼了,因为母狼都变成女人了——有点针对《幽灵公主》哦……所以绕到我们开头这段,让我自圆其说一下:

这果然是川村元气的宫崎骏致敬系列!?宫崎骏爱好者齐集号!?


至于《天气之子》这个标题……为什么不叫《100%的晴女》呢?这样搞不好还能拉到一波村上春树(《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爱好者贡献票房。当然,叫“爱自己,其他人都是雏狗”也可以哈哈。

 7 ) 关于世界系但绝非世界系的《天气之子》 ——此时此刻的“我们”,不再沉默

原文首发:轻之文库:【轻库娘的放映厅】关于世界系但绝非世界系的《天气之子》 ——此时此刻的“我们”,不再沉默

我要用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政治家、不同于评论家的语言来叙说。我要以不同于道德或教育的标准来写故事,这才是我的工作。如果我因此挨批,那也是无可奈何的吧,我只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故事。也许决心来得有点迟,但《天气之子》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故事。 ——新海诚,《天气之子》小说版后记

绪论:关于世间评论的评论

丑话说在前头,《天气之子》在我心中绝不是最好的新海诚电影(打四星也是非常私人的理由),而这也是新海诚最受争议的电影,正如新海诚所料,这是一部会“挨批”的问题作。

日本雅虎电影某代表性差评如此写道:“主人公因年轻气盛的作为也要有个限度,我不认为他们的行动可以让电影升华,不如说我觉得这是陈词滥调。”

那么中国观众又如何?“三观不正”、“中二至极”是淘票票用户差评中最常提到的词语;豆瓣用户中某条高赞差评也如此写道:“拜托,不要再自私的给大家添麻烦了……”。

可见,不少观众对于该片的差评很大程度是因为主角所做出的抉择:男主角帆高奔向女主角阳菜身边,劝说她不用为这个世界的天气乱象而牺牲自己,最终导致三年后东京成了被雨水淹没的水城。为此,帆高甚至还把世间的大人们(包括警察)视作敌人,犯下不少违法行为。对此,有人说,这种为了“你”与“我”的个人幸福而舍弃世界的故事,新海诚无疑只是又把他那一套“世界系”重演了一遍。而世界系这个有十余年历史的、日本ACG作品特有的故事类型,从《你的名字。》引发社会现象以来被人多次重提,不绝于耳,就连笔者也因多次为新海诚撰文而解释多次——“将主角们与世界毁灭等抽象庞大的议题联系起来,然而整个外部社会被解构成模糊的背景,故事只聚焦于渺小的‘你’与‘我’(一般指男女主角),简单的说就是将‘你’与‘我’的两人世界和世界毁灭的庞大设定结合,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依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诸如此类云云……

在此,需要稍微回溯一下世界系这一词汇的历史。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所显示,该词最早出现于2002年,但对此进行权威性定义的,则是由文化评论家东浩纪在2004年发表的相关刊文,为此他选出了三部代表作(这三部作品稍微查查就知道,在此不累叙),其中就有让新海诚在业界打响名声的《星之声》(ほしのこえ,2002)。而新海诚作为新千年初出茅庐的动画创作者,因为他区别于科班出身的外行人身份(此前他是游戏行业)却做出直接震惊动画业界的独立动画,新海诚也被评论家们誉为“零零年代的想象力”的代表。如今他的作品有如此商业号召力,也证明他的想象力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取舍。

很显然,“世界系”这个名词的诞生与变迁几乎完全贴合新海诚在业界初出茅庐到扬名四海的过程,这个名词原本是对《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995,下称《EVA》)这一类“自说自话”的作品的概括与戏谑,从诞生初就由观众界定,是世间对作品、创作者从结果上作出的评论,是受众侧赋予的作品类型定义,很少有业内人士对该词作出评论,会谈及的业内人士大多数和评论家走得很近,甚至本身既是作者又是评论者(如山本宽、舞城王太郎)。而作为被称为是“世界系源头”的《EVA》也掀起了区别于感想性质的文艺批评热潮,这种ACG批评在零零年代后规模变得更大。那么,为何是《EVA》?我认为,这是因为《EVA》从企划立案起,该作就具备了对此之前的巨大机器人动画的批评性,该作企划书如此写道:

巨大机器人动画的魅力是什么?“巨大机器人动画”是孩子们的潜在欲望具象化,即是说,“巨大机器人动画”是孩子们所拥有的形形色色的压抑与情结的补充、抵抗的手段、代价行为。……通过(动画里的)所有人物都是“画”出来的这样一个世界观,孩子们没有了虚构与现实的不协调感,并(向世人)传达出其纯洁的一面。这就是“巨大机器人动画”所拥有的最大的魅力。
《EVA》企划书

这一段话不仅对应了后人对该作“自说自话”的评价,而且也指出了为何日后被称为“世界系”的这种“自说自话”的作品类型必须是ACG而不是其他形式——因为动画的一切都是人造的,在想象力的加持下表现形式更为自由,可以更加纯粹地表达现实无法企及的、不被世人理解的欲望。

在此,请允许我谈一件身边事:《你的名字。》(君の名は。,2016)热议期间,我的某位朋友曾经给面向电影观众的学术刊物投稿议论世界系作品的文章,然而主编看文后如此说道:“写的不错,但这东西有观众吗?”

因为世界系作品包含的是一种长不大的孩童心态的表达,注定与成熟的社会主流意见相悖,是较为小众的。若将这样任性的表达展现在世人面前,无疑会引起争议。《天气之子》就是这样一部大众商业作品。《你的名字。》可说是把世界系特产第一次如此大范围曝光于大众眼前,获得了和世界系的身份不相符的关注度,这是因为新海诚本身也在发生了转变,《你的名字。》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世界系作品——这大概只有某些评论家与御宅族才会注意到的——以至于曾经对该类作品下定义的东浩纪如此评论:“《你的名字。》与其说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不如说是宣告了一个时代终结的作品。”那么《天气之子》还是世界系作品吗?我可以很明确告诉你:不是,但它可以是关于世间评论世界系作品的作品

化身城市空间的世间

《天气之子》被许多动画观众误以为是世界系作品,原因是因为该作确实出现了新海诚前作的许多元素。如阳菜的设定,与《你的名字。》中宫水三叶既是巫女的身份、又是大灾难的牺牲者相似,皆为被献祭者,因典故自“活人献祭”而被赋予日本神话传说色彩;阳菜的身体作为与天空相连的小小媒介,掌握着世界的天气,也有《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云のむこう、约束の场所,2004)的女主角泽渡佐由里的影子:佐由理与该作故事世界中直通云霄的一座巨塔有关,且关系着世界存亡。无疑,《天气之子》的主角掌握着与世界存亡,阳菜与天气的骤变息息相关,帆高更是在成年人面前“自说自话”,但不同的是,《天气之子》中社会的描绘并未如经典世界系作品那样被失焦,被置于后景,被缺席,片中任何一个成年人对少年少女们作出的评价、行为皆组成了少年少女眼中的“世间”。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表露如是思想:世间即个人。也就是说,个体组成的社会形成了所谓“世间”,包括自我也是世间的一部分,人活于社会无法摆脱世间对自己的评价、影响,个人也会影响世间的他者。在《天气之子》中,少年少女眼中的世间不仅仅是他们所对抗的成年人,这个由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东京大都会。

在新海诚许多作品中,大都会与故乡经常同时存在,但两者并非是平等平衡的关系。如《秒速五厘米》(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2007)中,虽然故事时间的一头一尾都在东京(男女主角贵树和明里在东京的小学相遇,成年后在东京擦身而过),但真正的归宿却是乡下(贵树乘坐电车到栃木县寻找曾经亲密无间的明里);这种情况在《言叶之庭》(言の葉の庭,2013)又不一样了,该作中,乡下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是相对于东京的外部空间(雪野百香里最后去到了乡下当教师,成为了秋月孝雄心中所念之地)。

在《你的名字。》中,东京又是另一番风景,三叶通过与东京少年泷交换身体,通过泷来“代理上京”,相信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新海诚当年放弃家业、背井离乡上京的经历。虽然《天气之子》中帆高同样有上京的动作,但新海诚却在两部作品中展现了东京的两面性,这个地方也在两部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故事作用,对新海诚电影中的东京的分析非常必要。

东京对于日本人来说有着特殊地位,上京也是许多日本人的共同记忆。简单来说,当东京还被称作江户时,就已经发展十分繁华的城市文化,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以及战后重建,让东京城市文化两度翻新。尤其是当日本刚走过了战后复兴时期(1945-1955),社会走向腾飞发展时期,国家资源和发展集中于东京,根据数据显示,在1955到1970年期间,每年有20-40万人流入关东地方。该现象被称为“东京一极集中”(東京一極集中)。而这种现象让东京成为了都外日本人的憧憬之地,随之而来的是东京出现在各种文艺创作中,或作为舞台,或作为话题,最终东京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符号。

《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诚第一部以现实日本为舞台的作品,然而新海诚的作品如许多日本作者一样,“3.11”东日本大地震成为了他创作生涯的分界。创作于“3.11”之后的《言叶之庭》中的东京明显与此前的不一样:《秒速五厘米》和新海诚世界系作品一样,东京随着社会背景一同被失焦,聚焦的是两个主角从小到大的心象世界,这种内敛某种意义上该作是世界系的现实延伸;《言叶之庭》则加入了更多处于学校这个“盆景”(几原邦彦语)的外部的社会角色,包括男女主角的师生恋也明显承受着社会压力。对此,新海诚也曾坦诚,“3.11”从他塑造自我封闭、自我投射的角色,转而将目光投向自身以外的人与事,也自此,新海诚的东京城市空间才逐渐明晰,从而完善了电影世界里的具备整体性的“世间”。

《你的名字。》中的三叶是一个典型的生于乡村、向往东京的少女。笔者曾经以同样是东宝夏日动画电影的《烟花》(打ち上げ花火、下から見るか?横から見るか?,2017)对比:

三叶和小荠(《烟花》的女主角)皆生活于乡村,三叶生活的糸守镇被万重山隔离(新海诚家乡长野县小海町也如此),而小芥生活的茂下镇则是被无垠的大海限制。这两人的生活空间都是因自然环境成为独立于外部的空间。三叶的母亲早逝,父亲离家;小芥的母亲则是因私奔而生下她,并独立抚养,父亲是缺席的。两人的家庭皆不完善。这样的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去东京。

对于不熟悉东京的两个角色来说,东京是模糊的,是意义中空的符号。虽然三叶通过泷的身体来到了东京,但从电影中描绘的三叶首次透过泷的身体,第一次看到的东京景观,是完全正面美好的,亦即片面的。而当三叶真正踏出乡村去东京寻找泷的时候,早已通过代理的身体熟悉了东京景观的她,东京对她来说才不再是属于奇景,东京第一次成为了“存在”。而相比之下,直到故事最后也没去成东京的小荠,东京依旧只是存在于玻璃球的美好幻象。

《你的名字。》中三叶第一眼看到的东京景观

然而,同样是上京的帆高,新海诚给了他一个相反的东京:虽然该作的东京几乎细致到连城市的商标(视觉上,如被新海诚当作新宿地标的麦当劳)、宣传广播(听觉上,如某风俗业招聘网站的“Vanilla之歌”)——这是《你的名字。》中未曾达到的细致——但隐藏于混凝土钢筋中的冷漠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帆高。而阴雨绵绵之下整体灰色调的城市,也是新海诚对后“3.11”景观的诠释。何为“后”?“3.11”和战败一样,迅速在一年内成了大和民族的共同记忆,对日本近代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11”对日本人来说已经成了空气一样的存在,在同一片空气下呼吸,对如此当代“空气”的反馈与表达不多不少、有意无意烙上“3.11”的印记。而《天气之子》故事设定在了“3.11”的十年后,更有意加强了该事件的“后”的概念:如此灰蒙蒙的城市景观既利于影片情绪、氛围的塑造,也是象征灾难与危机已经翻越了曾经所处的后景,成为了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的一部分。而这样不友好的城市景观,在这样一个取《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典故的青春故事中,严密规划的城市空间与未成年人所对抗的、服从于秩序的成年人联系起来,如此联系尤其体现在影片后半帆高等人的逃亡。

《天气之子》中经常出现大广角镜头下人与城市并置其中的画面,且人物置于下端中间的对称构图最多,因广角镜头作用景深小,即使作为背景的楼宇或天空也清晰可见。在阳菜利用能力让天空放晴时,如此构图,广阔的空间自然让人豁然开朗,然而在逃亡一段情节里,这样的构图又是另一种意义。

逃亡一段情节中,八月飞霜的异常天气宣告东京正式进入了非日常状态,重新提醒日本人身处的伴随危机的日常——“3.11”在电影中未被提起过,只有收留帆高的圭介的事务所中的电视上贴着的标签(2011年生产)提示着这个特殊年份,但这个年份的字眼又仅与电视这个关于虚像的载体一同出现,宛如随着虚像,一同成为脱离了亲历之体感的媒介之物,灾难一度成为了被放置于过去的记忆——帆高他们与躲避天气灾难的市民一样,在慌乱中乱窜,只不过他们躲避的是象征着权力的警察机关。几个空镜头下,少年少女们再一次被置于线条密集的城市空间之中,尤其是再次出现的大广角镜头:巨型的大厦似乎要将从夹缝中逃亡的少年少女们覆盖,大厦不说话,只是履行义务般闪着它该闪的亮光。虽然在《秒速五厘米》中,新海诚用过同样的手法展现长大后在东京的贵树的孤独,但《天气之子》中,原本在天晴时反射着阳光的大厦,在危机来临时,如象征集体、权力的机构(警察)、如象征秩序、氛围的世间一样,变成了巨大沉默物体(Big Dumb Object),“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令少年们恐惧生畏。

《秒速五厘米》剧照

而电影中的东京城市空间越是细致,少年们对抗的成人群体形象也借此越发清晰。因此这部作品不再是处于世界系中央以一己之力互换整个世界,而是站在世界系的外部旁观。毕竟,电影中的成年人劝告着帆高他们不要再任性,以及帆高面对警察的一番辩解后,换来的却是警察一句“要进行精神鉴定”,也许,这不正如我们曾评价新海诚作品以“矫情”、“中二”么?

近乎缺席的乡土

宛如两个极端一样,当《天气之子》的东京越发清晰时,乡土的景观近乎缺席。

帆高的故乡是一座小岛(根据日本网友考据为八丈岛,是伊豆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位于东京南方海上287公里),然而除了故事结尾帆高回到故乡,这座小岛只出现在帆高的梦境中。影片并没有告诉观众帆高离开故乡的理由,只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线索——在梦境故土中的帆高脸上带伤。新海诚在小说版给出了答案:帆高在家受到了家暴;然而这在漫画版又是另一个理由:在漫画第2话中,帆高对圭介说,他因不想家而烦恼,又因家乡待他不坏、他却想离家出走而烦恼,其离家的原因归结为“待在那里感到窒息”。

新海诚认为电影如此隐藏信息让帆高的动机不受特定的限制,能让更多观众代入其中,而漫画版给出的令许多(尤其是国外的)读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理由,实际上对日本人来说也有着共性,且不少作品同样有反映,如2013年的晨间剧《海女》(あまちゃん)中,从未去过东京、却对东京“云”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想去东京当偶像的少女结衣就曾不想过多参与家乡活动,原因是“想要出去时会很容易被家乡的人际关系纠缠住”。(事实上直到结局,她也因各种原因未能前往东京。)这是因为日本的村落空间大多是封闭的,日本作家加藤周一认为“村落的封闭性也就是日本国内的封闭性”,村落共同体的成员村民会约束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外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是一种空间内部的人际关系的约束;精神分析家土居健郎也认为“日本人用‘内’、‘外’来区别人际关系”,待人接物的礼仪内外各一套,他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日本既没有确立脱离集体的个人自由,跟缺乏超越集团或个人的所谓的‘公共精神’。”

相比之下,《你的名字。》反而是乡土更为细致清晰,三叶家乡的景观、当地习俗文化一一展现。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新海诚和许多前辈动画作者一样,他的女性角色是充满母性的,且乡土是母亲的象征。如宫崎骏的《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的娜乌茜卡,《幽灵公主》(もののけ姫,1997)的桑,这些女主角们对自然万物的博爱宛如海纳百川的大地母亲;如从《星之声》就开始对新海诚大为赞赏的富野由悠季也同样在多部作品中设置了真实的母亲与非实际的观念上的母亲(比如被夏亚称作“可以当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拉拉·辛)。

《星之声》的女主角长峰美加子就和富野作品中的非实际母亲有着相似性:她被选中当宇航员,上太空抵御外星文明的攻击,她的恋人寺尾昇只能通过手机短信来和美加子交流,然而随着距离扩大,小昇接收美加子的短信时间越来越久,最终一封短信得经过8年才能收到。对于少年小昇来说,他的归宿是有美加子在的远方的宇宙,尤其是难以联系到的美加子因他日思夜想,美加子和《高达》世界观中逝去的女性一样,成为宇宙中漂泊的意识的一部分,伴随这些有着母性的女性,宇宙也成了另一乡土。

孤身一人处于宇宙的美加子

而这种“非实际乡土”,在《你的名字。》中却成为了实际的存在,因为还是学生而无法踏出家乡的三叶,被固定于这片土地上,与传统的日本母亲形象一样是留守故地的存在,但又因为她是少女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她拥有走出去的力量,虽然这种“走出去”是代理式的,即通过和泷交换身体。漫画版《天气之子》的帆高也正是烦恼于他采用了“非法的”方式(通过坐船离家出走)离开故乡,他其实想“靠自己的力量”(如通过升学)但却等不及。换一种说法是,这些未能通过“正当”途径踏出乡土来到东京的少年少女,是未能摆脱家乡的阴郁的,东京对他们来说是寻找印证自我价值的灯塔,然而他们的不正当途径让他们即使来到了东京也未能如愿。私以为,这和文化评论家宇野常宽的观点是相似的:他认为,在宫崎骏作品中,钟爱飞行设备的宫崎骏,飞翔是他作品一直以来的主题,然而他手下的少年没有母亲的帮助是无法飞行的,比如,《天空之城》的巴鲁借助了希达的飞行石,希达因为来自天上,与他心中远方的故土——父亲照片中的天空之城是重叠的;而在巨大机器人动画中,少年们则通过父亲力量(如《魔神Z》《高达0079》中父辈们给予的机器人)强化自己,甚至飞上天空。只不过在《你的名字。》中,泷用来拯救三叶的宫崎骏式母亲力量变成了三叶的口嚼酒;在《天气之子》中,帮助少年到达彼岸的巨大机器人变成了现实中的船只,甚至是原本属于成年人的手枪。

更甚者,《天气之子》中阳菜的母亲形象暗示更为明显。阳菜脖子上的饰品原本是母亲的首饰,她的母亲病重时,却通过城市中废弃楼上的鸟居获得了操纵天气的力量——这是母亲赋予她的力量,母亲的遗物到了她手上便意味了这一点。除此之外,鸟居的另一边是天空的世界,那里有着一片草原般的积雨云,影片在后面也告诉观众故人逝去会通往天空,同样暗示了鸟居后的天空世界是母亲的存在。而片中也从未交代阳菜从何处来,是否是东京本地人,对比仅存符号的帆高的家乡,她的过去、源头是直接缺席的,她和帆高是东京荒野的漂泊者,因此或说,天空上的积雨云是阳菜的非实际乡土。

可以说,片中的主要角色的乡土都近乎缺席的,包括同样是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发展的圭介也如是。顺便一说,而帆高和她与她的弟弟凪组成了“拟似家族”,实际上,圭介和其侄女夏美同样与帆高组成了拟似家族——片中三人撑着两把伞的一个镜头便有家族之暗示。新海诚说该作所展现的人际关系是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2018)的浪漫化。其中,想要长大的少年少女用“不正当”的途径给自己揠苗助长,又与片中不想长大的大人形成强烈的对比对应,土居健郎如此写道:“大人小孩都在相互依赖,没什么区别。……人在青春期中盼望早点成熟,而不愿让人视为不懂事的小孩,可最近年轻人似乎变了,他们不那么想长大。”“母庸质疑,现代是幼稚的时代。”(记载这段文字的书最早出版于1971年。)

不再沉默的水体空间

影片的最后,帆高劝说阳菜不必为了世界而牺牲自己,他们回到地面时,突如其来的大雨倾泻而下,宛如对日渐忘记了这里曾经是水城的人们发泄一般,最终雨水占据了城市空间。

水与城市空间在电影中早就被赋予一种孪生关系。90年前的电影《雨》(Regen),导演就捕捉到了各种各样的雨的身影:“活生生的雨滴在悄然坠落”、“积水中荡漾的圆晕在绽放”、“云朵流淌下的氤氲在默默隐退”……(来自豆瓣简介)因为雨水的灵活,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是静止状态的,因为流动的水是情绪化的,绝非沉默的。雨让城市空间不再静止,雕刻着时间,记载着空间。新海诚的《言叶之庭》似乎复刻了这种关系:雨在同一个时空中见证光阴流逝,见证人与人在时间中互相了解,互相依偎,在迷惘中互相牵绊。雨真正地包围了时间与空间里的人与情。而到了《天气之子》,则以雨领头,描绘更为广泛的天气,该作继续沿用《言叶之庭》的美术监督泷口比吕志也不难理解了。

《天气之子》中的水从连绵不断的雨到最终成为海,这种水体空间的变迁也多亏了片中对东京城市空间的细致刻画。帆高在影片高潮跑过的铁路山手线,笔者已在下图的东京都地形图中用黑线标注出(大概是从北边的池袋跑到南边的代代木)。从帆高奔跑的过程中,熟悉东京的观众可以发现背景的代代木地区的大厦。这是因为这一段路线在幕府时期,主要被大名、组屋敷占领,也就是领主、武士等高层阶级的领地,而平民居住的町家、长屋则分布在低处的冲积平原,随着现代化进程,领主、武士的领地变成了经济发达区,高楼大厦集中于高处,而城下町依旧大多地方作为居民区存在。在影片中,立花泷的奶奶则住在低处的城下町,根据网友的考据,立花泷住在千代田区六番町(白色圆点处),也因此影片最后,东京成了水城时,处于较高处的立花泷家得以幸免。

而通过地形图也可发现,东京都内有不少陆地是低于水位的(深蓝色部分),这是因为400多年前的江户时期,东京就已经开始填海造地,东京的城市化发展实际上就是填海造地的进程。日本建筑史家阵内秀信曾将过去的东京下町区类比威尼斯,然而如今下町区的“水城”结构几乎完全消失。而1923年关东大地震让下町区经过了大规模的重新规划、改造重建,战后更进一步让曾经作为交通运输使用的无数条运河“成了无用的长物”,“它们成了城市里‘病态’的东西,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被现代化遗忘的‘羞于见人’的污水沟。”

在《天气之子》中,雨灾让被现代人埋没的水体重新出现于人们眼前:即将将井盖喷开的水渠,被泡水的地下空间……新海诚这部将东京城市空间描绘得最为清楚的作品中,令笔者惊讶的是这部作品中的想法又与押井守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与新海诚不同,押井守生于东京大田区,是东京原住民。押井守作品中描绘的东京有着“湿润的气候、雨、闷热的夏天、沉淀的水和泥土的气味”等元素,是无国界的——既是东京,又非东京,而是亚洲的他处,《攻壳机动队》(1995)中新港市便是作为水体空间的东京与香港的混合物。他认为真正属于他的归宿的东京,就是几百年前曾经存在过的水乡东京。在《机动警察剧场版2》(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 2 the Movie,1993)中拓殖与旧情人南云见面,队长后藤与荒川见面,这两场见面皆是角色之间甚至押井守对观众敞开心扉“说真话”之时,也皆设置在水体空间上进行;而最后拓殖被捕前,他说:“从这里看那个城市,就像海市蜃楼一般……”此时的场所则为东京城市化的滥觞人工垃圾岛上,可见押井守对如今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东京空间之不信任。类似的场景,同样出现在《鲁邦三世》(ルパン三世,TV第一季,1971)由高畑勋、宫崎骏担任演出职位(实际上是导演)的最终话,这一话中,鲁邦最后将赃物藏于东京湾的垃圾岛上,鲁邦是一个满世界跑的怪盗,最后一集却回归了作品的源头日本,相信绝非是无意。

《机动警察剧场版2》的东京水体空间

东京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得以发展,阵内秀信认为“铁路的发展意味着城市从傍‘水’朝着沿‘陆’发展”,水体空间渐渐消失。曾经作为江户人的记忆不再存在,水体是东京这片土地的记忆中的乡土。《天气之子》让水体空间复归原位也是原始乡土的复归,而且这是伴随着少年少女的行动的。

帆高沿着山手线跑向大厦森林里的废弃楼,来到鸟居前。为何鸟居的另一边是象征着水源的积雨云?根据阵内秀信的考据,当时江户的下町区,“所有重要的寺社都位于朝向水岸突出的基地上,并且都有开阔的水体作为陪衬”,并且“跟城市街巷的世俗空间拉开一段距离”。因此,废楼上的鸟居也成为了在东京漂泊的少年少女的心灵故土。这个通往天空的空间被赋予多层意义,至此,母亲、乡土、天空、神圣空间的鸟居、水体空间终于形成了互相对应、来回滑动的能指与所指,少年的愤怒化作水的一部分冲垮了这个经过严密设计的城市空间,情绪化的水是他们不再沉默的证明。

无独有偶,在细田守的《怪物之子》(バケモノの子,2015)同样对东京的繁华地区涩谷进行刻画,在最后,失控的愤怒少年一郎彦同样对这座被成年人“掌控”的城市施暴——以水组成的鲸鱼形态。

《怪物之子》剧照

《天气之子》最后,东京以灾难的方式变回了原来的水乡,秩序被重组,巨大沉默物体被不沉默的水淹没。而阳菜在最后,母亲的遗物首饰断了,她不再需要依赖母亲的力量,或说,她从母亲的阴郁走了出来,无需承担以母性对待这个世界的责任。但少年最终还是输给了秩序,帆高不得不回到家乡,在受到监管的情况下念完了高中。而当他再次回到东京这片土地时,却又被圭介泼冷水:“世界并非因你改变的。”圭介的这句话就像是将新海诚以往的世界系在本片中最后一根稻草折断。

《天气之子》的东京回归水乡状态

那么,那一天少年少女们改变了世界了吗?

少年最后自己得出的答案是肯定。《你的名字。》中,少年少女也确确实实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撬动成年人的力量,拯救了那些组成“世间”的人们。

或许,看完本片,许多观众得出和圭介一样的理性结论:“别傻了,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怎么可能单独靠一个个体呢?”

在最后,世界裂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少年少女们确确实实靠自己的力量从那个精神上的“东京”踏入了不再只是乡土的延伸、而是实实在在的那个东京;一个是世界依旧一如既往沉默地运转,从未被谁改变过、动容过。那么你会选择相信哪个世界?

在2021年的今天,新冠疫情已经侵袭全世界,我们的现实世界早已经和电影中的东京一样,进入了另一种模式的日常状态,然而,在日本电视台首播《天气之子》的特制短片中,新海诚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一眨眼间变了。可能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了。就算这样,我们也要在这世界活下去。只能活下去。所以至少,吃着、笑着、陷入恋河、哭着、生气、吵架。即便如此,哪怕多笑一秒也好。只要你珍惜那一瞬间。没关系,我们,我们的世界,一定,会跨过这道坎的。”

我依旧相信新海诚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侧,选择前者。

(最后四段更新于2021年1月4日)

参考资料:

1. 宇野常宽,母性のディストピア(Kindle版),集英社,2017;

2. 土居健郎,阎小妹译,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商务印书馆,2006;

3. 加藤周一,彭曦译,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阵内秀信,刘东洋、郭屹民译,东京的空间人类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5. 清濑六朗,押井守作品のなかの「アジアの都市」,发表日期:1996.12.29,收录于《WWFNo.16 押井守特集号》(同人志),原文地址:http://www.yk.rim.or.jp/~h_okuda/wwf/asiatosi.htm

6. 东京都区部编绘,1:25,000デジタル標高地形図,绘制日期:2006.3,原图地址://www.gsi.go.jp/kanto/kanto41001.html

7. izumi,监督|翻云覆雨只为晴 《天气之子》专题之监督新海诚谈《天气之子》,发表日期:2019.10.31,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e49836264d7384cc

8. 摘抄自微博@名作之壁吧_圆盘评论家 译文版,原文地址:@名作之壁吧_圆盘评论家 的微博: “世界一眨眼间变了。可能回不到原来的世界..... weibo.cn

 8 ) 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一、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作为一个因君名而入坑的新诚哥支持者,我非常关注诚哥最新的作品《天气之子》。君名大获成功,而诚哥也从小众导演跃升为备受关注的导演,瞩目下的诚哥新作会有怎样的表现?但在君名的光环压力下,我并不过度看高,百亿票房,口碑还不错,就算成功了。日本7月19日首映,随后香港、台湾也相继定档(8月、9月),但国内短期内无法得见,于是坐标广州的我决定去香港,看8月3日的优先场(点映)。那天,赶一大早的车去到目的地,带着些兴奋,带着期待却又不想太期待的心情,看了这部《天气之子》。(实际上8月8日公映我又去了二刷)

剧情概述 东京天气异常,雨水繁多,女主阳菜为病危母亲祈祷晴天时,偶然得到了让天气晴朗的神力。她邂逅了离家出走的海岛少年帆高,而找到了打工暂住地的帆高,突发奇想拉阳菜做起了帮别人复晴的生意(有范围和时间限制)。两人因收获赞赏和赚到钱而欢天喜地,而帆高也渐渐对阳菜心有所钟。然而神力有代价,作为交换,神力者会慢慢变得透明乃至消失。东京突发大暴雨,阳菜询问帆高是否希望雨停,得到肯定回答的阳菜做了最后一次祈祷,天空放晴但阳菜消失在空气中。。。而因为之前的一些意外和背景,帆高被解雇还被抓捕,但他仍奋不顾身逃脱,执意要拯救阳菜,阳菜得救并变回普通人,作为交换,晴天再次变成暴雨,最终水淹东京。。。

电影并不难理解,前面部分我都能完全理解,但这个结局猝不及防,让我有点呆,一下转不过来:这就是结局?我陷入了思考,但在二刷的观感下和这些天的思索中,我或许明白了诚哥在表达的是什么。

与君名内核一致 这一次的作品,其实跟君名很相似,画风、名字样式、radwimps的音乐,还有剧情——邂逅的两人、暗许的两人、发生异变、拯救女主,就不说一贯的壁纸狂魔了,都几乎一脉相承。你要说是君名2.0,可能也并没有太大的错误。如果你是对上那个点的人,这次也可能无法抗拒。但是,相比君名的交换身体、彗星坠下、三年时间差等刺激度和变化度高的剧情,天气之子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上要差一些,其整体的震撼度上比之君名要差一截。不过,真挚的感情,为爱一往无前的内核却没有变——泷不远千里来寻并策动救援拯救三叶,帆高不惜与大人对抗违背世界拯救阳菜。。。

与君名巨大异同 诚哥靠刀片致富了,不收刀片了。许多人问:诚哥这次相信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与君名一致的地方。但是,在达成这个结果的过程里,却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在君名里,泷救了三叶的同时也救了糸守——救了世界,而在天子里,帆高救了阳菜的同时,却让东京变成了水城——毁了世界。。。诚哥虽然如大家所愿,拒收了刀片,但却回送给了你一个烫手山芋:如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世界,你是否同意?如果牺牲的那个人是你所爱之人,你又是否同意?拯救世界和拯救你爱的人,你会如何选择?

虽然天子在震撼度上不及君名,但却给我带来错愕感,我想好些人都会有如我一般的反应,甚至感到不理解、不舒服。过后回想,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因为,我(我们)是自动自发用的社会成人角度去想问题。。。

成熟的大人,叛逆的少年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成熟地想问题,多了不少考量和顾虑,会现实地取舍,会聪明地放弃,会顺应环境,不再感情用事,不再凭内心冲动。我们会用超我(高要求、道德化的我),压制、限制我们的自我和本我(个人意愿的我、本能的我),我们被父母老师教化,被社会化,通常也社会化得不错,乃至内化为自己思想,会自动使用社会角度去看待事物。天子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符合社会宣扬的调调,尤其是我们的文化和引导,重集体轻个人,我们自动自发带着集体眼光,带着道德感去评判这个结局,个人意愿凌驾于集体利益,让我们感到困惑和不妥。。。

然而,在我们长大之前,我们对这些“个人意愿”,是很适应而易感的,直接表达,凭感觉行事,才更接近我们自身本来的反应。相对于成熟表现,更多地忠于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喜好出发,有更强的行动力,带着对未来更多的向往,是我们长大前先天拥有的特质。但这些率性表达,是必定要受到家庭和社会教化的,而青春期就是这种个性表达和规则管教的矛盾的高峰期。帆高就是这样一位叛逆少年,片里没有详述帆高的背景,但通过只言片语,离家出走的帆高大概与父母有不少矛盾,与岛内社会也可能有点格格不入。

来到东京,帆高邂逅了阳菜,爱上了阳菜。继离家出走这个叛逆行动之后,帆高又做了第二次忠于自我的行动,在东京面临大暴雨的时候,在是要好天气的东京还是阳菜上,在是要满足社会的期待还是个人的意愿上,帆高没有犹豫,坚定选择了阳菜,为此与大人们对抗,不惜让雨继续下,最终水淹东京——“相比起天晴,我更想要阳菜!”(貌似是这样的台词)。这一声呐喊很符合这个少年,爱情,在性渐渐成熟的青春年华里,是个人情感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帆高这个“没长大的叛逆少年”眼里,阳菜,就是他的全世界!

我们本该理解帆高,因为我们都年轻过。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许多人对这种感情淡忘了,不以为意了。。。可能你达成过了,经历多了,没啥特别,不被打动了;可能你失败过,受过伤,不再相信,变得冷淡了;也可能你被限制过,被禁止过,无力抗争,不了了之了;也可能你长大了,懂得了现实和明哲保身,以前那些不再认同了;也可能你本来就对这些感情不太感冒——那个时候的青春心情,可能有些人都忘了那是什么感觉了。。。那些感到困惑,乃至不理解的人,可能已习惯了当一个社会人,一个大人,一个成熟的人,少不免会以成人、社会的眼光去审视丈量,要是像君名那样没有理念冲突倒好,要是出现天子这样的对立,就可能产生疑问了。我这个被触动的人尚且有疑惑,就不说别的没怎么被打动的人了。

目前天气之子的评价,有些争议,有点呈现两极分化。一位微博博主(Richard改不了昵称了),分析过IMDB上天气之子的评分结构,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体现,而从年龄角度看,年轻用户评分较高,年龄大的用户评分较低,且年龄越大,评分越低。这是个有意思的结论,大致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年纪轻的更能认可“叛逆的少年”,更倾向于个人意愿的角度,更能留住那些感觉,而年纪大的就更符合“成熟的大人”,更能看到个人之外的群体角度,对那些感觉淡忘的也越多。

但是,爱情是自私的。爱,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满足,一种期望对方正向回应自己的自我满足,我们希望对对方好并得到回馈,希望拥有并独占她,我们不希望分享她,我们不希望她消失,就像帆高那样。这完全是一种个人意愿,即使那些“成熟的大人”,更有道德感、更多社会视角的人,对结局感到不适的人,只怕也能同意,爱确实是自私的,谁能轻易地说:为了救世界,我同意牺牲我所爱之人。。。

帆高的选择,无可厚非,何况他并未在人们处获得多少温暖。虽然,诚哥有特意展示黑暗面以做对比之嫌,但那都是真的,我们大概都或多或少体验过人们冷漠、利益、机械的一面,而像帆高这样带不来什么益处的小屁孩,碰到那些的几率更是大增。。。当然,社群有正向的一面,认为这样毁了世界,无视了其他所有人的处境,太不妥,也无可厚非。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有执意于自我,不忘本心的人,也有成熟稳重,更多社群集体意识的人,“叛逆少年”与“成熟大人”一直存在着,他们的对立矛盾一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你站在哪一个角度都没错,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当然,诚哥并没有将这种矛盾过于尖锐地表达,东京只是被淹了三分之一,而两人也并不清楚后果。帆高过后是有歉意的,而最后一幕,变回了普通人的阳菜,也还在为天气、为世界而祈祷。。。

或许,我们都能理解帆高的,我们不能理解的其实是新海诚,质疑这部电影为何要如此表达?有些人并不想看到这种冲突,但诚哥却在这里玩起了些许深度,你们不是批君名没深度吗?来,你们要的深度~救世界还是救所爱?诚哥并不是真的要你去做这样的取舍,他大概只是有些什么想要说,有些什么想强调。

二、改变世界的形状

有一个网络上流行的词:中二,大概是指多在初中二年级时发生的,自我意识满溢的一些思想和言行的概称,用来形容某人不够成熟,比较冲动莽撞、自我中心、与众不同的言行,略带贬义,有调侃的意思。这个词用来描述“叛逆少年”是天然地适合,两者异曲同工,只是“叛逆”表达的是反抗、不遵从,面对年长辈,而“中二”表达的是表现特别的自己,面对同辈。不过,我不是想说“中二”为人熟知的这些意思,我想说的是潜藏在这个词下不太为人道的那一面。

冲动、自我、违抗等叛逆中二表现的另一面,也可能是纯真、勇气与实诚,尤其是那份爱恋之心,单纯而率真,想和对方在一起,想成为对方眼里特别而重要的存在,为对方能做任何事的那个感觉,清澈见底,炽热无华,一如中二叛逆少年帆高。。。——我仍然记得,上放学偷偷关注你,暗自计算期待在同一条路上碰见你;我仍然记得,受学友也是你前度怂恿,在他家电话给你表白,失败后在他们的笑声中一片空白;我还记得,为了吸引你的目光,在市场转悠了好久用饭钱买了件自以为好看的衣服;我还记得,突闻朋友说要追求暗恋着的你,我的失措和心痛,勇敢坦白最终选了我的欣喜;还记得,去百多公里外你的家乡找你,你穿着白裙子来接我的那刻;还记得,陪着拒绝了我的你,被你依着去市里;还记得,坐飞机千里送蛋糕为你庆生;还记得,为了你,和群里朋友大佬争吵决裂。。。我不能记得所有东西,但我记得那种感情很真挚。。。

帆高的那一声呐喊不止很符合这个少年,还很符合许许多多的少年、青年,乃至中年,甚至老年。爱情,我们的爱之心,实际超越了年华,只是青春年少时,最纯粹。。。

这份诚挚的感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形状。当阳菜得到了神力,帆高拉阳菜做起帮人复晴的生意时,实际他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本来的雨是否会下足三年,未可知,但使用了神力后,雨水似乎会反作用似的下得更大一点,以这个表述来看雨的程度是有受到他们影响,或者理解为晴天时的雨水蓄起来在后面下了。两人的这段关系,始于阳菜的善意,然后帆高回馈“救”了阳菜,并拉阳菜帮人复晴解决生计,阳菜也喜欢上这个助人的活。然后东京大暴雨,帆高送上戒指为阳菜庆生,阳菜在收到帆高也想天晴的肯定回答(顺口间)后,决定为世界、为帆高做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祈祷。。。知晓后的帆高,执意要救阳菜,反抗大人们,不惜违背世界。帆高的坚定心意感动了阳菜,两人携手回到地面,阳菜失去了神力,作为交换,东京雨一直下,直到淹了三分之一。。。两人的这段感情,简单纯粹,毫不复杂,但这份诚挚、中二、出于个人意愿的情感,却改变了世界的形状——短暂晴天、人们心情、雨中世界。。。

你的这份感情,同样能够改变世界的形状。当年你15岁,你与她有着青涩但真诚的感情,然好景不长,她要随家人搬去很远的地方。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之后一直到大学毕业,你都未有恋情。毕业后你进入游戏公司,5年后制作了短篇动画《星星之声》,获得好评。随后辞去工作,3年后制作了第一部长篇动画《山的彼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后又3年,你结合初恋的经历,制作了动画电影《秒速半分米》,里面的真挚感情和现实打动人心,你一时声名鹊起。随后2年你结婚了,结束了并不辉煌的恋情生涯。又过2年,你出炉了《追赶彗星的孩子》,但因与大佬宫崎寻的作品类似,珠玉在前,未获成功。之后2年,你制作了中篇动画《雨叶之庭》,回归了自己,极致的画面让人赞叹,但仍被吐槽剧情弱。又过了3年,你综合了之前作品的元素,并在西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祭出了长篇动画《你叫咩名》,优秀的剧情加上情感丰沛的表达使其爆了——咦?没错,“你”就是新水诚。 实际我上面指的就是新海诚。诚哥作品里传达出的那份细腻、真挚而浓烈的感情,真的、终于改变了世界的形状——票房记录、观众认可、业界注目。。。

你也可能像诚哥那样影响世界,若你有些权力和影响力的话。可能你会推动对年轻人更宽容一点的环境,可能你会出版讲情感和年轻人、教育和相处。或许你去不到那种程度,影响不了大世界,但你仍有机会影响你的中世界。你可能在与父母亲戚的交锋中,影响了他们的观念,你的诚挚、坚定,可能动摇他们不合时宜的传统婚恋观、教育观。你的坚持,和勇气,可能会让你跨越感情上的难关,亦可能会让你因爱起飞,成就一段佳缘,通过了情感考验,或爆发了潜能,让周围人启发、鼓舞,影响了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即便你对中世界影响甚微,你的小世界也是重要存在。可能你会更进取、更积极生活,我已多次在贴吧听说被君名改变了,豆瓣里又信爱了的点赞数以万计。虽然也可能让人更丧,因为你没对象,因为你屡次失败,但你渴望、相信的心,至少没让你丧失希望,起码你还会憧憬,起码你会柔情一些,不至机械般冷漠。你的屡败屡战甚至可能影响了周围人——你的这份感情,真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形状。。。

三、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诚哥不相信爱情——我这个新支持者,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时候流传开来,可能是在秒五之后,因为那是他声名鹊起的一作,将两小无猜、初恋的那份纯真感情因两地分隔慢慢变淡无疾而终的无奈现实深深表达了出来,让许多人锥心、共鸣。。。他收获了大量刀片,连同其它作品的刀片,他因此而致富——这当然是句调侃,但他能得到这句封号,却是实至名归,从《她和她的猫》开始,他就在述说着孤独、遗憾与阻隔。。。《她和她的猫》里女主的孤单和哭泣,《星之声》里相隔遥远宇宙空间的美加子和升,《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醒来的佐由理失去了喜欢浩纪的记忆,《秒速五厘米》里明里和贵树相忘于江湖,《言叶之庭》里孝雄和雪野年龄身份的阻隔,连奇幻冒险剧情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也镶嵌着再见和离别。即便是happy ending的《你的名字。》,记忆的消失和10年、7年的等待也让人难抑悲伤,诚哥也没说两人相遇后记忆肯定会恢复。。。你说诚哥相信爱情,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但是,在我很有限的观影经验里,好像没有哪一个导演会如诚哥那样,对爱情主题如此情有独钟,对爱恋之心如此念念不忘。从他的第一个作品开始,从《她和她的猫》去到《天气之子》,他的所有电影作品,全部都在描述着爱情、刻画着爱情,一直没变。。。尽管那些爱情充满着悲伤、遗憾和困难,但没有谁像他那样,持续不断地述说着,更没有谁表达得如他那般入木三分。。。 并且,诚哥也从来没有对爱情绝望,纵观他的作品—— 1、《她和她的猫》片尾旁白:“我...或许还有她都应该...喜欢着这个世界”,即使女主遭受了情感打击; 2、《星之声》里只有旗舰可能归还的信息让人绝望,但却还没有明确信息表明美加子被击落、已死去,一息尚存; 3、《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很让人绝望,因为近在咫尺互相倾心的对方,最终忘却了对自己的感觉。但即便如此,浩纪仍然可以重新发展与佐由理的感情,但遗憾的是片头似乎显示两人渐行渐远。。。唯一的抚慰,就是浩纪终找到了佐由理,救醒她并完成了约定,了却了心愿。个人觉得要说虐心,云彼并不下于秒五; 4、《秒速五厘米》则可以说最绝望,两人是真的从深厚感情慢慢变淡,无疾而终,包括早苗的暗恋,是真的终了。。。明里放下了,而最后贵树也释然了,算是最后的一丝慰藉; 5、《追逐繁星的孩子》因为本来就是生死与离别的主题,所以少不了有绝望感,他想谈的是再见与放下——Hello goodbye & Hello; 6、《言叶之庭》年龄身份的障碍让人却步,但却非不可为之,诚哥的表达有了更多积极的信号,相比起以前,这个爱情的绝望感已然大减; 7、有些人说,《你的名字。》是为了迎合市场,故意或被迫修改的结局,但诚哥本人,包括川村元气都解释强调过,这结局是从最开始就定好了的。按老诚哥粉的说法,《你的名字。》很新海诚,也很不新海诚,这是诚哥最带有希望的一部,尽管其仍然带着浓厚的悲伤底色。。。 本来,我是想说说诚哥作品也没那么绝望,然而写着写着去重温了一遍,直接几天睡不好觉,连风格异类的繁星,主题也直接就是生离死别,“新海诚不相信爱情”,名不虚传。。。

但是,一个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诉说着一个东西,是为何?一个人一直持之以恒地描绘着一个东西,是为什么?证明了这个东西在他心里很重要,证明了这个东西一直占据着他的脑海,证明了这个东西在他心里挥之不去、斩之不断——诚哥的眼里满是爱情的影子,诚哥脑海里满是爱恋的细节,诚哥心里满是爱情的感觉。。。

诚哥表达了许多爱情的遗憾、阻隔,是如此细腻动人,以至令人共鸣和哀伤不已。但是,只要诚哥愿意,只要他愿意将头转180°望去,他原先看到的那些爱的荒凉,立马就可以转为看到爱的光芒。。。他们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你被那些无奈现实、距离遗憾刺痛过的那些伤悲,也就是你被那些心心相印、柔情细语温暖过的那些欣喜。。。同样细腻动人,同样让人共鸣和感动不已——诚哥的后3部作品,从《言叶之庭》的转变,到《你的名字。》的确定,到《天气之子》的接续,都迸发着爱的火花,就是明证。。。

不相信爱情的诚哥,是因为本质上相信爱情。。。

新海诚相信爱情,只是不相信命运 这个标题是B站网友(僕は存在し)的一句评论,挺对的。一切的时间距离、空间阻隔、现实无奈,都可以归为命运,不是不相信爱情,只是不相信命运的阴差阳错、造化弄人。。。但要我说的话,我想更具体地说一句,新海诚不是不相信爱情,他只是知道世界的困难,以及,爱情的脆弱。。。

这份真挚的感情,常不足为外人道。。。一旦你真心喜欢上,她就常常只能藏在心里。你不太会(不能)跟父母说,也不太会跟一般的熟人朋友说,你可能只跟你最好的朋友说过,又或者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说过,又或者很可能,谁都没说过。在这份感情面前,我们患得患失,敏感脆弱,你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也不想(不敢)让她知道。。。然而,这份感情你只能传达给她,你最想告诉的人是她,但你最不想(不能)告诉的人,可能还是她。。。这份感情,在云间,在月光下,在落叶中,在她眼眸里,在她笑意里,在她发梢飘过的香气里,却唯独不在你口里。。。 或许,你鼓起勇气想表达心声,但却可能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只是单恋一场空——我望着你,你却望着远方。。。或许,你猜不透她,但又开不了口让她知道——因为,你害怕告白不成,反而破坏了两人关系,明明你已经鼓起了勇气,不仅没有回馈,到头来却变成了后悔。。。这份不在你口里的情意,可能还没传达过就这么憋在了心里,烂在了心里。。。

这份真挚的感情,常经不起风浪、打击。。。在我们情感最纯粹的青春年华,我们的爱恋之心却最易被打压,尤其是我们的文化:禁止早恋。。。我们家庭社会的教化常常有点过严和僵硬,衣食住行思都可能成为被管教、限制的对象,遑论这份两性表达、有生育风险的热情。。。然而,大人们的着力点不是性教育和情感理解,而是严控恋爱,这份本来已经敏感易碎的情感,不仅变成了偷偷摸摸的东西,还常一经发现,就严阵以待,要见家长,要检讨,被说教,被禁止。这份纯真的感情,常常还没得到表达和发展,就被掐死在摇篮中。。。 然而讽刺的是,年少时不允许恋爱,但年龄不够大时,却又催促着结婚生孩,我们的教化如此冷硬,传统的观念是如此利益,我们的爱恋之心到底何感觉,这份感情到底经历了什么,似乎无关紧要。。。我并不是鼓励早恋,我只是认为这份由心而发的感情,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在这样的文化下的社会,也呈现了一个现象:爱情地位不高。。。我们似乎不太看重爱情,尽管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说起爱情,或我们为了爱情而去做什么,常会感到不好意思,觉得不值多提,习惯遮遮掩掩。。。我们会用“儿女私情”来描述爱情,这个词略带贬义,有看不起的感觉。而其他的词,像情意绵绵、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柔情蜜意、柔情似水、一往情深,有明确提到爱情的解释(百度百科)只有一个。而影视评论里,爱情似乎更是低一等的存在,动辄深度、格局为尊,爱情是商业娱乐,却少有人说爱情的深度。。。我们连自己的情人节都没有,七夕还被煞有介事地科普回去了。爱情这种情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些卑微,觉得这份感情,是摆不上台面的存在。。。

倘若,你们幸运地两情相悦,(暗地里)发展的不错,却也未必就能顺利起航。可能你们个性观念不太合,无法好好相处,相爱容易相处难。。。也可能你们情感不稳,喜新厌旧,或过度现实;亦可能你们受到太多家人的插手和反对;又可能你们碰上了最严峻的考验——两地分隔。。。一个不留神,这点爱情之火就随时可能被扑灭,一个现实打击,这份感情就可能被风浪打翻——这份真挚的感情,可以像水晶一样清澈,也可以像玻璃一样易碎裂。。。

在命运造化弄人,在现实困难阻隔面前,我们的这份感情,常常等同于一个词——孤独。。。这是诚哥作品深深弥漫着的感觉,也是深深刺入我们心胸的感觉。。。

最相信爱情的,是新海诚 然而,尽管如此,虽然如此,诚哥却没有放弃过去表达,诚哥没有放弃过去描述这份感情的美好,没有停止过去刻画那一瞬的悸动!

在君名里,诚哥几乎集合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失忆、时间、空间等距离和阻隔,但却没有往遗憾、绝望上去表达,而是展现勇气、行动和坚持,最终将那些距离、阻隔都跨越和融化了,感觉就像是,诚哥要将以前的那些遗憾都要一一打破!诚哥通过一部集自己大成的《你的名字。》说,爱情不仅有悲伤、遗憾和阻隔,还有温暖、勇气和相拥。。。

不管这段感情最终是喜悦还是哀伤结局,诚哥真正念念不忘的,是在世界困难下的那份真挚的爱恋之心。。。在父母们,在社会大人们,在别的导演,在别人对这份感情,不重视、不以为意、忘却了的时候,在诚哥这里,却被珍视有加。。。在别人不去表达、谨慎表达的状况下,诚哥却一直坚定地、不遗余力地去表达。。。那些我们自己都似乎要遗忘了的,都不以为意了的感觉,却在看诚哥的作品时,像决堤爆发的山洪般涌出。。。那都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那些渴望,那些思念,都曾经那么深刻地存在过,那是只能传达给你的,曾经无比重要的感情,那个时候,你就是我的全副身心的所在,那个时候,至少那个时候,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不管诚哥的作品世界如何设定,故事如何讲述,有一点却是一直没变——真实的情感表达。。。那些情感是如此自然、纯粹,毫无花假,那些细节也是如此细致,触动人心,在诚哥真挚情感的描绘下,一切都显得如此真实,那些真心实意,那些画面音乐,传达出了细腻而强烈的感情,就像自己亲身经历。。。对,就像那时的我(我们),那些心动、偷望、掩饰、寂寞、想念、冲动、甜蜜、惆怅、落泪的时刻,都是那样的细碎,却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些片段,那些瞬间,都曾那么真切地存在于我的眼睛里、心胸间。。。

诚哥念念不忘那份真挚的爱恋之心,更深深留恋着那些怦然心动的片片时刻和那些悸动渴望的强烈情感。。。——那就像,就像梦幻的景色一般,那真是无与伦比,美到极致的风景~

四、《天气之子》想说的

君名大获成功,收获了票房记录和大众的认可,当大家以为得到肯定和名气的诚哥会变得人见人爱,不收刀片、迎合主流看法的时候,诚哥微微一笑很倾城,反手就使出了一招《天气之子》。。。诚哥不仅没有“迎合主流”,相反还变本加厉,与社会角度“背道而驰”。。。我能想象得到这片哗然之声,之前就提到过评分有点两极分化,内容有点争议了。

——“是的,如大家所愿,刀片我是没想收,但我并没有说要迎合你们。当时君名的时候,你们说我没深度,说缺乏内涵,说世界毁灭当口还在打情骂俏。好吧,我就给你们来一点深度,并且,很抱歉,你可能搞错了我的意思,我并不是想说拯救世界,我就是想谈恋爱,从头到尾我都是想要表达那份感情,想救三叶的同时也想救对三叶非常重要的而自己也有了感情的糸守而已,要不是三叶糸守与我何干?另外,我也没想表达什么高大上的内涵,乡愁和文化传承是顺带表达的。而如果忘却了、丢掉了以前的东西叫成长、叫成熟的话,如果表达这个叫内涵,我想我是有点抗拒的,我不太希望被说“加龄臭”(老人味,老气横秋)。我觉得我此生,很难再有几次像现在这样大热后,在众人的期待下推出新作的机会,所以,我干脆反其道而行,是的,我要放飞自我,这一次,我仍然只是想表达那份感情,但这一次,会有冲突,会毁了世界,我想我的意思很明白了——我就是想表达那份感情而已,即使那会被许多人批评,即使我因此会“跌下神坛”。”——新海诚如是说(以上新海诚设计对白)。

本来,我还不太确定自己的这些想法,但之后特意去找诚哥的访谈来看,我确信,这基本就是这个“中二叛逆中年”,在《天气之子》里想要说、想要强调的东西——从头到尾,我都是想表达这份真挚的情感,想表达那份强烈的个人意愿,即使那要违背全世界,不惜违背全世界——“相比起东京放晴,我更想要阳菜(相比起迎合你们、符合你们,我更想要表达我重视的、我喜欢的,更想表达我想表达的)!”

(诚哥部分访谈内容于结尾附上)

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 在影院里,就是在听到这个主题曲的场景时(帆高与警察们对峙,执着要见阳菜一面),有想哭的感觉,但即便是二刷,我都没有被感动落泪,甚至对结局的疑惑还更占上风一些。但是,在我回到家细细听了这首主题曲后,细细看了那些歌词后,我彻底沦陷了,老哥我深深被触动,泪洒当场。。。

渐渐提升的音调。。。徐徐增多的乐声。。。慢慢激昂的语气。。。灵魂的女声伴音。。。传神的歌词刻画。。。 将一个自感普通、微不足道的人,将一个在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的人,将一个失败过、受了伤的人,将一个不愿妥协的人,将一对不被祝福的人,将所有仍怀有真挚的心却在爱面前不敢动弹、面临困境的人——为爱所动渴望为爱坚守、为爱追寻、为爱抗争——将缓缓拿出勇气乃至违背全世界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我能做些什么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我还能做些什么吗?我(我们),还能凭这份爱,做到什么吗? Movie edit版本中间多了一段歌词,拉长了缓慢升高的过程,让这种感觉更盛。。。然后再去到后面的高潮部分,前面那些情感的储积,在此得以爆发,一泻千里,不知不觉间眼泪已忍不住涌出。。。

音乐是诚哥电影的灵魂,是传达其感情的神器。所以,诚哥会直接倒转头来,让画面、台词去配合音乐,而不是让音乐去迎合画面,因此,诚哥的作品,音画配合之间有特别的感染力。而Radwimps的音乐,与新海诚的感觉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诚哥作品里的感情(君名、天子)通过Radwimps的演绎,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过,这首主题曲,完整版只在谢幕时才演唱,而Movie edit版本只有三分之一多,他在电影里的存在感,可能不及另一首受欢迎的主题曲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Grand Escape),或许还不如片尾曲“大丈夫”。然而,这首歌却是《天气之子》的灵魂。。。不管是电影里帆高面临困境、要违背世界的心境,还是上面说到的诚哥想表达强调的东西,都表明,这首主题曲才是《天气之子》的灵魂。。。还有诚哥的访谈可以证明——

不过,这首歌可能不是谁都能听懂、听出感觉。因为:1、这首歌的细微变化需要细听;2、或许需要点经历、阅历;3、不结合歌词可能体会上不去,但翻译有些参差,还不够准确传神,我是参考了好几个版本+机翻才觉得抓准了。

我现在一听到这首歌和相关音乐,情绪就会涌上来,就想泪目。。。譬如这首“晴れゆく空”,是帆高救了阳菜后,阳菜第一次展现晴天神力,那个放晴的场景,那个百分百的晴天女孩,配合这首配曲,非常动人心弦。。。

结局与译名 天子的结局,让人产生价值观的疑惑,而剧情本身的表达可能会被忽略,我也是后知后觉。个人看来,这个结尾并不简单,我来说一下。帆高在救了阳菜,两人回到地面后,阳菜留在东京,而帆高被审判,判令回家并受监视教育3年,所以帆高之后不太能、也不想连累阳菜而没再去东京,实际上阳菜因父母不在,可能也被安排亲戚或相关机构监管着,两人就此分别。这时,东京应还没被淹,应是久雨积患、间中暴雨后才淹起来的。。。3年后,高中毕业的帆高出发去东京,亲眼看见了应该已经知道了的被淹了三分一的东京。帆高心有歉意,去找须贺时表示了歉意,去探访泷的奶奶时也表示了歉意,但这部分大人们,包括原大学生夏美,都很理解帆高。须贺说“你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泷奶奶说“回复了原是海的本貌”,轻描淡写回应了帆高的歉疚。现在的帆高似乎不那么“中二叛逆”了,更多“社会群体”的视角了,但是,没人是极端偏向的,即便是个少年,并非说当时离家出走的帆高就没有社会群体的视角,只是看这在一个人身上如何配比,面对着什么情境。当时的阳菜,在帮人复晴时感受到,她喜欢这样,她很高兴帮助到别人,让大家也高兴起来,这是社会群体视角,其时占比还不少。然而,当这种视角和准则与自己生命和意愿产生冲突时,她不太愿意了。她确实也想让大家脱离大雨的困恼,却不强烈了,最终是在询问帆高是否希望复晴,而帆高随口间回答“嗯”之下,决定为大家、为帆高牺牲,帆高的回答就是催化剂——这时阳菜的个人意愿已然占据主导。。。之后,同样是在帆高坚定挽救的催化剂下,阳菜的个人意愿变得无比强烈,决定放弃社会视角,回到了地面变回了凡人。而须贺是另一个典型,他是跟帆高一样的离家出走长大的“中二叛逆”少年,但多年的跌摸滚打让他也成为一位成熟的社会人,开始他认同牺牲一个人换取晴天,后又想劝告阻止帆高的行动,社会视角一直占上风。但帆高执着想见阳菜一面的心意,让其想起了亡妻,感受到、或唤醒了曾经的那份强烈心情,最终“中二叛逆”了一把,帮助帆高拦截警察。可以说,不管你对这个理念冲突如何觉得不妥、不舒服,就这个故事里头,没人是故意只看个人视角,帆高并不是“无脑中二”故意要跟社会对着干。

在见过须贺和泷奶奶之后,帆高要去找阳菜了,但却有点不知如何面对。然而,两人在半途就相遇了,在那个熟悉的坡道上,阳菜正在为天气、为东京而祈祷,帆高的眼泪一下子就蹦出来了。。。“不对!事情不是这样的,不是没发生什么,不是干了无关紧要的事,我们那天,确实地改变了世界!我们确实做了重大的抉择,我选择了阳菜!而三年后还活着的她就在我面前!”。。。事实上,阳菜也会心有歉意,她就是确实给不少人带去了晴天的人,但也是她,收回了让大家高兴的晴天。并且,她是直接看着东京被淹,经历转移搬迁(自己或看着别人)的那个,她应该要比帆高的感受更深。。。现在已经变回了普通人的阳菜,已不再能让天气放晴,她只能做最普通不过的祈祷了,所以,看着承受这一切的阳菜,帆高的心一下子就痛了起来,连同看到活着的阳菜的感动,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在听到帆高呼喊自己后,阳菜含着泪飞奔了过来,并环颈抱转了一圈,而且在看到帆高眼泪后,先关切发问:“大丈夫?(没事吧?)”,听到这句或许该由他先发问的帆高,激动、感动之余只回了“嗯”一声,只想到了紧握阳菜的双手说:“阳菜,我们一定会。。。大丈夫哒!(没问题的!好好的!)”,这时,响起来的片尾曲也正是“大丈夫”。。。

《天气之子》的英文译名——“Weathering with you”,本意天气的Weather,变成Weathering后,有经受住、渡过的意思。Weathering with you——意思就是“与你经受”、“和你渡过”,润色一个更有文采和感情的表达,那就是——“与你共渡”,“风雨同路”。。。面对社会的残酷,生活的艰辛,以及内心那份或多或少的歉意,帆高和阳菜并没有从此轻松,两人要携手风雨同路。。。还好,两人都比较看得开,都很看重这份感情,都能认同这份个人的意愿。还好,还有须贺、夏美、泷的奶奶这样的大人在。最重要的是,有爱,有你在旁,勇气和坚毅因你而生,以后的风雨,让我与你共渡。。。

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爱的歌也已被唱尽,众多的电影也已把爱诉说尽,生在那样的荒野中的我、你,即便如此...还有爱能够做到的事哦~还有我能够做到的事哦~」——最难不过坚持初心,即便失败过、困苦过,仍然能保持那份初心和希望,还会有那样的大人在吗?也是有那样的大人在,没有忘记,不愿妥协,比如须贺,比如诚哥,比如青春心不死少女心不灭的老哥我,或许,还有同样的你。。。

感谢诚哥~感谢Radwimps~为这个世界带来一股清流,为这份感情喊出一片晴天。。。让这份脆弱但却重要的情感表达了出来,画圈圈强调了出来,这份感情理应被理解,理应不被遗忘,这份感情理应有一席之地,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为何要让一无所有的我们怀揣梦想?」 「为何要让我们对有限的人生抱有希望?」 「为何只给我们在手中一掠而过的东西?」 「尽管如此还要紧紧抓住的我们 丑陋吗?」 「还是说 很美呢?」

「回答我——」

—————————————————————————

PS:关于《天气之子》的评价,感觉诚哥并没有像君名那样,全力以赴地去雕琢故事的变化,或者说为了表达其想表达的意思,而限制了剧情的设计。对于一般人或慕君名名而来的人,可能更想看到君名那样跌宕而又无冲突的作品。不过也不一定,或许像现在这样“不惜违背全世界!”的表达让人更感动。而对结局的疑惑和争议,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妥,不认可,觉得是个“败笔”,但反过来,也可能成为这部电影的加分点,你说“败笔”,我也可以说是“深度”,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大概少不了,但这些都在诚哥的意料之中,且东宝似乎也没啥异议,顺应诚哥并力推。。。不仅不及君名那般跌宕震撼,还特意“中二叛逆”了一把,于是天子评价就成现在这样了,到时国内上映,在我们的文化下,预料会有一波争议潮,觉得不妥、不认可的人可能不少,就目前前列的评论多为质疑吐槽,就可见一斑。我觉得不可能超越君名,最终评价也大概不会太高,当然须得说,君名不一般,所以也不是天子差了。而我给天子的评分,基于诚哥这背后的意义,我直接就可以给5星。若抛开这点,天子本身的质素还是很不错的,画面不必说,君名内核一致的感动,逻辑也没多少问题,理念冲突我也完全接纳,我给4星,但Radwimps的音乐,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这首主题歌就值得一个星了,所以,我最终评分是5星。

本文至此结束,谢谢看到这里的朋友~!衷心祝愿你们遇到Weathering with you的TA~!

下附诚哥部分访谈截图——

以上。————2019年8月26日发布,9月2日前数次修改定稿。11月1日国内上映,观影后4日凌晨略改动。

 短评

画面很星海城。他多年的努力也让人敬佩。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看得人很难受。强行感动和强行温情。强行高潮的刺耳音乐。也许已经是现在很好的日本动画。但营销团队不要再拿这种追求商业化的动画片和宫崎骏比了。内涵艺术和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压根比不上宫崎骏。

4分钟前
  • 寂地
  • 还行

看懵了,无法评论这个故事。但第一感觉就是羡慕。随便一个离家出走就能遇到双马尾美少女和nicebody大姐姐,美少女还附送了个会女装的弟弟,更过分的是顺带连猫都有了…我也离家出走过怎么就没这么好的事情,生气了。

7分钟前
  • efuchan♡
  • 推荐

打2分的是认真的吗。我觉得比起前几作有很大突破。男主傻缺中二为了爱情宁愿全世界下雨,这种不完美和躁动才是青春期的完美体现,得知女主真实年龄之后不管身边的警察,为了去找女主连枪都使,这种无畏的不理性的自负的看似自私的举动难道不就是那个年纪的爱情吗??这个世界是有很多乖乖娃,但是这不是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没看懂的憋插嘴,敢于挑战不完美的角色和剧情才能证明监督的水准,没有逻辑就是最好的逻辑

9分钟前
  • 六道恭弥
  • 推荐

这是被抹去前史的春光灿烂猪八戒与小龙女的故事。以前的新海诚是笑中带泪,这一部是破涕为笑,一种荒谬到极致以至于火冒三丈却寻不到愤怒源头的奇妙观感。

1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7分,画面和音乐还是没得挑。剧情部分似乎被吐槽很多,但我还挺喜欢的。一部特别中二与少年气的电影,甚至有点不懂事一般的不管不顾,这反倒是我最受用的地方。小栗旬的角色恰好就是男主的另一种对应,人嘛,有时候就是该疯一点,顾虑太多就越来越没劲了。当然,剧情确实还是有些没那么顺的地方,但是,有喜欢的部分就够了。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在我心里新海诚作品还是以文学性为代表,我不太接受它的商业片化。这部天气之子的模式化在君名之上更攀一层,讲述了一个并不是特别有趣的故事,同时将以往的内敛的文学性表达将至了新低。虽然一镜一帧还是那样的美,甚至更加美了,但它并没能衍生出更多令人动容的意象,能够触景生情才是最好的美。还是一样的细腻画面,还是一样的插入曲手法,但角色平板化,故事模式化,总不免感到一丝疲惫。不过这次可以明显看出更大胆的剪辑,途中甚至数次出现长达近10秒的黑屏,意在让人沉淀与回味。令我印象最深是第一次开枪时的桥段,表达把握得非常棒.再有就是双人坠落的那一镜,个人认为它是这部剧的核心高潮了,拍得也非常棒,只可惜有些戛然而止。因自己过高期待的落差而打下三星,对情感的挖掘和表达差了《秒五》太多太多,离别也沦为一个没有内核的形式躯

19分钟前
  • CannedFish
  • 还行

画面和音乐满分,剧情节奏还是新海诚的痛点。似乎是抓住了大众对于君名喜爱的点,然后把所有的元素都塞进去密集地煽情,丝毫不管人物逻辑的合理性。男主沿着山手线徒步池袋跑到代代木,长达两分钟的双人煽情跳伞,剧本可能是琼瑶写的。新海诚说的很对,这确实会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作品,在画面做到极致的同时,剧情仿佛失忆,灾难性地为了达到煽情目的向前推进。新海还是没有跳出君名的框架——或者他根本没想跳出来。

23分钟前
  • 牛岛若利
  • 还行

天气之子又名广告之子,连我国的海尔都强行打了一波广告,海诚哥的电影必有元素,天空,四季,云彩,彩虹,铁路,城市全景。以及放不下对胸的执念。女二号永远都比女一号好看,男主永远都是最艮的。立花泷和三叶强行乱入难不成是要打造新海诚电影宇宙?个人觉得你的名字高于天气之子。

24分钟前
  • MAN OF STEEL
  • 推荐

写的是什么那是真的看不懂了 我对男主能从池袋跑到代代木是很服气的 他还是在山手线上跑的 蛮聪明的 毕竟不是东京人所以会迷路(本片我觉得最合情合理的地方

26分钟前
  • yoko
  • 还行

和《你的名字》近似的世界观,少年荷尔蒙和世界秩序的博弈。《你的名字》以个人意志逆转自然灾害得以动情在于伦理上的合法性,《天气之子》欲破环的却是成人世界的交换原则,责任感的丢失让它的幼稚鲁莽更为刺眼。

28分钟前
  • V.Dunham
  • 还行

画质一如既往无可挑剔,剧情上争议可能会有点大。看的时候京都已经连续下了二十天雨了。俺、100パーセントの雨男😂

32分钟前
  • Saga
  • 推荐

带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完全无法代入感情。怎么看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孩在胡闹啊。首先离开家的原因也没有交代,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也很模糊,最后拿着一把枪乱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持枪就是不对吧,而理由只是“我要去找女主!”拜托,不要再自私的给大家添麻烦了…牺牲些什么交换超能力也是老梗了吧

36分钟前
  • 小小甜甜猪猪
  • 较差

真是有些看够了这种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的戏码

38分钟前
  • 亡招菌
  • 还行

有人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出了攻壳机动队SAC,有人写出了天气之子,人类真是丰富多彩。

43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还行

有必要泼一下冷水:不是黑,作为期待已久的诚哥新作,很失望。整体结构完全比不上君名,剧情很迷很迷,一如既往精致的画面和比前作更好听的音乐都撑不起这个故事。男女主角的相遇、连接以及彼此之间的感情太过苍白,全靠男主令人厌倦的呐喊来刻意强调。此外,几乎所有的冲突都制造在和警察(剧中反派?)的对立上,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引人不快。看似更宏大的“世界系”设定,最终还是落在了小格局上。

44分钟前
  • 晴蘭
  • 较差

3.5。诚哥啊 这次文本真的太弱了……开场前EVA的贴片预告都让我虎躯一震 立民党的广告动画甚至让我热泪盈眶 到了正片 能让我感同身受的只有湿乎乎的东京和每天必经的街道。节奏形态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商业的模式化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 但我无法被预设好的感动吸引。认真看完所有人员名单才退场 凝聚了这么多人心血的作品 确实是精美的、安全的 值得收回成本。所以下次 来点大胆好玩的好不好……

48分钟前
  • 小南
  • 还行

跟“你的名字”相比退步了,依然是画风绝美但讲故事能力为零的新海诚。太多逻辑硬伤、东拉西扯的剧情以及强行圆满的结局。“只要我们能恋爱、哪管洪水滔天”的世界观让我目瞪口呆~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盂兰盆节跨过魂火,去世的人就能出现;天空之上穿过鸟居,透明的她就能回来。人类习惯用适应与否推断天气的正常,恰是剪断了人类与天空牵连的细线。若你不是治疗天气的巫女,便不必承受透明的命运。若被水淹掉是世界的宿命,我们是否要联手改变天气的形态。你我是天地间的过客,爱才是放晴的唯一条件。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遇见你之前,我的人生是阴天;遇见你之后,我的人生变成了晴天。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只要有你在,每一天都是晴天。

5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190719涩谷东宝:“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受不了看见放晴天来到。”

60分钟前
  • 困扁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